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

2023-05-30 10:48刘晓丹侯松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留学生人文

刘晓丹 侯松

根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在我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比达54.1%,中国与俄罗斯双向留学交流人员规模突破10万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正在成长为接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的主要力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要全面提升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坚持内外统筹、提质增效、主动引领、有序开放,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进行了重点部署,其中“打造来华留学重点项目和精品工程,多措并举推动来华留学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了做强“留学中国”品牌,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的重点。如何全面提升来华留学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以提高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增强其综合素质,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人文素养与留学生教育

“提质增效”是未来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内涵式发展的重点,也是做强“留学中国”品牌的基础。提质增效,顾名思义,提高质量增强效率。质量,包括所培养的留学生的质量。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指出:“来华留学生在学科专业上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与所在学校和专业的中国学生一致,符合相应教育层次、专业的教育教学标准或相关规范。”除了专业知识与技能,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健康素养、创新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全方位综合素养。

人文素养即人的文化素质与修养,是社会个体在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方面所表现出的素质与修养,即其在所拥有的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先进的价值观及规范。人文素养是其他综合素养的基础,它体现在尊重、关爱、社会责任乃至对全人类的关怀。对高职院校來华留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是培养留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健康素养、创新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全方位综合素养的基石,是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提质增效”、做强“留学中国”品牌的有力保障。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风俗习惯在客观层面具有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特点,在留学过程中需要跨文化适应,因此留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就聚焦在了对中国人文知识、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培养,使留学生在学习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成为高素质人才。

二、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1.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的求学诉求问题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的学生多数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对来中国学习的诉求多集中在语言、专业技能、学历层面。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留学归国后,相对于其本国劳动力群体,他们获得的职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将主要表现在拥有在中国学习生活的经历、精通中文、提升了学历层次和职业技能水平上。因此,留学生深受来华学习前所接受的文化观念、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影响,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对人文素养的提升诉求比较低,留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的渴望并没有那么强烈。

2.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的语言障碍问题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具有一定的中文基础,可以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但是毕竟不是留学生的母语,在中文阅读、理解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障碍。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某些层面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升,因此留学生的语言障碍成为影响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因素。

3.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融合问题

文化背景多元化是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的特点。留学教育是跨文化融合的教育,在跨文化背景下,留学生在非母语国家文化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跨文化障碍和冲突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留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与认同过程会影响人文素养的提升。

4.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的求学现状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对来华留学的诉求不同,分散在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并不非常集中。留学生需要融入其所选择的专业进行学习,课程设置偏重于专业课程,侧重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重技术技能轻人文精神,在人文素养方面有所欠缺,校园环境也缺乏人文底蕴。

三、人文素养与留学生教育理论

20世纪60年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其主要研究人对周围世界的学习和认知规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人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人以往的经验会影响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作为主动认知的过程,学习一般是基于特定的客观情境的。学习的过程不单单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接受过程,更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在周围主体如教师、同学、家长的帮助与影响之下,对知识进行加工从而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在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是构建知识的必备要素之一。

建构主义理论有着独特的教学观与学习观。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从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重新解释,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从教师的教学角度来看,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仅仅是机械的知识灌输,而是在学生已经积累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将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完成新的知识和经验的构建。

建构主义理论在留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在本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经验,因此要将新的知识与经验与其融合起来,需要应用情境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多种情境中,在教师与同学的引导与影响之下,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人文素养的培养渗透其已经建立的人文素养知识与经验之中,从而形成新的人文素养知识与经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人文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理想的教育就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因此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使自己成为知情合一的完人,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适应变化,也就是说情感与认知相结合,才组成了整个学习活动的过程。学生人格的发展、认知学习与情感、情感培养相结合,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尊严、价值、责任感等方面的观点在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上具有启示作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留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应用仍然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根据留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特点来设置相关课程、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以进一步塑造留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高职留学生教育不单单是技能、知识的教育,应更加注重留学生个人的文化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人文精神的培养。

四、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路径实践

2019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招收了11名老挝留学生来校参加学历教育,留学生专业分布在管理学院、软件学院、中医保健学院、护理学院等4个二级学院,均为老挝社会发展最急需的“紧缺”专业。老挝留学生在入学之前,参加过中文培训,可以进行简单的中文交流,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留学生学情了解,其人文素养方面诉求比较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来华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中文、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是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为未来的回国就业做好准备。对于首届老挝留学生,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注重留学生的发展,以其语言、知识、技能基础水平出发,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培养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赞华”的人生态度,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制订了具有针对性的留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案。

