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生创新创业素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3-05-30 00:52向冬红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中职素养

向冬红

近年来,博罗中等专业学校作为高水平建设单位,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教育形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电子商务专业群作为学校首批高水平建设专业群,教师团队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变教学理念、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申报“创兴创业”孵化基地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开辟中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

一、提高中职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必要性

(一)提高创新创业素养是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业是社会转型进步的时代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中,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目前,全球电子商务行业的高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专业发展态势迅猛,这给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博罗县作为农村电商建设示范县,政府从各方大力发展电商物流业,为电商专业群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因此,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团队应抓住机遇,紧扣行业需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让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能走得更高更远,绽放生命光彩。

(二)提高创新创业素养是中职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一直以来,大部分中职生对自己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毕业后就业难,对未来职业发展缺乏信心,很难实现自我价值。而个人创新创业是实现自我价值有效途径之一,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具备创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在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三)提高创新创业素养是中职生改变家庭命运的有效途径

博罗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差、父母文化水平低,送孩子上学、走出农村、改变家庭命运,是多数家长的殷切期望。而事实上,据对我校2017届电子商务专业群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统计,高职升学率20.14%,毕业生就业率60.3%(其中自主创业的占2.3%),还有19.56%的学生没有顺利就业,赋闲在家,不能自给自足,更不用谈改变家庭命运。当今社会,电商物流业极速发展,创业机会颇多,如果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那么,中职生改变家庭命运的概率将会大大提高。

二、中职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具体如下:

(一)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培养目标有偏差

根据我校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情况的调查统计,获得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

从调查数据中发现,中职学校(以我校为代表)教师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存在偏颇,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要拥有发明专利等,创业就是办企业,成为企业家,这样的认识直接导致创新创业培养目标过高。

(二)提高中职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制度不完善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之后,各级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有关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法规,但这些政策和法规主要都是针对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创新创业,针对中职生创新创业的法规和制度较少,对中职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未提供强有力支持。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提高中职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后盾,通过对本地区几所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获得统计结果见表5、表6。

从以上两个表格数据可见,有近一半的师生认为有关的创新创业的激励制度是缺失的,还有近一半的师生认为激励制度虽有但不完善、不健全。

(三)提高中职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教育体系不健全

创新创业素养教育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教材使用、师资结构等方面。统计数据见表7、表8、表9。

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中职学校没有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将提高创新创业素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创新创业教材的使用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结构也存在缺陷。教材主要使用的是公共基礎类、德育类教材,缺乏专门的创新创业教材;创新创业教师一般是德育教师兼任,基本没有聘任校外优秀企业家或有科研、技术成果的双师型人才。

(四)实训实践环节薄弱

实践平台是中职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通过对本地区几所中职走访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0。

从表10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建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学校占比很少,有少部分中职学校建有创新创业基地,但合作关系并不稳定。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创新创业实训实践环节很薄弱,需要加大投入建设。

三、提高中职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对策及实施措施

(一)转变创新创业素养的培养理念,确定培养目标

1.转变办学理念,教师观念,学生观念

办学理念决定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中职学校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办学规划,建立创新创业办学理念,使学生能够从学校获取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养,降低学生创新创业风险。学校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改变用单一的成绩、分数来评价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综合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中职生自身也应改变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要学会”转为“要会学”,从“传统的就业旧观念”转为“自主创业新观念”。

2.确定创新创业素养培养目标

提高中职生创新创业素养的目标应该是提高技能创新能力和倡导创业文化。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渗透创新思维,创新知识,激发学生创造灵感,以工序工具改良、工艺改进、优化流程等为突破口,实现技能创新。与此同时,对中职生的创业培养应着重于树立创业意识,弘扬创业精神,深根创业文化。

(二)完善中职生创新创业素养教育制度

1.完善政府政策支持机制

在提高中职生创新创业素养中,政府政策支持机制举足轻重,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和资金上的支持。例如创业专项基金、减免中职生创业税金政策,贷款优惠政策和优惠利率等。

2.完善创新创业评价方式和激励制度

创新创业素养培养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评价方式必须要有一个量化的评价指标。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应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创新创业成效等指标,并对以上指标进行量化,计算具体分值评价。对教师和学生,也应专门设立“创新创业评价表”和具体的激励制度,如设立科技活动的参与率、双创比赛获奖率、双创科研能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解决目前的凭感觉、凭印象来评价和奖惩等问题。

(三)健全中职生创新创业素养教育体系

1.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课程体系中应设置系列化的创新创业课程,除了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与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等德育课程外,还应开设创新创业实务双创核心课程,并把主题教育、社会实践、职业体验、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社团活动等纳入课程计划,构建动态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2.将提高创新创业素养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

提高创新创业素养和专业教育两者应该要相互渗透,融通。从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核心课程、德育课程、实践实训课程等构建一个动态的、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分层深入,逐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各个教学环节。

3.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中职生创新创业素养需要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师资力量是决定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发展的重要因素。师资队伍建设应从“引进来”和“派出去”两个方面来建设。“引进来”是学校要制定相关政策,聘请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创造性思维、取得独创性和实用性科研成果的双师型人才来学校任教,或者聘请优秀企業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派出去”是根据实际情况,要制定健全的教师培训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派创新创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或去大学进修或交流。

(四)搭建实训实践平台

1.学校建设和完善虚拟实训平台

学校建设虚拟实训平台可以从实施仿真企业管理班级和仿真企业实训室两方面进行。以班级为单位,采取企业化管理,由班主任担任企业董事长、班长任企业总经理,下设其他班干部为部门经理,建立仿真企业管理机构,使学校和企业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电子商务专业群实训室的建立也可以仿真企业管理的模式来建设和管理。例如,建立电商直播带货实训室、淘宝店铺运营实训室,按照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和奖惩,让“实训室”变成校内“小企业”,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

2.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平台既能为教师提供创新创业体验平台、丰富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也能为学生提供真实创业实践场所。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可以建在校内,也可以建在企业。企业提供实训操作指导和设施设备,学校提供带队教师和后备人才,并帮助企业进行宣传,校企合作,互利双赢。例如,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校内拟设立校园菜鸟驿站,该站的后期运营,可以完全按照企业化运营。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平台,既能为该专业的仓储与配送、现场调度管理、货运代理等专业课程提供实践活动,也能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企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

职业教育改革是当下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创业素养是中职生最需要提高的素养之一。所以,当下的中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忠实地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使更多学生能参与到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中,提高创新创业素养,掌握更多创业技能与知识,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中职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