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让阅读教学简约而不简单

2023-05-30 04:03赵哲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活动

摘要:教什么和怎么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新课标要求、单元目标、文本特色和学情特点。教学目标的落实主要通过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围绕目标组织教学能够使教什么更明确,使怎么教更具体,使阅读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简约。

关键词:教学目标;单元目标;文本特色;学情特点;教学活动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语文阅读教学不断研讨的问题。在“双减”背景下,这一问题变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的有效方法在于确定、落实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期望值,通过怎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达到,这关系到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教学目标的确定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目标的落实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

笔者以自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讲授的《三峡》一课为例,谈谈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确定与落实。

一、目标的确定要有四重意识

(一)课程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总体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强调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围绕核心素养,但不能将其四个方面简单罗列,而是既要有所侧重,又要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因此,教学目标主要从语言建构的角度设定,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自信的提升。

2022年版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要求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三峡》一课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新课标为依据,并在教学中具体落实。

(二)单元意识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设有单元导语,明确指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单元导语指出了本单元的人文素养目标和语文素养目标。依据上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人文素养目标是在语文素养目标的落实中完成的。因此,落实语文素养目标,自然就实现了人文素养目标。单元导语对语文素养的要求主要为: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体会作者寄寓的情怀;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目标1和目标3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运用”,目标2指向“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目标1是文言文学习的必要内容,也是实现目标2的基础。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目标1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完成。可见,目标2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单元教学的重点。

(三)文本意识

单元目标不是靠一篇文章的教学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在每一篇课文教学中分解落实,这就需要考虑文本与单元目标的适恰性,考虑文本适合落实单元目標中的具体要求。

《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其语言凝练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富有意境之美。富有意境美这一特色,适合落实单元目标中的“借助联想和想象,走进诗文意境”。景物特点鲜明也是本文的显著特色,虽然单元导语中没有感知景物特点这一目标,但感知景物特点是走进意境的前提,可以作为核心目标的辅助目标加以落实。

(四)学情意识

本单元目标1为:“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感知内容大致包括感受景物特点、感知文章的意境等。从学情考虑,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而《三峡》一文注释详尽,学生能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意,个别疑难字词也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解决。因此,疏通文义不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从文体来看,学生以前所学文言文大都以记叙类为主,情节性较强。《三峡》是学生初次接触写景散文,品读鉴赏文本应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三峡》一文的鉴赏点很多,但在本单元需要根据单元目标进行选择。因此,借助联想和想象,走进文章意境,感受三峡景物之美应是课文鉴赏的要点。

基于对新课标、单元目标、教材、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感受三峡的特点;

3.借助联想和想象走进文章意境。

这三个目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第二课时完成目标2和目标3。

二、教学设计要有目标意识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一切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故笔者对《三峡》第二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一)解字,了解特点

教师出示“峡”这个字,让学生观察:“从字形结构来看,什么是峡呢?两山夹水是峡的特点,三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设计意图:了解“峡”的特点,为学生从山水角度理解三峡的特点奠定基础。

(二)读文,寻找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寻找体现三峡山水特点的句子,圈点批注,然后进行展示交流。下面是这一环节课堂实录的节选。

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这句话描写了三峡的山的特点:七百里的连山,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可见三峡的山是连绵的。

师: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山的连绵?

生1:“连”这个字。

师:你还能发现其他的词吗?

生1:那么长的山,竟然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

师:很好,我们要仔细研读,关注那些看似平常却极具表现力的语句。

生2:我找到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山,遮住了太阳和月亮,可见三峡的山是十分高峻的。

生3:我觉得“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也写出了山的高峻。正午是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半夜是月亮升得最高的时候,这两个时间看到太阳和月亮,说明三峡的山非常高。

师:你和前面同学找到的句子都体现了三峡山高峻的特点,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直接描写,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描写。

师:分析得非常好。作者从两方面展现了三峡的山的高峻。

……

在学生分析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三峡的山连绵、高峻;三峡的夏季水流汹涌湍急,春冬水流和缓,景色秀美,秋季水少谷空,景色凄清。

设计意图:分析三峡山水的特点是在品析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的,对词句的精敲细品以及对写作手法的分析,引领学生深入体会三峡山水的特点。

(三)诵读,把握特点

学生从古典名曲《平沙落雁》《渔舟唱晚》《将军令》中,为三峡的不同季节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配乐诵读。《平沙落雁》沉郁凄凉,适合秋季;《渔舟唱晚》舒缓优美,适合春季和冬季;《将军令》急速奔腾,适合夏季。不同特点的背景音乐为学生的诵读渲染了气氛。

设计意图:教学千法读为本,诵读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有效途径,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配乐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对三峡的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梳理,研讨特点

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写作思路,然后引导学生小组研讨:文章为何先写山,后写水呢?写水为何先写夏季水流的特点呢?

小组1:“峡”的特点是两山夹水,山是峡的外围,水是峡的内在,所以先写山再写水。而三峡的山给人雄壮之感,夏天的水也给人壮阔之感,所以承接山势写水势,先写夏天的水。

小组2:因为山势的高峻才形成水势的湍急,所以先写山,后写水。而夏天的水最为湍急,所以先写夏水。

师:所以,文章的写作顺序也是由三峡的特点决定的。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使学生深入理解三峡山水的特点。

以上四个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1展开,使学生逐步深入地感受三峡的特点,并為完成目标2奠定基础。

(五)示范,方法展示

教师根据“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进行拓展,配乐朗读带领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

然后,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和学生分享自己联想的方法。

方法一:

素湍绿潭清泠的水声清凉的水汽混着草木的清香

师:由视觉联想到听觉、触觉、嗅觉,由一种感官联想到多种感官,这种一条线式的联想方法还有哪些?

生:由近及远,由静到动。

师:这种联想,叫作链条式联想。

方法二:

连绵的群山

倒影    青翠的树木

飞鸟的影子

师: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多个事物,这样的联想我们把它叫作点面式联想。

(六)体验,交流互评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运用教师分享的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写成一段文字,然后小组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境。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授之以渔”不如带学生直接去“打鱼”。教师示范,将联想和想象这一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学生在联想和想象的实践中,体会文章或雄奇,或清幽,或凄婉的意境之美。

以上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2展开,由教师示范到学生实践,带领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从《三峡》课例来看,这是一节典型的目标教学案例,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起着内容定位和活动引领的作用。从教学效果来看,目标教学避免了阅读教学的随意性,也保证了学生在本节课能够学有所获。在目标引领下,教什么更加明确,怎么教更加具体。教学内容由繁琐化为简约,教学形式由散乱走向集中,实现了阅读课堂的精简且高效,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教学简约而不简单。“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高效显得更为重要与必要,目标教学法无疑是提质增效,突破阅读教学瓶颈的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赵哲(1977— ),女,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第三初级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