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孩子生涯发展,父母要“三做”“三不做”

2023-05-30 02:31杨丹丹
心理与健康 2023年5期
关键词:选科生涯助力

杨丹丹

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为了帮助孩子有效选科,发挥优势、提高成绩,最终打赢高考战,高一学生家长们奔跑在学习生涯规划知识的路上。但繁杂的知识、全新的理念让很多家长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帮助孩子。要想真正助力孩子生涯发展,首先帮助他们打好高中学习的选科战,父母要“三做”“三不做”。

做生涯信息的提供者,不做决策者

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牢记“孩子才是他人生的主宰”,他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

传统高考模式下,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在选文理科上有着绝对话语权,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对就业情况的了解可以帮助孩子选文理、选专业。事实并非如家长所愿,很多孩子上大学后由于对所学专业实在爱不起来,出现了转专业、退学再考等浪费时间与精力的行为。

新高考模式对科目与专业的匹配要求更高,选科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家长只有将决策权还给孩子,才能激发他努力拼搏、勇攀人生高峰的積极性、主动性,才能真正助力他的发展。但孩子毕竟人生阅历有限,对事物的了解难免片面,他们需要父母给予信息的补充。所以助力孩子生涯发展,我们父母只需提供更多关于职业、专业、就业形势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孩子在做选择时考量得更全面。

做孩子自我评价的协助者,不做定义者

生涯决策除了要了解职业、专业等外部环境信息外,孩子自身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特点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只有结合了内外因素,孩子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规避一些专业陷阱,进而避免进入大学、甚至职场后的从头再来。

作为父母,我们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一定最了解孩子,甚至比孩子自己还要了解。在选科时父母免不了会依据自己对孩子的印象给孩子建议、帮助孩子做选择。但这样做有可能让孩子进入一个不适合他的领域。因为孩子的很多个人情感、生活经历父母并未都参与。我们看到的只是孩子的一部分,如果父母仅仅依靠部分了解来对孩子进行定义,难免偏颇,更有甚者会与孩子的真实喜好背道而驰。

所以在孩子进行生涯抉择、选科决策时,我们分享看法,作为他认识自己的一个参考,绝不能直接定义孩子就是怎样的人。通过这种方式,父母可以向孩子传递“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理念,才能让孩子敢于将多方面信息做参考。只有这样,孩子才有机会结合多方面的看法,形成比较完整的、接近于自己实际的自我评价,从而在做选择时考量得更准确。

做孩子生涯体验的支持者,不做替代者

体验是生涯决策的重要一环。无论是研学、参观,还是工作实习都是生涯体验的重要形式。孩子可以通过生涯体验获得对于职业、专业的最直观感受,进而形成更加全面的自我认识,以便更好地做出选择。生涯体验是生涯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是助力孩子正确进行生涯决策的环节,不可省略不可替代。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但生涯体验需要时间,高中学业繁重,时间宝贵至极,二者存在冲突。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不侵占孩子的宝贵时间,有些父母会尝试用言语告知的方式替代孩子真正的体验。虽然时间问题解决了,但体验的最大获益却消失殆尽。因为只有真正投入其中,才可能有切身体会,才能真正有所触动。所以父母需要动用智慧将生涯体验安排好,解决时间冲突的同时确保孩子的体验获益不减。

既可以利用节假日安排实景体验,也可以邀请孩子参与“价值拍卖”等活动替代实景体验,还可以协助孩子通过职业访谈等方式获得资讯,更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等方式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获得体验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选择是否合适,才能在做选择时考量得更实际。

生涯规划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命题,伴随终身永不停歇。作为父母,我们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一个好的前程,而生涯规划则是实现这一理想的真正助力。面对孩子的生涯规划,父母除了要做好角色调整,还要成为孩子在抉择过程中的情绪定海神针。在孩子因不知如何抉择而产生困惑时,合理帮助孩子拨开迷雾;在孩子因不如他人而产生焦虑时,帮助孩子调整预期换来平和;在遭遇困难怀疑选择时,恰当反馈帮助孩子看到希望;在孩子目标模糊毫无动力时,适时提醒助力孩子稳步前行。

生涯规划、选科都是孩子人生的抉择过程,关系着孩子最终的职业方向、自我价值感乃至生活幸福感。因此,父母不能越俎代庖,不能替代孩子做决定,尽管孩子的有些想法并不成熟,但一定是现阶段最适合孩子自己的选择。父母只需要做好协助工作,做好信息提供者、情感支持者,相信孩子的生涯发展会在我们的助力下越来越精彩。

猜你喜欢
选科生涯助力
助力成功七件事
长春外国语学校新高考选科走班先行先试探索成功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吐槽退役生涯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