“一句话”的力量

2023-05-30 04:39方华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副校长张老师局长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接受过不少人不同内容与方式的教育,这些都对我们的习惯、性格、价值观、人生观、工作与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形成提供了多样的有机养分。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同样接受过不少教育,得到过不少人的帮助,让我不断学习与成长,没有走歪路,还能成为认真工作、努力学习、勤俭持家的健康之人。其间好多“贵人”的“一句话”,让我终身受益,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在我漫漫人生道路上得到的诸多“一句话”“点拨”的例子中,有两个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今天表达出来,一是向在我人生道路上予我各种帮助的师长们致以敬意与感谢;二是回味与重思自己的过往,期待未来的生命更加阳光灿烂。

[难道那些朋友都没有发现他这个人很糟糕吗?]

1999年11月的某一天,组织任命我在家乡农村初中任校长。这所学校既是我读书的母校,也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单位。当时组织上从外校调来一位“资深”副校长,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之间处得很不愉快。当时,我倍感郁闷,觉得这样下去,对学校工作影响很大,长此以往,也怕自己难以扛下去。

有一次,我去当时教育局局长王长仁同志那里汇报工作,就把这位“资深”副校长的种种不是向领导“倒苦水”,希望领导帮忙调整一下,以便学校的工作做起来更顺手,学校发展也更加健康而有成绩。

现在我还记得当时汇报工作时的情形。王局长认真听完我的“汇报”(现在想想,那根本就是唠叨),轻轻地问了我一句:“你说了这么多,就是说某副校长这人特不靠谱,很难沟通交流?”

“是的。”我高兴地回答。

“那这位副校长,有没有朋友呢?”王局长问道。

“有,隔三岔五就有朋友找他……”

“那这就奇怪了,如果他真像你说的那样不好,按道理,他不应该有那么多朋友,难道那些朋友都没有发现他这个人很糟糕吗?”王局长意味深长地说,说完后,看看我,没再说什么。

带着局长的“一句话”走出办公室时,我心情很糟糕,想不通局长说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也无心品读,更没有深想,只是怪局长太会“打太极”。但出于对局长的敬重,我也不便再去辩解。

回到学校后的一段时间,我依然延续原来的状态。我没有变,他没有变,工作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学校工作变得越來越不容乐观。

怎么办?

我苦苦地思考局长那句平常而又不普通的话。如果这句话是其他人说,我不会这么重视,可这是我一直尊重且当作自己榜样的老师和领导说的,而且他是认真听了我的汇报后说的——局长知道这件事对学校、对我、对那位副校长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事。以我对局长的了解,他不可能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不可能不重视,可是,他为什么这样“轻描淡写”地就把我“打发”了呢?

局长那句话反反复复地在我脑海中闪现,像放电影一样——“按道理,他不应该有那么多朋友,难道那些朋友都没有发现他这个人很糟糕吗?”

如果我站在他朋友的角度去看待他,会怎样?我对自己说。带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决定换个身份去看待他。说实在的,这很难。他的做事方式、他处理问题的方式、他的言行举止,以我当时认为的“公心”与“标准”来看,都是那么别扭。可因为我是校长,因为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还是尽力地试着以朋友的视角去看待他。我就这样有一搭无一搭地“坚持”,坚持了一个月、两个月、半个学期。

当时我也没有寄予太多的希望,现在回想一下,当时自己的确没有做什么。结果有一次,开完每周管理例会,留下德育室和年级组长商量“家校合作”工作——如何组织家校社联动的“送戏下村”。这是学校课外活动和家校合作的内容,按现在的说法,是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平台。

“你们发现没有,这几个周管理例会是不是特别高效?”一名年级组长在会上和大家说。

“有吗?”我下意识地追问。

“有的。”另一名年级组长答道,“校长,您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现在副校长与您的观点更接近,工作思路更合拍了吗?”

“有吗?”我不知道在问谁。

“其实,校长对副校长的态度也在发生改变,你们之间商量的工作状态多了,讨论工作的出发点也更接近了。”

“还有,……”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着不同的具体细节,来佐证他们的观察与判断。

后来的一切,都证明了同事们的判断是对的。我俩搭班子一起相处四年,至今还留下许多清晰而感人的记忆与画面。四年的合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工作上了台阶,收获了家长赞许、学生喜爱、老师留恋、兄弟学校认同、领导认可的成效。四年的合作,培养了一大批健康优秀的学生,营造了学校与乡域良好的教育生态,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教师与管理者,为学校办学治校积累了可借鉴、可操作、可传承的学校文化、办学理念、管理机制、评价方案等。

“一句话”改变了我,也改变了他,还成就了一所学校以及所有与这所学校相关的人。

[眼前英雄,即天下英雄]

“眼前英雄,即天下英雄。”这看似一句名人名言,却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初中教师说给我听的,而且是特意说给我听的。说这句话的是我读初中时的英语老师张汉华,后来我又成了他的同事。这句话对我的影响深远而悠长。

中师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自己家乡学校工作,也是我初中就读的江西省弋阳县中畈中学。学校有好多老师都是我的初中老师,也有好多老师是我的学长和学弟。这些因素为我后来在学校做管理工作提供不少有利条件,当然也给我带来不少挑战。

张汉华老师是我的初中英语老师。张老师个头不高但很精悍,平时话语不多,但他在擅长的舒适领域和熟悉场合,也会当仁不让地“高谈阔论”,且幽默风趣。他尤其擅长“诱敌深入”式的谈话,常常用上他特有的“专注倾听”神态与及时而恰如其分的呼应式语气助词,不断让对方极受鼓舞,从而与其展开“欲罢不能”的深度交流。一般这种情况下的话题都很广,真可谓“海阔天空”式的闲聊。

