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思维导图,让教学与众不同

2023-05-30 05:24马浩然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1期
关键词:结构图五育导图

马浩然

“双减”政策引发了众多教育者的关注与思考: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学生究竟学什么?学习什么是最有用的?目前的课堂如何减负?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开展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和探索。三年来,我们反复研究、实验,尝试走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

作为一种全新高效的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师生创新意识,使师生高效制订学习计划,搭建知识之间的桥梁,对学习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和归类等。可以说,思维导图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神奇秘方。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主要由中心图像、线条、关键词、图像、颜色、结构等六大核心要素组成。下面,我对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做详细介绍。

课前师生初建思维结构图,让学生的预习有重点

首先,在个人备课时,教师要对教材形成初步的思维结构图,熟悉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关键点、易错点、总结点等知识的结构关系,深入探究各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如何对各点进行有机的分类、归类。其次,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根据学情和班情对上述五点进行二次整合探究,初步确定思维结构图的反思点,完成“5+1”教学的思维结构图。再次,教师增加思维结构图中每点的习题设计,尤其是对学生预习指导的设计和本节课学生思维导图的总结和指导工作。最后,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预习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查询和初建自己的思维结构图,并通过找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建立关键关系,从而基于此关系建立思维结构图的雏形。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利用自己收集、整理、加工的其他信息对思维结构图进行完善。

学生的“获”和“惑”是其建立思维结构图的重要动力。学生既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收获,对思维结构图进行总结标注,又可以通过自主探究的疑惑进行总结,将思维结构图用于课堂学习的质疑部分。在此环节中,师生各自都要经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分类和归类等过程,初步形成自己的见解,为课堂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活动、质疑和解疑活动提供有理有据的自主学习资源。

课中师生丰富思维导图,让学生的课堂探究有质量

思维结构图是建立思维导图的第一步。而思维导图的真正作用,也就是学习使用思维导图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自觉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从而顺利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学以致活、学以致远的目的。

一是组内交流和探究活动。课堂上,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和疑惑,开展有问题、有方向、有目的的探究活动和小组活动,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学生通过倾听、思考、记录、标注自己的思维结构图,展示自我的总结,完善思维结构图,进行知识的组内和组间再次融合。

二是组内、组间相互质疑和解疑。学生在小组内和小组间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解疑。教师也要适时参与其中,进行倾听、引导、搭桥。通过相互的倾听、争辩、思考、总结、反思、归类等活动,学生真正培养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甚至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在组内和组间进行的二次讨论,使得师生实现意见的相互融合,达到论点、论据、论证的充分统一。只有这样的原生课堂、学生的原生成长,才会实现学生的真学习、会学习。

此过程中,师生都要对自己的思维结构图进行修改,让思维结构图成为真正的思维导图。教师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技巧和思维方式,而知识的获得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挑战、探究后的喜悦感与成就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

课后师生反思,让思维导图一花引得万花开

教师要成为真正的教育者,源于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学生要成为真正的学者,源于对自己学习的反思。思维导图就是师生反思的最好抓手。因为每一天思维导图的更新都是建立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这样知识之间就产生了联系,就有了发展。而基于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师生就有了探究新知的欲望和动力。

时时常反思,处处是学问。一名教师可以对一节课的成功和失败做出反思,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和标注。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实践性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及课堂的失误,对思维导图进行标注,用于下一步学习的提醒和总结。

思维导图让复习有趣不枯燥,让学生乐在其中

师生往往会对复习课产生一种枯燥无味、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复习课上,教师经常会把一些以往的习题或者学生出现错误的习题拿出来反复讲解和练习。其实类似这样的温习或者“烫剩饭”,对师生来说都是无奈之举。而思维导图的使用会让复习课“剩饭出新味,旧知添新识”。

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立足自己的学习水平把整个单元或整册书梳理一遍,关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对是怎样的联系、联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联系的关键点是什么、联系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等做出回答。学生还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及对知识进行归类、分类等方式,再一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自主加工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碰撞、沟通,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学生想积极参与的活动。

勾画全面发展的思维导图,实现“五育并举”

思维导图促使师生对各学科的知识加以整合,关注发散思维的发展,实现了对学生“五育”的培养。当然,“五育”不是相互独立发展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系统性工程。学校以课堂为载体,以活动为舞台,全面落实德育为魂、智育为基、体劳结合、美育延伸的“五育融合”发展体系。全校师生共同协作,“五育”关联,学科融合互通,勾画出学校全面发展的思维导图。

学校努力扩大德育平台,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各個方面,浸润到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延伸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教学中,学校推行“自学双疑”的教学模式和“两手抓、两立足”的教学理念,抓好学生双色笔记和纠错本的使用,立足“教师精讲和学生精炼”课堂授课效果的落实,让学生带着兴趣出发,快乐学习,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素质拓展方面,学校开设篮球社、舞蹈社、器乐社、合唱社、魔方社等20个特色社团,发展学校体艺特色,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运动会和下午课间操活动,让体育课程完美落地,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意志、提高能力。

学校还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家庭教育等相结合,利用节假日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每周开展的“亲子共读”活动,将劳动教育贯穿到每天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受亲情,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样,我们形成德育贯穿、教学发展、体美劳延伸,再回馈德育和教学的良性循环,形成完整的学校管理思维导图。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利用网络图形的方式,将知识点构建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拓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绘制,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的重难点和关键点,展示教学内容,分析知识结构,使课堂教学清晰明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思维导图使教学管理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流程,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融合发展,增进学科间知识的理解和交流,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结构图五育导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组织结构图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概率知识结构图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