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抑郁症早期识别与预防

2023-05-30 10:48毛富强
心理与健康 2023年5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心理健康症状

大学生精神疾病高发

调查表明,大学生精神疾病高发期在每年4月至6月。为引导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200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倡议,北京十余所高校响应,确定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是“我爱我”谐音,意为“关爱自我,心理健康”。

2004年团中央学校部和全国学联办公室联合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随后,全国高校开始在这一天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活动影响日益增加,很多中小学校也在这一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5·25”成为包括大中小学生的“全国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内容更为丰富,活动时间也延长到5月份后,成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月”。

抑郁症是大学生最常见精神疾病

北京大学2004年一项十年休学原因调查显示,精神疾病占42%(101人),超过传染病25%(60人),成为大学生因病休学、退学的首要原因。2015年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卫生工作者分会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2成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抑郁症是大学生最常见的精神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病人数累计超过3.5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等2019年在《柳叶刀·精神病学》在线发表研究文章,这是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礙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8%,近12个月的现患率为3.6%。预计到2030年时抑郁症将成为中国社会最大的疾病负担。

大学生抑郁症危害大、就诊率低并易复发

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杀,大概有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2005年仅各种媒体公开报道全国大学生自杀案例就达116起,这是家庭和社会都不能承受的悲剧。

与抑郁症的严重后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识别率低和就诊率低。《中国青年报》有关报道显示,中国约八成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发现”,九成没有得到规范专业治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首先是部分患者或家长不重视心理健康,认为学业最重要,觉得孩子不好好学习是懒惰,是主观上不刻苦和不努力,不知道客观上还有可能是精神疾病所致。其次,部分患者或家长存在病耻感,认为患抑郁症是很丢人的事,加上社会歧视造成患者不愿就诊,或者掩耳盗铃或者讳疾忌医。最后是缺少对抑郁症的科学认知,一些患者把抑郁症归结为外部刺激和环境压力,认为就是心情不好,换个环境、休息一下就好了,不需要就医。

还有一些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很多躯体的症状,患者因躯体症状就诊,在医院其他科室做了很多检查进行很多治疗,但是没有缓解症状。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抑郁症状加重,也增加后期治疗的难度。另外还有部分患者虽然到精神科就诊,但是在病情好转后未完全治愈时就自行减药停药,导致病情容易复发。

提高大学生抑郁症早期识别

抑郁症就诊率低、复发率高,且存在自杀风险,因此要重视大学生心理问题,努力提高抑郁症早期识别率。早识别,才能早干预,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抑郁症最主要的表现是“三低”和“六无”,“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精神运动性迟缓,“六无”是无乐趣、无希望、无办法、无精力、无意义、无用处。除了这些典型症状之外,抑郁情绪有的时候会“躲”起来,就躲在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后面。世界卫生组织曾在14个国家全科医院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45%至95%的抑郁症患者仅仅以躯体的症状来就诊。这部分患者的情况在临床上称为隐匿性抑郁,抑郁躲藏在了失眠、早醒、心慌、心悸、消化不良、各种疼痛等躯体症状背后。

针对抑郁早期识别主要自我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低落:经常闷闷不乐,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2)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很早上床久久不能入睡,好不容易睡着了,睡眠浅,总做梦,早上醒得早。(3)身体不适: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差、爱打嗝、胸闷心慌,憋气难受,疼痛。(4)认知障碍:脑子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学习无法专注,表达能力下降,动作灵活度和协调性也受到影响。

抑郁症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1)轻度抑郁:是指感到高兴不起来,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但是这种负面情绪不至于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治疗。(2)中度抑郁:是指情绪低落悲观消极,工作学习已经受到明显影响,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恢复,但是没有自杀倾向。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必要时到医院就诊接受药物治疗。(3)重度抑郁:是指情绪低落悲观绝望,无法正常学习生活,有自杀观念和倾向,甚至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需要到医院接受住院治疗。

抑郁症大学生自我调节方法

大学生抑郁症主要是内在不良心理素质和外在环境压力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良心理素质包括性格内向、敏感、脆弱、完美、执着、孤僻等,外在压力刺激包括人际关系不良、情感受挫、学业期望过高和网络成瘾等。

大学生罹患抑郁症在接受正规治疗的前提下也要进行自我调节和应对。

1要接纳自己的失意和痛苦

痛苦是什么?是你的主观愿望超出了你的客观能力,你虽然付出了努力,但是目标没有达成。失意其实是人生中很常见的情况,“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大学生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要学会在生活中不断承受痛苦,才能慢慢磨砺锻炼成长。

2有痛苦一定要倾诉和转化

遇到痛苦不能憋闷在心里,时间长了会导致情绪和身体症状。要主动和家人、朋友倾诉沟通,开诚布公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放下思想顾虑,减少心理压力。如果一时无人倾诉,也可以通过记日记来宣泄情绪;或者听听喜欢的音乐,也会带来放松和享受。

3悦纳自己,积极暗示,辩证发展地看问题

自我悦纳、自我欣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有些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有些挫折可能就是无法挽回。因此不要深陷眼前的困境,要跳出当下,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积极的心态看待未来。

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为自己补充外部资源,提高处理问题的智慧和自我调节能力。信心不足、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阅读名著或名人传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就成功,辉煌成就的背后都有坎坷和挫折,通过读书可以学习他人如何战胜困难走出低谷的办法和精神,为自己树立战胜抑郁的榜样。

4参加心理社团活动,进行体育锻炼

高校有很多社团,大学生参加心理社团活动不仅能够结交新朋友,而且可以锻炼人际交往和组织能力。通过社团活动,可以強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相互帮助的良好心理氛围。温暖的集体可有效降低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研究表明,一周运动2至3次,每次40至50分钟,就会降低罹患抑郁症的风险。运动能够提高新陈代谢率,不仅能锻炼肌肉韧带和关节,而且能增强心肺等内脏功能,对于改善情绪和睡眠都有帮助。天气好的时候,可以选择户外活动,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天气不好时可以选择室内活动,太极拳、韵律操等都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5接受抑郁的现实,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即使患了抑郁症也并不可耻,更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很多名人也都有过抑郁症的经历,坦然面对患病的现实是战胜疾病的前提和基础。

在抑郁症治疗的过程中,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要尊重专业人员指导,不要自以为是,道听途说一些“偏方”。自我调节效果不佳时,要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必要时接受精神科医师药物治疗,以免病情延误和加重。

毛富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基础医学院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系主任,总医院临床心理科专家、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教育部精神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观疗法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森田疗法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内观疗法学组组长,主编教材专著《青少年心理诊所》《常见精神障碍症状》《精神病学》(第3、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程》《内观认知疗法研究》《居家内观操作手册》等。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心理健康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