担任校长的我,总是期待以自己的“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结合自身勤奋,引领学校快速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于是,我做了一些改革与探索,但心里并没有底,不知是否可行,总在思考与评判之中,非常期待来自各方真实而有建设性的信息与观点。于是,我平时总找机会问问同事们,尤其是问原来的老师和同学,可大多时候,都是听到一些没头没尾的回应。我也问过张汉华老师,他大多数时候也是以“一笑而过”的方式结束这个话题。

记得有一次,我私下问张老师,对学校刚刚通过的教师考评方案怎么看。说真的,我个人认为这次方案应该能让绝大多数老师认可,因为方案的形成过程,绝大多数老师都积极参与、深度思考,而方案也尽量采纳大家建议,可以说体现了大家共同研讨出的“共识”。所以,我想张老师也一样会予以较高的评价。

“方华,我现在不知道这个方案好不好。如果这个方案让我受罚了,这个方案就不好;如果这个方案让我得奖了,这个方案就好。”张老师简单而平和回应我。

“张老师,这个方案您和其他老师都参与讨论过的呀,您怎么能这么说呢?如果这样,还不如……”

但任凭我说什么,张老师仍然是以“一笑而过”的方式结束了我们之间的这次谈话。当时,我想不通,为什么张老师会这样没有大局观,甚至还有“这样下去如何是好”等等的担心与责怪。现在想想,他无非想让我知道一名普通老师最真实和直接的想法。后来,方案实施了,张老师有奖也有罚,他也并没有表现出不满。再后来,其他老师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提出优化建议。

当时,张老师的观点的确让我变得“冷静”与“谨慎”了许多。

时隔二十多年了,张老师和我说那句话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那是一个初秋的晚上,天气凉凉的但很舒适,月光与教室漏射出的灯光洒在校园,暗亮暗亮的。这样的夜晚,有着校园特有的气息与味道,我非常喜欢。后来离开校园好久,我依旧怀念这种感觉,有时还有去校园转转的冲动。那时,没有上晚自习的我们,经常几个人站在一起聊天。那天,一开始大家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不知什么时候就只剩下张老师和我了。

“方华,这里没别人,我有些话和你说。”张老师郑重其事地对我说。

“您说,老师。”我有点诧异。

“你刚开始做这个校长,我不怎么看好你,对你做的事也不太理解与认可。但后来发现,我看错了,你做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

那天,张老师说了好多肯定与鼓励我的话,让我倍感振奋。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好、做得不错到底是个什么程度,与外面的世界相比,到底有多大差距。带着这些疑问,我就问张老师,我这么做行不行,能把学校带到哪里去?说实在的,我与其说是在问张老师,不如说是在面对张老师进行自我对话。因为,张老师一辈子只在一所学校做英语老师(后来,年纪大了,在学校做些事务性工作),除做过英语教研组长外,没干过任何行政管理工作,我觉得他可能不具备回应我疑惑所需的“背景与經历”。

“方华,你能把中畈中学办好,就能办好其他的事;你能做好这件事,就能做好其他的事。”张老师自信而坚定地看着我说,“眼前英雄,即天下英雄。”

在那时,有人说我能把县里最好的方志敏中学做好,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与鼓励,更不要说离开弋阳、离开教育行业来肯定我的能力。这句话对我的触动一直持续了十多年,成为我不断前行的动力与支撑。当时,我真的被这句话镇住了,好似自己真的是“英雄”,真的能行走天涯海角。现在想想,的确“好笑”,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甚至有点“阿Q精神”。可是,今天的我,仍然感谢这“一句话”,感谢当时的不知天高地厚,因为这“一句话”让我坚信努力的力量与作用。

这句话对我的价值至少有这几点:一是当时的我,正处于刚刚有点事做,也把事做出了点样子的状态,这么一句激励与鼓励的话,让我如沐春风,对职业与事业的憧憬更具象、更强烈、更有自信。二是当时的我,如同井底之蛙,大不知教育发展之大局,小不知教育实际状况,更不要说对教育的研究、观察、判断和改革,一切都是凭着自己的“眼看心想”,处于边琢磨边做的状态。当时我内心不踏实,不知自己的教育之路会走到何处,还可去何方。这么一句肯定与认可的话,让我信心百倍,对未来充满期待与想象。三是当时的我,处于低层次的“瓶颈”期,想把事做好,可不知怎么做;想改变,可不知如何改变。这时遇见了这么一句拔高与开悟式的话,相当于给我内心推开了一扇窗、打开了一扇门,让外面新鲜而富有生命力的空气吹了进来。

[“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

“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可能说这句话的人,并不一定清楚自己说的这“一句话”对别人有多大的作用与力量,可能听这句话的人当时也不一定意识到。只有随着时间推移,在空气中、在人与事中,不断搅拌,产生不同的催化作用,“一句话”才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巨大能量。上述的两个“一句话”,出现在我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期,对我来说,其意义与价值是积极、重要和关键的,足以影响我一辈子,直至今日,依然给我智慧、给我力量!在此,谢谢我生命中那些关键的“一句话”,谢谢我生命中对我说过关键“一句话”的师长与“贵人”,祝你们平安、顺利、健康而快乐,并以此文向予以我帮助的家人、师长、朋友们致谢!

谢谢你们的“一句话”。

(作者系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

(插图:罗家平)

猜你喜欢
副校长张老师局长
两元钱“惊动”法治副校长
中学副校长的作用与发挥
两个副校长的家访启思录
张老师喝茶
谁把局长推下水
鱼局长
黄局长之死
谁都可以当局长
乘着MOOCs歌声的翅膀——复旦大学陆昉副校长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