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视角下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2023-05-30 10:48侯林锋高照忠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竞赛职业院校大赛

侯林锋 高照忠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有效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1]全国职业院校工程测量技能大赛从2012年纳入国赛,中间停办2届,至2021年已经举办8届,竞赛分五个模块八个独立分赛项,分别为导线测量(一级、二级)、水准测量(二等、四等)、施工放样、曲线测设和数字测图(1:500、1:1000)。考核内容已经由主要考核学生测量操作技能向体现工程测量岗位能力要求转变,主要考查参赛学生的基本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团队协作和职业素养。技能大赛反映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将专业教学和技能大赛理念充分融合,引领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2]一、技能大赛反映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数字测图模块为例,大赛的内容设计围绕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工作的过程、任务与要求,在真实场景下,考查选手的职业素养、外业动手能力、仪器操作规范程度、内业绘图精细工作质量、工作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从技能大赛要求视角下回顾专业教学,总结存在的问题如下。

1.课程教学内容精细化与大赛要求有差距(表1)

教学内容精细化与大赛要求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没有体现真实工作的要求,在规范操作程度和精细工作质量上有差距。[4]竞赛模块中的数字测图竞赛模块与数字化测图课程较为契合,以此门课程为例,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按照真实工作过程和任务组织教学,根据工作过程着重讲解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但对规范要求部分特别是精度要求提及较少,没有引入相应的行业标准来规范仪器操作精度和地形图绘制准确性,导致仪器操作部分和地形图成果问题较多。[5]

2.教师业务水平与竞赛要求有差距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是一项综合性技能竞赛,可以检验大赛的两个重要参与者(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工程测量赛项竞赛引入无人机、GNSS接收机、电子水准仪等高端仪器设备,代表了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实践经验少、没有接触过生产实际、对规范内容一知半解、对新技术设备不熟悉,直接影响了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在扩充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技能竞赛的要求,要转向双向互动式教育,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3.学生操作规范性与竞赛要求有差距

测量工作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变形监测、地形数据采集等,测量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测量操作规范性和数据记录精确性必须从学校开始培养。竞赛过程中经常出现观测超限、数据随手划改、记录不工整,甚至篡改数据情况,这说明学生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有待提高,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测量作为艰苦工种,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作环境有所改善,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也是竞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竞赛训练过程中经常有因为辛苦而放弃的学生,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

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基于技能大赛的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体现了职业教育对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社会各界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基于技能大赛反映的课程内容精细化程度不足、教师业务水平有差距、学生操作规范性差等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改革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采用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预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利用虚拟仿真软件练习仪器操作,进行测评等;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监督、答疑的辅助作用。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教学,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准备好课件、教学任务书、教学仪器等;任务下达阶段教师明确课程要求和场地条件,以大赛要求下达数字测图任务;任务实施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学生按竞赛标准4人一组,组内轮换完成全站仪、GNSS接收机数据采集和CASS软件绘图工作;课后评价阶段按规范要求采用自评-互评-最终评价的顺序进行,组内学生首先对绘图成果自评,然后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再由教师最终评价。评价不仅仅是评分,也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

数字化测图理论教学完成后,有6周综合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校园范围作为模拟测图项目,学生4人为一组完成计划制订与修改、图根控制测量、数据采集、地形图绘制、成果评价与展示和总结撰写。教师在每个步骤中采用集中讲解、示范操作和个别辅导等方式起到组织引导作用,保证教学过程朝既定目标和方向推进。在项目教学中,学生要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学会团结协作,增强职业素养。

2.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师是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并具备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学习者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者。技能大赛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卓越的技术技能水平,可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6]组建技能竞赛工作室,由行业专家、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根据行业专家指导,校内专任教师采用企业锻炼、参加培训等形式提升专业素质;校外兼职教师每年组织参加教学能力培训,并和校内专任教师结对进行帮扶。团队合作参与指导技能大赛,分析竞赛内容,制订训练计划,相互交流学习。通过大赛观摩其他院校优秀作品,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并总结自身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竞赛内容融入教学内容

一是将竞赛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工程测量”赛项竞赛内容在教材中均有涉及,但教材内容与竞赛标准及工程实际结合较弱,对于规范要点和评分标准较少涉及,课程教学内容精細化不足。二是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比如,竞赛学生拼搏奋斗精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参赛学生操作规范性作为榜样教学素材,竞赛获奖成果尤其一等奖作品可以作为教学示范成果。为了更好地将竞赛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可组织教师编写工作手册式教材,将竞赛要求按照工作流程细化到每个章节,将竞赛标准融入课程知识点,促进学生对规范和标准的掌握。同时将竞赛视频资源、获奖成果作为信息化教学资源放入课程相应章节,供学生参考使用。

以数字化测图课程为例,按照工作过程将数字测图内容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数字测图原理、图根控制测量、外业数据采集、地形图绘制和地形图检查验收。每个模块均融入竞赛标准和竞赛内容,让学生有可以量化的参照标准。具体见表2。

4.竞赛评价融入教学评价(表3)

随着生源结构多样化,高职院校评价方式也逐渐由单一的期末考试终结性评价过渡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技能大赛的评判标准建立在国家最新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基础上,不仅注重对成果质量的评判,还注重对操作过程的考核,可以较为方便地引入课程教学评价。[7]以数字化测图课程为例,根据数字测图项目进程,将竞赛评价标准引入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和成果检查验收的教学评价中,分别设置考核权重和考核要点[8],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各种问题,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三、结语

技能大赛引领下的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将“工程测量”赛项最新标准和要求融入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精细化,做到了教学和生产实际接轨;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提升了教学质量;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效提升。教学改革同时反哺了技能竞赛,做到了“以改促赛”,提高了技能竞赛成绩。

参考文献:

[1]贾桂玲.关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55-59.

[2]卢志海.技能竞赛引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问题探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6):17-20.

[3]劉家兴,郭腾龙,肖长伟.参加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测绘技能大赛的分析与总结[J].高教学刊,2016(18):247-248.

[4]李永川,孔令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究[J].测绘通报,2017(9):145-149.

[5]邱博,陈海鹏,杨绪峰,等.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学精度内外业一体化检测评定技术[J].测绘通报,2021(S1):303-307.

[6]何杨勇.职教“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分析[J].职教论坛,2021(4):89-95.

[7]高绣叶,郑国萍.权威评价工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价值逻辑的深层阐释[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0):20-25.

[8]薛新春,王春雷.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数学精度检测方法研究[J].城市勘测,2020(2):144-146,151.

[基金项目:广东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工匠培养探索(项目编号2021GXJK539)。]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竞赛职业院校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说谎大赛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