1.基于首因效应,开展本地游学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基于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在老挝留学生刚刚来到中国入校不久,为其设置专门的特色游学项目,开展本地游学,进行沉浸式本地文化体验。

留学生刚刚进入新的学习环境,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为留学生设置的特色游学项目分为两个部分:广州传统文化体验,新广州的介绍。通过带领留学生亲身感受广州传统文化景点与现代化广州新地标,如广东省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等,由跨文化交流的教师带队,校园外国人服务中心的学生陪同,对广州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新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使留学生对广州的地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注入本地文化要素,使其熟悉留学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产生亲和作用,为后续的留学生活与学习奠定人文基础。

2.丰富中国概况课程,创新教学内容

中国概况是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必修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留学生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使留学生增强文化认同。但是,由于老挝留学生的中文水平以及跨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在设置中国概况课程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除了中国概况基本内容外,利用校园的国学馆,聘请国学相关领域教师进行体验式讲授,如古琴、书法、茶艺等,使中国文化的讲授有了载体,学生沉浸其中,让留学生亲自去触碰、去尝试、去体验、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正面的、积极的认同感。

3.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情感和文化教育

由国际交流学院主导,由主管留学生工作的院长与外事专员定期与老挝留学生所在二级学院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情感和文化教育,如:护理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敬畏服务对象的生命,向留学生传递仁爱、仁心、精业、敬业、责任的职业精神。在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注重人文修养的深入渗透,通过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使留学生理解爱岗敬业、友善沟通的人文思想与理念。

4.营造良好的人文项目活动环境

老挝留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环境,对其开展人文素质培养,仅仅在课堂上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堂外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组织留学生积极参与人文项目活动,通过多元的各类文化活动来实现人文素养的培养,例如:校园读书分享会、校园主题演讲比赛等等,由跨文化交流教师对留学生进行专门指导,克服语言障碍,进行跨文化融合,使留学生在跨文化的项目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5.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人文浸润

老挝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由国际交流学院外事专员、各二级学院辅导员、校园外国人服务中心学生联合与其进行日常生活中的人文浸润,如: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向留学生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习俗,组织留学生与班级同学一起欢度节日,使其亲身感受节日氛围,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了解传统节日,了解传统文化。

6.配备具有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的教师团队,深度进行跨文化融合

由国际交流学院主管外事工作的副院长、外事专员、跨文化发展教研室教师组成培养留学生跨文化融合的教师团队,该团队教师每一位都通过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考国际主办的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标准化考试并获得的国际中文教师证书。在对老挝留学生日常培养与教学过程中,有利于留学生的跨文化深入融合,为留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进一步探索

人文素养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素养培养的关键在于人文精神,需要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内涵,提高人文素养,可以采用多元化途径。对于高职院校留学生而言,因为语言障碍、跨文化融合等方面的问题,对其进行体验式的人文素养的渗透更加有效。因此,在留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1.对留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进行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留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不同于国内普通学生的培养,有着其独特的跨文化特点。因此,有必要在留学生选择的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时,将留学生的学情特點作为考量因素,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留学生现有专业课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素养教育价值,将人文素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留学生各类课程教学,对留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进行顶层设计。

2.加强师资团队的人文素养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师队伍,要注重自身的人文素养,加强师资团队的人文素养建设。招收留学生的专业,专业教师不单单是留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引领者,还要在日常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担当留学生跨文化人文素养培养的领路人。专业教师不仅在专业上是留学生的导师,更是留學生来华求学期间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榜样,在日常专业教学过程中使留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潜移默化地对留学生进行熏陶、影响,帮助其塑造人文精神。

3.深化人文课程内涵、注重实践教学人文渗透

招收留学生的专业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文素养模块。对于人文课程设置、人文课程内涵建设、专业课程中人文的渗透,可以组建留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专家团队,讨论、征集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以达到深化人文课程内涵的目的。同时,丰富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知识点,扩展留学生关注人文精神的价值。在实践教学环节,专业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留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友善沟通等人文理念。同时,启发留学生感受人文素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沈玉强,刘成志.谈留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5(10):52-53.

[2]王振鹏,刘凤彪.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报告[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8:2,253-258.

[3]谢明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06):177-178.

[4]侯松,刘晓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华“职教留学”需求调查——以柬埔寨、老挝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1(10):23-28.

[5]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6]严云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5(15):17-22.

[7]张亚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8(12):171-172.

[8]郑馥荔,胡萍英.来华留学生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8):72-77.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EB/OL].(2020-06-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6/t20200623_4677 84.html.

[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与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0GXJK246)。]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跨文化留学生人文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人文绍兴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