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路径探寻

2023-05-30 04:30冷芳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群文阅读高中语文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既能拓展阅读视野、又能锻炼思辨能力的高效教学模式。将之引入文言文教学课堂,既能解决学生课堂上阅读量不足的问题,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种树郭橐驼传》为中心组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提出文言文群文阅读要立足教材,引入多文本联读;结合文本内容,选准议题、创设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探寻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路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群文阅读;核心素养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语文课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解决好文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即文与道统一的问题。文言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痛点。有的教师只固守单篇文言文的字词句串讲;有的教师虽尝试了群文教学,但其选取的文本太多,无法聚焦目标,缺乏有效联结。上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显而易见,文章的思想内容被字、词、句的串讲弄得支离破碎,写作特色被肤浅的“热闹”闹成了无源之水,丢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要求,难以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如何走出一条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路径呢?笔者认为引入群文阅读是前提,设置议题是关键。

较早提倡群文阅读教学的赵镜中老师提出“随着图书出版及学生的阅读量的增加,教师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教学阅读。”这里的“群文”概念初步指出其教学模式是以一个议题为中心,聚集多个文本,在有限时间内进行探索性阅读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由教师自由组织文本,引入文言课堂,能为课堂注入丰富的阅读活水,既解决传统课堂中学生阅读量少,文言分离的问题,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进行多文本比较阅读,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及语文素养。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的《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为例,谈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路径。

一、立足教材,精选文本是基础

余映潮老师说:“没有细腻深入的有见解的教材阅读,就没有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可见仔细阅读教材文本,把它读透、读深,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佳作,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一位种树奇人郭橐驼。这个人外表奇特,背驼,但性格豁达,植树本领高超,所植之树无不成活。这样一个奇人,无疑是虚构的人物。作者通过这个人物的种树之道,引出为官之道:养民要像郭橐驼种树一样“顺天致性”,百姓才能“休养生息”。因而这并不是一篇人物传记,而是一篇借事明理的政论文。仔细研读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所述之理,不难发现,此文和《庖丁解牛》《病梅馆记》有很多相似之处。在 《庖丁解牛》中,庄子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的解牛高手庖丁。庖丁解牛合乎《桑林》之舞,其解牛“顺乎天理”“依乎自然”,因而达到了 “游刃有余”的境地,文惠君还因庖丁解牛悟出了养生之道。在《病梅馆记》中,龚自珍通过剖析病梅的根由,同样表达了用人要“顺天致性”,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才能使人才个性解放,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束缚人才发展的罪行。上述三篇文章阐述的道理都是“尊重规律”,可放在一起讲解。简言之,立足教材,找到了合适的文本开展比较阅读,无疑是文言文群文阅读的第一步。

二、结合文本、选准议题是关键

议题是群文阅读课堂的灵魂,文本的组合是群文阅读课堂的筋骨。开展文言文群文教学,要定好议题,然后选择合适的文本组合,即议题下文本的组合。《种树郭橐驼传》编排在高二下学期“选择性必修”的第三单元,此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至情至性”。如何感悟古人的“至情至性”?既要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句,进一步建构文言知识体系,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学习《种树郭橐驼传》就是要从古人种树的智慧中领悟到治国治民需要“顺天致性”,做事更需要尊重规律。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道理,笔者设置的议题为“顺乎自然,乐待花开”。在《庖丁解牛》中,有一点很突出,庖丁解牛十九年,为什么“刀刃若新发于硎”?是因為解牛时刀刃避开了骨头与经络,即做到了“因其固然”“依乎天理”。在《病梅馆记》中,作者把被禁锢或被摧残的人才比喻为“病梅”,“病梅”如何不病呢?同样需要“顺天致性”,做到“因其固然”“依乎天理”,即解放人的个性,才能真正培养出人才,使用好人才。于是,笔者布置了一个课前任务,设计了两个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和一个活动,课前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工具书和课文下的注释梳理整合文章中的重要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课堂上的两个任务如下:

1.郭橐驼种树和其他人种树有什么不同?其他人种树与当时的官吏治民有何相似点?

