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四网”融合 促进服务落实

2023-05-30 22:20蒋洪林
心理与健康 2023年5期
关键词:心语智慧社区

蒋洪林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心理建设领域的具体展开,体现了我国心理建设全方位、全覆盖的发展方向。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从国家“十三五”到“十四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根据国家十部委《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青岛瑞阳心语作为社会力量,认真领会国家政策精神,扎实探索实践,全面助推青岛市城阳区社会心理服务,为更高水平的平安城阳、健康城阳、幸福城阳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多项工作成果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刊发播报,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先后到瑞阳心语调研指导并予以充分肯定。

加强“天网”建设,建好社会心理服务智慧云平台

瑞阳心语组织专家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发出了集心理数据收集、分析研判、危机干预、科普宣传等功能于一体,包括12个子平台和52个子系统的社会心理服务智慧云平台。该平台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众口袋里的心理咨询师,也是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助手。

社会心理服务智慧云平台与社会治理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直接助力社会治理和社区管理。该平台同时面向社区、企业、学校人员、政府管理者、心理服务从业者、心理服务机构等人员或群体,提供科普宣教、测评调研、咨询问答、数据分析、网格管理和资源交互等6项心理服务内容,为推进各行各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

瑞阳心语心理服务数据来自一线服务所得,这些数据既有科研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经过多年实践,他们已为全国36个地市(县)布设了社会心理服务智慧云平台(云岁·生活);为全国68个县市(区)教育系统布设了学校心理建设智慧云平台(云岁·朵朵),用云智慧助力多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同时,瑞阳心语为帮助心理服务机构做好内控管理,还专门开发了心理服务机构运营管理智慧云平台(云岁·管家)。

加强“地网”建设,规范社会心理服务物理空间

社会心理服务物理空间是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要阵地和载体。瑞阳心语持续加强心理服务空间设计、心理装备研发生产、心理文化和文创产品制作、运维管理工作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打造社区“心理便利店”。到目前为止,瑞阳心语已经建立1个市级综合性心理服务基地、36个县市级心理服务工作中心、260个街道级心理服务工作站、600余个社区级心理服务工作室,分布在社区、学校和企业等各个领域。这些数字化工作站均与社会心理服务智慧云平台实现了数联和物联。

1场所命名温馨化。恰当的场所名称是拉近服务人员与社区居民情感距离、融洽关系的“连心桥”。為打消社区居民对“心理”二字的抵触情绪,瑞阳心语建设的社区心理工作室多以温馨、阳光和文化气息浓郁的词汇命名:如社会工作室(十部委文件中的名称)、心灵驿站、爱心小屋、安心小屋等,让居民更容易接受。

2硬件设施智能化。通过物联与数联技术,实现线上和线下互联,装备与平台互通,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字化心理服务物理空间。通过智能化设施,方便服务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

3设备配置体系化。本着实用、便利的原则,系统配置有关心理设备,引导居民参与心理活动。瑞阳心语有1个心理装备研发中心和6条心理装备联合生产线,开发心理科普、心理训练、心理专业工作、高校心理、心理智慧云平台、心理空间建设和医疗辅助级七个心理装备系列100余种心理装备,有效满足了不同社区的建设需求。

加强“人网”建设,扎实推进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工作

瑞阳心语重点推进人才选拔工具开发、校企办学和人才培养三项工作,保证“人网”建设高水平推进。

研发测评工具。瑞阳心语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合作,独立研发近20套心理测评工具,主要涵盖中小学、公安干警、司法等领域,为专业服务提供支撑。

推进校企办学。瑞阳心语与青岛工程学院共建“心理科技学院”,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推行“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心理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与鲁东大学共同建设了应用心理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建设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瑞阳心语成立心理咨询师事务所,入驻心理咨询师3600余人,督导专家70余人,壮大社会心理服务队伍。与中科院心理所共建心理咨询师培训青岛实验班,已成功举办八期,培训1000余人。二是加强EAP援助师队伍建设。与青岛市总工会联合培训EAP援助师2000余人,建强了为企业和广大职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骨干队伍。三是加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队伍建设。为青岛市培训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2000余人;举办基层队伍综合治理能力训练营,合计培训了6000名基层社区骨干;举办政法综治队伍培训班,培训学员300人。全面加强了社会心理服务骨干队伍建设,增强了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

加强“和网”建设,深入开展心理健康专业服务

瑞阳心语积极投身社会心理服务实践,在政府指导下,全面推进“和网”建设(体系化专业服务保障工作),努力打造社会心理服务示范区。经过3年试点,青岛市城阳区已经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全方位、全覆盖、多元化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服务覆盖230个社区。城阳区已建设1个社会心理服务中心,8个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中心和街道配备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站长,组建社会心理服务队伍,采取“1+1+N”进社区服务模式,服务队伍由“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婚姻家庭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治疗师、网格员”组成,开展常态化服务工作。2019年—2022年,城阳区社会心理服务已发放心理科普宣传折页、手册和书籍等资料60000余份,开展心理科普讲座和团体活动3800余场,服务重点人群5000余人和特殊人群300余人,受益人群覆盖100万人,打通了社会心理服务的“最后一米”。

结合工作实践,瑞阳心语边调研、边服务、边丰富、边完善,逐步摸索总结了社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方法路子,为持续抓好社区服务工作强基赋能。精心制定“一个方案”。理清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思路,为精准、高效开展服务工作打牢基础。规范“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及时为社区居民巩固心理资本、释放心理压力、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完善心态。大力配强心理专家专业队伍、社会心理服务骨干、社会心理服务顾问“三支队伍”,确保服务内容高效落实。扎实提高社区居民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沟通和家庭建设指导的“四个能力”,不断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心语智慧社区
轻灵自在画心语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邦尼心语
绿豆发芽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读编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