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史传类文本的教学

2023-05-30 10:48樊兴梅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樊兴梅

摘 要 教师要基于立德树人视域设计史传类文本的教学策略,通过翻转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戏剧表演深化审美意识,通过比较阅读反思人生选择,通过拓展阅读提升文化自信,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提升学生家国情怀。

关键词 史传类文本 立德树人 教学策略

史传类文本指记录历史事件与人物生平事迹,有传记性质的作品。史传类文本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教学资源。

一、翻转学习,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由于史传类文本展现的都是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果学生对历史不够了解,理解有可能不太深刻。为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后自主观看。在多媒体课件中结合古人的思想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教学《周亚夫军细柳》时,可以设计翻转课堂。学生先在家中观看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了解相关的背景信息,了解周亚夫其人,了解当时汉朝的政治、军事、社会情况。课件中提出问题:“周亚夫的行为是否有些僭越了?把守军门的都尉说,只知道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命令,这种做法是否正确?”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确了自主探究的方向,他们可以课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汉朝的政治制度,结合周亚夫的行为分析是否符合当时的制度。学生从周亚夫对天子的态度中,应该能看出他的价值观念。在回到课堂后,学生可以围绕问题互动探讨。他们可以分成两派,一方认为周亚夫的观点过于机械,不懂得变通;另一方认为周亚夫强调制度信仰的价值,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双方在辩论的过程中,能提升价值观念。他们逐步明白,天子虽然身处高位,但是也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所以周亚夫的做法体现了他对法律制度的坚守。结合现实,他们认识到在现实中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制度之上。

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了解了史传类文本的内容,并在问题的引导下,找到了更多思考角度。再回到课堂上讨论,他们就能抓住重点,挖掘更多德育内容,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二、戏剧表演,深化审美意识

戏剧表演是适合史传类文本的教学方法。因为史传类文本有丰富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很适合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读懂故事,而且还要发挥想象,思考如何才能设计出符合人性特点的台词,如何才能形象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这样,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得以切实提升。

戏剧表演可以分成改编、表演、品评这几个环节展开。在改编环节,教师主要指导学生从语言表达、情节结构这两个角度入手设计,分析如何编排课本剧。以《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为例子,在语言设计上,教师让学生重点阅读唐雎和秦王的对话,不仅要将原文翻译成白话文,更要试着体现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学生要着重体现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一面,展现他的爱国精神。对于秦王,则要体现出他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在情节结构设计上,可以让学生思考采用独幕剧还是多幕剧的方式设计剧本。如果采用多幕剧,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内容,还是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在表演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提升举止仪态美。学生可以上网搜索,了解当时的礼仪是怎样的,唐雎要如何应对,才能给人不卑不亢的感觉。在品评阶段,学生参与赏析点评活动,评选出最好的作品。

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围绕人物语言表达美、剧本结构美、人物举止仪态美等各种角度思考,编写剧本,这样就能逐步提升审美意识。

三、比较阅读,坚守道义选择

比较阅读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厚度,让他们在对比分析中提升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不同作品不同人物对比、同一作品人物對比的研读活动。在对比中,学生要分析人物的人生选择,看看其选择是否符合道义。

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子,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将唐雎和廉颇、蔺相如等其他史传类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比,说说异同点。学生发现,他们的身份、地位、国籍虽然都有不同,但都有着一颗爱国之心,面对强敌,他们都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和自己的国家共存亡。此外,学生还可以对比唐雎和秦王,说说唐雎如何让秦王信服。他们发现唐雎在死亡威胁面前,依然选择去秦国,试图说服秦王。秦王却为了个人欲望穷兵黩武,发动非正义的战争。这样一对比,两人优劣分明。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再试着反思自我,想一下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自己该如何选择,自己是否会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尊严而甘于牺牲。学生对比自己和史传类文本中的英雄人物,能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思考在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上,应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多元对比能让学生熟悉史传类文本,找到多样化的阅读方法。结合人物反思自我,能让学生思考如何坚守道义。

四、拓展延伸,增强文化自信

在解读史传类文本的时候适当拓展延伸,能让学生开拓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拓知识类的史料,或在原文基础上,组织“以一带多”的阅读活动,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等都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教师可以组织“春秋战国纷争”主题阅读活动,给学生提供辅助阅读资料。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了解各国家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课文,分析哪个国家更强大,弱国的臣子在面对强国国君的时候体现出了怎样的风貌。此后学生拓展阅读《战国策》《左传》等作品,看看其中还有哪些和唐雎、曹刿、邹忌类似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体会他们的人格魅力,感受他们的爱国之情。二是从行为、语言入手,了解他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鼓动性,感受他们的智慧。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可以布置学生自主创作,写一篇小论文,全方位展现春秋战国之人的风采。

拓展阅读要和文史研究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名人辈出,使学生提升民族自信心,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五、知人论世,升华家国情怀

解读史传类文本可以指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学生先了解作品的创作年代,体会古人的情怀。然后借古思今,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会有类似的场景,自己该如何对此事。这样,学生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都在为保护、建设自己的国家付出牺牲,学生能提升了家国情怀。

在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时,学生先搜索背景资料,了解当时安陵国的困境。学生认识到安陵国十分弱小,而秦军十分强悍,秦王狡诈无比。在这种情况下,唐雎依然奋不顾身地前往,沉着应对,义正词严。这展现了他的自信,体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在中国历史历史上有过哪些生死存亡的危机,出现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做了什么。此外,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和平年代,是否依然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防别国的侵略阴谋?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自己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学生可以将研究历史所得和自己的真实感悟写成小论文,和同伴分享。

史传类文本的阅读分析,能让学生汲取民族智慧,丰富人生经验,起到立德树人的良好效果。

[作者通联:江苏如东县掘港街道童店

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