2.《种树郭橐驼传》与《庖丁解牛》《病梅馆记》都是设事明理的名篇,请你从选材、写作目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比较上述文本的异同。

不难发现,郭橐驼植树能“顺天致性”,他人种树“根拳土易”或者“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让“木之性日以离矣”,这与官吏治民“好烦其令”的做法有相似之处。弄懂了主文本,再将之与《庖丁解牛》《病梅馆记》比较,分析三篇文章选材、写作目的、手法的异同,学生自然明白三篇文章的共同点——都谈到要顺应自然或规律。顺着这个点,笔者设置了一个读写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种树之理”解决生活中不尊重规律的问题。

随后,笔者用同样的模式,在另外一个班同样做了尝试,把《种树郭橐驼》和《灵丘丈人》《捕蛇者说》进行比较阅读,设置的议题是“无为与有为:理解古老的吏治智慧”。“顺天致性”,任务设计和上面一样,读写活动是用种树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管理问题,但不管如何设置议题。都从一个点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就像打井一样,从一个点上着力,不搞面面俱到,对文本深入挖掘,凿到“汩汩清流”,达到了群文阅读教学的高效。

三、创设情境,对标素养是目标

2017年版新课标明确提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为语文教育指明了方向。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认识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隐性的,必须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实现。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应指向核心素养,思考如何去创设真实的情境和真实任务,引发学生开展言语表达,而不是将文言知识系统的构建、篇章结构的梳理与思想的解读作为教学的终点。在最后的读写环节,笔者着眼于情境创设,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在《种树郭橐驼》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两个交流情境:请你运用今天学过的种树之“理”,开导你的同学或者邻居;运用种树之“理”,结合情境,给你的同学或者邻居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开导之语。

情境1:你的同学小花最近很焦虑,因为她勤奋到极致,别人学习时她在学习,别人睡觉时她也坚持学习——每天晚自习后开“夜车”学到12点,成绩依旧没有起色。

情境2:你的邻居王阿姨最近很惆怅,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省吃俭用给7岁的女儿报了4个“兴趣”班,她的女儿却郁郁寡欢,母女关系紧张。

具体情境的代入使学生感触深刻。而不同的情境题又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比如,有的学生对第2个情境感触深刻,这样写道:

王阿姨,我能理解您“爱子心切”“望女成凤”的心情,但教育孩子要遵循规律,就像郭橐驼植树一样,“顺木之天,才能致其性”,切不可“爱之太深,忧之太切”。7岁的孩子正处于天真烂漫的童年,对孩子应多点给自由发展的空间,“顺其天性”。参加太多的辅导班,会消耗孩子太多精力,扼杀了其天性,也违背了教育的规律,无异于“揠苗助长”。人生是一场长跑,教育需要合理规划,帮她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再遵循她的意愿适当报兴趣班,固其“根本”,孩子才能长成为“枝繁叶茂”的大树。

具体的情境还原了学生的生活场景,平时学生经常遇到类似的“不尊重规律”现象,代入感强,学生表达的欲望强烈,同时,这样的设计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总之,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怎样引导学生課前自主梳理重要的文言字词,怎样引导学生课堂上合理把握各环节的时间,这些还值得教师深思。但只要语文教师能依据文章的特色,深入钻研主文本,大胆聚合辅文本,把握好上述方法,让一线串珠的课堂活动设计聚焦起核心素养,便可为僵化的文言文课堂引入汩汩活水,激起思维碰撞的浪花,学生也能品味到群文阅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景高低各不同”的风景。

参考文献:

[1]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5).

[2]余映潮.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清远市清新区教育科研课题“新高考下提高高中学生文言文群文阅读能力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QXKTB2020-16】

作者简介:冷芳(1981— ),女,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设计、阅读和写作。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群文阅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