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职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探讨

2023-05-30 00:52林根南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升学校企中职

林根南

一、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既有共性需求,也有品牌企业用人的个性化需求,而学生及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则既有优质就业需求,又有升学需求。同时,随着我国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已经从早前的以就业为导向,逐步转向就业与升学并重,以满足普及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广州交校”)依托扎实办学基础,既做好面向就业的“普适培养”,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订单培养”,也积极拓展满足学生升学需求的“中高职衔接培养”,形成特色鲜明的“分层次、多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中职学校的发展贡献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科學配置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资源,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这为中等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丰富人才培养内涵成为中职学校多样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

二、学校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建立对接地区产业发展的专业

广州交校经过近60年的发展,特别是自引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近20年来,适应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及广州市交通运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汽车后市场服务、汽车制造、运输管理、轨道交通及附属设备和燃气供应与服务五大领域12个专业,形成了服务大交通发展的专业框架。

2.形成“分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2004年开始,广州交校各专业针对深度合作企业的人才个性化需求、学生就业及升学需求所带来的人才培养规格的差异,依据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等进行多种形式的合理设置并实施,针对性地实现人才的精细化培养。将人才培养规格划分为“普适培养”“订单培养”和“中高职衔接培养”三个层次形式,学校与合作企业、合作学院一起开发、实施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满足企业用工、学生就业或升学的需要,形成“分层次、多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陈高路,2014),如图1所示。

3.“分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截至十三五末,广州交校共有12个招生专业,学生总人数5415人,除了所有专业均有“普适培养”外,有10个专业开展“订单培养”,每届共有23个订单班,订单培养人数达到640人,占每届在校生的33%,学生毕业后到校企合作企业就业。另外,有5个专业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培养”,所有专业均有学生参与高职高考、自主招生等多种形式的升学,升学学生人数占毕业生比例为37.5%,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占比超过60%,占比在50%左右的专业有交通运营服务、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这几个专业已经形成就业与升学并重;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为18%,其他专业大致在30%左右,仍然以就业为主。

三、新时代中职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技术产业革新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要顺应产业技术革新及地区产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新要求,适时调整、新增和改造专业。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时尚创意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杨代友,2018)。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及应用,人工智能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互联网与智能汽车,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管理,智慧物流以及清洁氢能源的应用等,以及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广州交校现有偏于传统的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

2.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不够顺畅

2009年至2019年,广州交校按照广东省教育厅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教育试点要求,先后有10个专业与6所高职院校9个专业建立对接,共有527人升入高职入读;通过广东省“3+证书”高职高考及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升学的学生每年大约为60人,为高职院校输送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满足了学生的升学需求。但是存在合作院校比较随机、合作专业分散,合作年限短暂且不持续,升学名额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专业建设与教学及学生升学需求。

3.部分专业学历层次不能适应高端企业用工需求

随着广州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端企业在用人招工方面对技能与学历的要求有所提高。例如高端品牌汽车对销售服务与维修技术人员,城际铁路、地铁公司对轨道车辆检修员工、站务员工等用工要求学历层次是高职,广州交校此类专业的毕业生优质就业受到学历的限制,制约了专业就业可持续发展,亟需改变培养模式。

4.中职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办好中等职业教育,无论面向就业或升学,均需要深化校企合作。随着行业企业用工学历需求和学生及家长升学期望的提升,中职学校面临既要推动中高职衔接以提升在校生学历,又要发展与维持校企合作关系的新矛盾。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较高的专业,原来已建立的校企合作,由于就业人数过少,会对合作企业用人造成冲击,影响原有校企合作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原来没有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则更难以与企业寻求共同利益点开展合作。而中职毕业生就业与升学比例相当或者就业仍然占大多数的专业,则需要建立更优质的校企合作关系。

5.国家政策对中等职业教育赋予新使命

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目前对中职学校来说,面临的政策挑战主要有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及面向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开展职业培训,特别是面向社会成员的培训,有的中职学校存在业务能力水平不足的困难,有的则是存在对培训所得收入绩效分配的政策障碍。1+X证书制度的启动,对中职学校的原来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此外,中职学校面向中小学的职普沟通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职普双方参与度不高。

四、新时代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应对策略

1.依托交通行业优势,开发新专业对接产业发展

为适应广州汽车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广州交校在加快开发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运用等新专业的同时,依据未来行业发展及学校空间发展进行专业布局,拓展专业群发展空间,努力在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管理、轨道交通、无人机、航空等领域开发新专业。对招生量少、就业面临挑战的现有专业要进行改造升级,以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和学生优质就业与升学需求。不管是开设新专业,还是调整改造旧专业,旨在促使学校形成对接产业链的专业更集聚,建立更能灵活适应产业技术变革的专业集群。以龙头示范专业引领专业群的优化和完善,至“十四五”末,基本形成汽车制造、汽车后市场服务、运输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和智慧能源供应与服务专业群,预留拓展航空专业群空间,如图2所示。

2.探索贯通培养,丰富“分层次”内涵

依托优质专业,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为国家重点专业、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汽车制造与检测、城市燃气智能输配与应用是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广东省“双精准”专业和特色专业。这些专业皆具备良好的教学设备、场所和师资,可以探索中职学校招收“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贯通培养,或尝试与高职院校深度合作,探索中高职三二分段“5+0”模式即高职段也放在中职学校培养,学生修满学分由高职院校考核认证,甚至大胆探索在中职学校设置高职产业学院,丰富“分层次”教学内涵。以此来建立稳定的中高职衔接机制,有效解决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3.适应用工需求,探索灵活学制

随着社会发展,产业和技术升级,用人企业对学生的学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是大势所趋。中职毕业生直接就业在未来仍然会有一定的市场,但市场会越来越窄,关键是对接高端企业会越来越难。职业教育的学历年限长短虽与办学定位有关,但核心是与企业用人所需的专业技能与技术水平及职业能力有关。所以要深入调研行业企业需求情况,通过人才需求精准分析来确定学制及学习内容,引导社会理解合适的学位、合适的岗位、合适的就业。广州交校可以依据行业企业的用工需求,明确企业对人才学历需求具体是哪一层次,大胆在灵活学制上进行设计与探索。

4.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高端专业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专业建设与产业互动的源动力。广州交校拥有汽车后市场、汽车制造、运输管理和城市燃气等一批优质的校企合作企业,具备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校企互动基础。针对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较高的专业,通过健全中高职衔接,探索与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培养机制,形成中职高职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既可以维持原有校企合作关系,又可建立高层次学历要求下更深更广的校企合作关系。中职学校只有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增加职业教育及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才能提升校企合作質量,办好高端专业。

5.开拓职业培训及认证业务,探索普职融通职业启蒙

近年来,广州交校开展与交通运输行业密切相关各类培训以及技能考核鉴定服务,年培训量3万~4万人次。但是受培训公司产权移交与人社部相关技能证书取消影响,业务量锐减,亟需依托新的政策要求,积极开拓面向广州交通运输行业的汽车服务、运输管理、燃气服务等职业培训,研究将1+X证书考核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修改课程标准,配套实训室建设,探索书证融通,争取成为1+X证书试点单位,开展培训与认证。依托校园开放日,定期在中职学校举行职业启蒙活动,邀请中小学生参加,探索建设一批符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第二课堂课程,以优质职业教育课堂促进普职融通。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升学校企中职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升学啦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校企合作五反思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