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困境与策略初探

2023-05-30 00:52胡艳冰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危机中职生命

胡艳冰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危机与类似危机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校生因心理健康原因建立特殊生档案的人数快速增长,在2022年初开展的一次面向顺德区内所有中职学校的调查发现,自2019年至2021年12月,区内12所中职学校建立一人一策档案的学生人数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数据可发现,自2019年至2021年底,顺德区中职学校建档学生数逐年增加,特别是新冠疫情出现以后,每年递增的数据快速增长,2020年比2019年增加了31人,增长率30.7%,2021年比2020年增加了56人,增长率41.8%,两年内增加的人数几乎翻倍,真实地反映当下中职学校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方面的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二、中职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困境

曹瑞、程小云等人认为,中小学处理此类问题的方式和大学有很大不同,总体上缺乏科学严密的处理流程,也很少有成熟的医教结合的处理模式。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多处于经验层面,缺乏专业性,使学校对危机事件中呈现的很多问题束手无策。总结过去几年来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相关经验,具体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校内人员力量不足,团队难以发挥期待中的作用。一方面学校专职心理教师人数有限,精力有限,专业水平有限,无法完全满足个案跟踪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内其他人员心理专业素养不足,暂时无法支撑校内剧增的个案。

其次,家庭支持不到位,家校共育效果难以体现。

第三,缺乏完善的联防体系,各成体系,个案跟踪无法持续发挥作用。

三、中职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成效提升策略

(一)策略1:健全学校机制,加大与其他部门的联防

学校工作专班及相关工作流程的建立是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非常重要的保障,在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以外,中职学校还要考虑的是全面防控。结合中职生的学习与生活特点,需要联合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等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场所,结合校外与校内两部分完善机制。

校外部分:校外联防体系建立并不是只靠学校就能完成的。幸运的是佛山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十个一”建设的意见》,打造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1+N”政策体系,为将来联合各个部门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自文件颁发以来,顺德区各个中职学校作为基层单位,与医院、社区等部门的联系也快速加强,大大提高了危机预防的工作效果。

校内部分:在学校原来专班的基础上,补充加入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外聘导师等人员,使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工作团队更完善。

(二)策略2:通过定期排查,建立学生一人一策档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

每学期初开展全校师生心理排查已经成为顺德区各中职学校每学期的常规工作之一。在开学第一个月内,通过问卷形式开展全校师生心理排查,再到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联络员等联合进行二次的筛查,最终经过专职心理教师访谈,确定是否需要在普通心理档案以外,为特殊生建档。建立一人一策档案后,再由班主任与心理教师共同定期跟踪特殊生的日常辅导工作。

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通过这个“一排四筛”的过程,可以在入学初期快速地缩小重点对象的范围,更高效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而一人一策档案的建立,由班主任与心理教师同时跟踪辅导,这样的合作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全面地记录学生状态的变化,发挥更好的预防功能。

(三)策略3:加强队伍建设,做到“引进来,走出去,抓起来”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在全员行动的机制下,要求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任务,还要根据事件不同的阶段开展相应的工作,这就要求团队成员了解危机事件如何緊急应对。为了提高整个团队的知识与实践技能,每学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是必需的。根据工作的需求,具体可以分三个部分——“引进来,走出去,抓起来”。

引进来:通过聘请高校或者医院的专家作理论与技术指导,邀请其他学校的行政或一线教师作经验介绍,提高校内团队的整体理论知识水平。

走出去:由心理教师、骨干班主任为代表,参加校外的危机干预专题培训,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

抓起来:根据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演练,理论结合实际,同时提升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水平。

每学期常态化开展团队的培训工作,逐步提升团队的整体应对能力,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效果才能更好。

(四)策略4: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为了更好地争取家长对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支持,首先要做好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每学年百分百家访的工作要求下,学校每个学年都会进行家访,其中以走访为主,本镇学生100%走访,镇外学生走访与电访相结合,通过直接沟通的方式,取得最好的沟通效果。其次,加大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并把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相关知识与应对流程,通过专题家长培训、微信群信息发布等方式进行传播,提高家长应对的意识,明确应对流程。第三,由心理教师和主管行政参与家访,或者约谈重点对象学生家长,最大限度争取家长对学校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还能创造机会进行家庭小组会谈,帮助家长与学生建立联结,更好地交流,促进关系的发展。第四,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把已建立的学校、专业部、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动员起来,通过开展家长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家长沙龙等方式,促进家长之间交流的同时,营造更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第五,通过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缓解冲突的同时,创造更多家校联动的机会。例如学生成人礼、邀请家长参加学生作品展、线上亲子培训、线下亲子心理团建活动等,都为家长与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与空间。在家校联动的氛围下,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知晓越来越高,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为继续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策略5:开展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生命意识与生存技能

常言道“预防胜于治疗”,也是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最理想的状态。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无法估计的局面,例如各种天灾人祸,哪怕是面对一些可预知的事情,也不是谁都能临危不乱,应对自如。例如高考与就业,就算局面不能改变,但应对者本身的应对能力、处理态度,甚至是应对技巧都可以提前加强,从而发挥更好的预防效果。开展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生命意识与生存技能,是实现这个目标非常重要的途径。

在一次校内心理健康普查中,以学校347名二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展的生命态度调查时发现,学生对“在你眼中,你自己的生命是怎样的?”这个问题,5.48%的学生选择“痛苦的”,4.9%的学生选择“没价值的”。在另一个问题“当你听到某个中职生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时,你的态度是什么”,2.31%的学生选择“无所谓”,8.65%的学生选择“如果真有承受不了的事,可以理解”。在“你有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吗?”这个问题中,43.65%的学生选择“偶尔想过,但只是个念头,没有任何行动”,5.19%的学生选择“有想过,而且有尝试过付之行动”。从这些问题的回答情况中发现,当代中职生中,一部分人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较消极悲观,若遇到重大的危机事件时,很可能会选择伤害自己的方式结束痛苦状态。因此,加强中职生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应对危机事件的生存能力,可以更好地发挥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生命教育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第一,通过心理课、班会课等课程,开展专题生命教育课程,学校围绕“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提高生存技能”等专题,根据三个年级学生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专题,形成课程体系,每学期常态化开展生命教育。第二,结合各种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妇女节(女生节)、父亲节、母亲节等,通过主题活动加强对各种状态生命价值的探索,并在活动中体验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的快乐。第三,结合中职生的发展需求,加强生命教育。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基础上,扩充开展生涯教育,结合校内实訓、企业实训,聘请企业导师到校教学、企业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条件,在锻炼职业能力的同时提升社会生存技能。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虽然面临不少困难,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几年学校在一步一步踏实地开展各项工作,从工作制度与机制的建立到队伍的培养,从校内到校外,从政府到学校,中职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系统正在逐步成型,并慢慢形成牢固的壁垒,守护着中职生的身心健康。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危机中职生命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危机”中的自信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