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政为引领的飞机维修“双师”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3-05-30 10:48陆轶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师教师队伍飞机

陆轶

一、引言

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跨越式发展,机队规模持续扩大,使行业保持对飞机维修人才的旺盛需求。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民航业发展受到严重打击,航班执飞量虽有下降,但维修工作任务量不降反增,从业人员在面临降薪的同时,还需承受巨大的安全压力。复杂多变的行业发展现状,对飞机维修从业人员的要求不再只强调于过硬的技术水平,行业期待更多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员加入。而作为工匠之师——人才的培养者和引路人,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品质、深厚的专业教学水平、扎实的维修实践能力、奋进的科研创新精神的“双师”素质。因此,以思政为引领的高素质“双师”教师队伍对新形势下飞机维修高素质人才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政策解读

2019年8月教育部等四个部门联合发布《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1],方案提出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的要求,其中提出了五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如表1所示。

在“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各高职院校进行了大量探索研究工作。柳兴国等[2]从职业品质、教育教学专业素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三方面入手,积极建设复合型“双师”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杨公安等[3]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重新厘清了七个影响“双师”教师培养目标有效达成的关键因素(包括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高水平工程大学、政府、行业、企业、中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七位一体、多元立交”的“双师教师”培养体系。

三、实施策略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机电维修专业教师团队以师德为根本、以教研为基础、以竞赛为突破、以名师为提升、以校企合作为开拓,多渠道、多举措开展“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打造“忠诚团结、奉献创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如图1所示。

(一)“双带头人”队伍创新思政教育,加强党的引领和定向把关

飞机维修工程学院教师团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教育和育人相统一。加强师德教育,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严格把好政治关、师德关,不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首要优选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注重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培养的双向融合,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

例如,开展“书记、院长第一课”“支部书记述职会”等多样师德建设活动,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引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通过大班听课,小班研讨,定期开展理论学习研讨线上自学、线下交流,多级培训全覆盖等方式,团队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教、潜心科研、精心育人,成果丰硕,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和奖励,逐步建立起了一支忠诚、有担当的教师团队。

(二)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将“工匠精神”和中国民航特有的“机务作风”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飞机维修工程学院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强调学院各教工及学生支部要把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支部建设和业务研讨的重要内容,支部书记带领支部教师积极探索,在专业课、实践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中备课、示范课观摩等手段,引导教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机务维修类课程特点,优化教学方案,将中国民航“机务作风”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有机衔接和融合,形成协同效应。组织全院教师学习教育部各项文件精神,对“课程思政”工作进行了周密布置。定期组织课程思政学术交流,骨干教师分享思政教学改革的感想,并就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进行讨论,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协作,将最合适的思政元素,以最恰当的方式融入民航课程体系内容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三)立足专业建设,提升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职业精神

强化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培育“忠诚担当、敬业奉献、科学严谨、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积极发掘宣传基层优秀教师典型,展示广大民航维修教师风采,大力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鼓励教师立足教学这一核心本职工作,持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学科研合力。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精益求精,打造实干型教学团队,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团队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了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通过“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建设,建立可满足“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求的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基本覆盖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程等优质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和开发仿真教学软件,模拟真实工作场景,服务于各专业教学。

积极探索民航特有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建设途径,在全国率先制定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结构修理、通用航空器维修等4个专业教学标准。通过参与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的制定、重大项目论证、产学合作项目咨询等活动,提升团队教师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发挥名师在业界的领航作用。

重视教师培训和进修,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境外进修培训、民航企业实践、业界学术交流等拓宽行业视野、提升教学水平,增长实践经验,全面提升骨干教师能力。全方面关怀青年教师成长,依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积极推荐、有力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申报访问学者计划。建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档案,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机型及机务维修基础执照的学习与考证,培养后备人才,为团队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长期以来一直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鼓励团队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新老教师共同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学习行业最新技术成果,并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将所学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同时,要求教师及时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撰写研究论文,申报技术专利,提升团队整体科研能力。团队成员参与国产大飞机项目等国家、广东省、中国民航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项,一支实干有成效的教师队伍日益成熟。

四、结语

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将进入持续高涨的阶段。作为培养飞机维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民航职业院校,在新时期将更多肩负起支持民航行业发展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建设一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双师”教师队伍将是一项长期、长效的工作,需要我们紧跟国家发展策略方针,科学制定建设目标、灵活推进建设工作、健全培养机制体系,努力实现立足民航、服务地方、面向世界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A].2019-8.

[2]柳兴国,陈健德.“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初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049(004):165-166.

[3]杨公安.“双师型”教师“七位一体、多元立交”培养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20(04):78-82.

[本文为“国家双高计划——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及2022年校级质量工程教育教学类项目“‘双高背景下飞机维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双师教师队伍飞机
飞机失踪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拼座飞机”迎风飞扬
乘坐飞机
神奇飞机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