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2023-05-30 19:46李艳茹姜玮
心理与健康 2023年5期
关键词:躯体休克麻醉

李艳茹 姜玮

“电休克治疗”?“电痉挛治疗”?这些词汇不仅让人感到紧张,甚至会產生“毛骨悚然”的感觉。但事实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起效迅速、相对安全、疗效肯定的物理性神经调控治疗方法。让我们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无抽治疗中心,听一听专业医护人员对这项治疗的介绍。

什么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也称为“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或“改良电痉挛治疗”,是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脑细胞同步放电,诱发一次癫痫大发作,导致脑内神经递质代谢产生改变,使精神症状减轻甚至消失,从而达到治疗精神障碍的一种方法。

传统电休克治疗技术始于1938年,是一项古老的技术。与传统电休克治疗相比,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技术和设备方面有了很多改进。

首先,由于在治疗前注射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患者躯体不会出现明显、剧烈的抽搐,故称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使骨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其次,治疗是在患者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的,不仅消除了患者的恐惧感,而且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得治疗全程充满了人文主义的关怀。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适合什么样的患者?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治疗效果明显,是伴有自责自罪、自杀、自伤、拒食、兴奋、冲动伤人,违拗、木僵等症状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对药物来说,无抽搐电痉挛治疗起效快,一般情况下3~5次的治疗就能见到一定的效果;而药物治疗短则1~2周,长则3~4周才起效。此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药物疗效不佳、药物副作用不能耐受的患者来说同样适合。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躯体检查和化验检查,并由麻醉师进行术前评估,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前一天患者及家属要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 治疗前一天晚上,尽量避免让患者服用长效安定类的镇静安眠药物,以免影响治疗的效果;

● 治疗前4~6小时必须让患者严格禁食、禁水,以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呛咳、误吸、窒息等严重意外事故;

● 治疗前必须告知医护人员若存在活动牙齿并取出单个活动义齿,排空大小便。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具体操作过程是什么样的?

实施治疗的医生和护士均受过专门的培训且经验丰富,大部分医院使用的都是最先进的电休克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时患者平躺在治疗床上,监测血压、心电、脑电、血氧饱和度,显示一切无明显异常方可进行治疗。护士为患者开通静脉注射治疗前用药包括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随着麻醉剂的注入,患者很快入睡;护士随后进行静脉注射肌肉松弛剂,约2分钟患者全身肌肉即可放松下来;同时医生将耦合剂涂到两个电极片上,用一条橡皮带固定在患者太阳穴处,在口内放入防止牙磕碰的硅胶牙垫。

准备就绪后,一个可调控电量的、持续时间1~8秒的电刺激治疗开始,发作时间大约20到60秒。由于此前注射了肌肉松弛剂,患者躯体和四肢不会发生大抽搐,仅有微弱抽搐。其间医生通过麻醉面罩为患者供氧,并不断清理患者口腔内分泌物以防止误吸。数分钟后患者呼吸即可恢复正常。患者呼吸恢复后即可送到观察室继续监护。

经过20~30分钟的观察,待患者意识完全恢复后,即可起床下地行走。住院患者返回病房;门诊患者则会转到恢复室再观察一段时间,待患者完全清醒,经医生检查,同意后方可由陪护者陪同离开恢复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总计需要大约1.5小时或稍长些。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一个疗程一般为6~12次,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如何护理?

◆ 治疗后患者在恢复室休息观察15~30分钟。

◆ 患者清醒后的1~2小时可先进少量流食,待下顿进餐时再进食正常食物;切忌大量、急切进食,尤其是固体食物,否则易导致噎食等严重意外情况。

◆ 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的1~2个月内,请勿让患者开车或操作有危险的机械等,否则可能会由于患者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不灵敏而发生危险的意外。

◆ 治疗后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较长时间的神智不清,治疗全程要有家属陪同并细心照顾患者,以免发生走失、摔伤、交通事故等意外。

◆ 整个治疗过程中请勿让患者饮酒和吸烟,酒精与麻药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过度抑制而引起严重问题,吸烟可使分泌物增多而增加治疗中窒息的危险。

◆ 离院后患者出现任何常见副作用以外的情况时请带患者来医院,由医生来判断并处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有哪些副反应?是否是可逆的?

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副反应相对少而轻,较常见的有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发热等,通常程度轻微,休息后症状即可好转,严重者需对症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患者在接受电休克治疗后认知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轻者表现为近记忆力减退,重者可有远记忆力下降、遗忘、注意力集中困难、反应速度减慢,甚至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意识混乱。电休克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患者的年龄、躯体状况以及治疗的次数、频率、发作时间、治疗时电极安放位置、刺激时输出电流的波形等。

目前认为,电休克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是可逆的,一般在2周至2个月左右恢复。也有报道认为,由于精神障碍本身亦常常损害记忆功能,故电休克治疗并不见得比精神症状本身带来的记忆损害更明显,甚至部分患者经电休克治疗后,由于精神症状改善记忆功能亦同时改善。在电休克治疗所致死亡率方面,目前报道死亡风险仅为万分之一,但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除外。

电休克治疗罕见并发症包括:舌、口唇、牙齿(包括义齿)、肌肉损伤,严重并发症包括骨骼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一过性的或持久的心脏损害、持续癫痫发作或治疗后再发作等。此外,由于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需辅以静脉全身麻醉,可能会出现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如麻醉剂过敏、恶性高热、返流误吸、窒息、呼吸心跳骤停、心肌梗塞、脑梗塞等,但由于麻醉时间很短,方法相对简便,故发生率极低,且治疗时亦有相应预案和抢救措施。

近年来,随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治疗仪可供调节的参数越来越多,包括刺激频率、单次刺激波宽、电流强度和刺激时间等,可供调节的范围更广更细,与之相关的技术如影像学定位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也协同发展,不同特征的患者正逐步得到与之相匹配的治疗方案。相信这种古老的神经调控治疗技术会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焕发青春,向着“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的方向迈进!

猜你喜欢
躯体休克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现在干什么?
搬家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