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在低年级课堂的实践

2023-05-30 10:48赵徐婷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辨性笔者文本

赵徐婷

一、缘起缘探——低年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实践之思考

(一)低年级大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现状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2022年版课标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提出了两点具体的要求:“(1)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身边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家用电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2)大胆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观察、请教、讨论等方式,积极思考、探究,乐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说出一两个理由。”这两点要求看似简单,但其实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系统的设计和实践,低年级大单元的思辨性阅读和表达教学仍然在“囫囵吞枣”中挣扎。

(二)低年级大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理念

1.教学设置:双线课程任务群。

如何落实低年级的大单元“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呢?笔者设计了“课内+课外”的双线阅读单,将同类型思辨性阅读文本整合,实现课内外交互学习。

2.实施路径:三大课式阅读单。

在教学内容上,笔者结合“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设计了有关联、有推进、有实效的教学路径,帮助不同思辨能力的学生通过小组圆桌会议、“四阶”提问卡制作等形式螺旋式提升。

3.评价落地:阅读悦思小达人。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实施过程中,“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地也是教学的重要理念。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中,笔者设计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评价体系,通过“达标、晋级、推广”三种评价形式,引导学生進阶而上。

二、躬体践行——低年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实践之策略

(一)集腋成裘,定思维之位

——低年级大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目标架构

1.课内贯通:观察·提问·追溯。

在发展型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笔者设计了三层教学目标。基础型的学习目标就是将课内思维进行重组和贯通——以课堂作业本习题、四格漫画和综合实践为发展路径,通过观察、提问、寻找信息为思辨支架,展开进阶学习。

2.课外拓展:体验·体会·体悟。

笔者还对学生进行了课外拓展,以生活情境为蓝本,注重发展学生思辨和生活结合的体验能力。

(二)串点成线,建思辨之链

——低年级大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内容重置

1.文本悦读,选材设计有三趣。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主阵地是文本阅读,如何将课内外文本内容关联“大单元概念”呢?笔者通过“链接”“观察”和“寻找”三种策略,将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梳理,形成大单元思辨素材。

(1)链接课文,激发兴趣。二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围绕着“思维方法”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虽然内容浅显,但寓意深刻,教师可以制作思辨点挖掘表(见表1)进行链接。

(2)观察异同,发现妙趣。除了文本自身“隐藏”的思辨点之外,笔者还将单元课文进行了异同点对比的汇编,从单篇课文的异同点分析走向群文异同点比较,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阅读思辨的乐趣。

(3)寻找线索,培养奇趣。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的写话“心中的问号”,笔者将提问的文本设计为“自主观察—寻找线索—解答问题”的思维导图形式,学生特别感兴趣。

2.小组分辨,内容重构有依据。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在个体的教学层次上有的放矢,在内容上重构板块,则是可以通过组队展开有理有据的课堂活动,从不同的文本进行实践。

(1)以“大自然”分,观察山川流水。以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写话为例,学生对这种开放式的思维拓展很感兴趣,但是缺少具体的情境和更为贴近他们生活的学习活动,因此笔者根据低年级学生热爱观察的特点,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活动。

(2)以“微童话”分,想象奇妙世界。对于低年级学生思辨成长而言,“童话”是很有效的文本路径。同时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和识字能力有一定的局限,通过短而精的微童话文本阅读,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提出切合思维含量的问题。

(三)聚沙成塔,融教学之境

——低年级大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策略推进

1.“吟读质疑”式:思辨补白“小能手”。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思辨的补白”是实现策略推进的重要路径。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少渗透,多搭建支架,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疑惑。

首先初学大单元的思辨课程,要明确其中的几点特色元素,如图文结合、重视提问、在解决问题中发展策略等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

(1)重趣味:结合图文。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阅读单设计,实现直观和抽象思维的联结目标,同时创设适合低年级学生逻辑发展的条件,极大地激发学生朗读文本、思辨训练的兴趣。

(2)重提问:养成习惯。在朗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字音、字形和字义的疑问,教师应该重视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多提问、多思考的好习惯。

(3)重积累:归纳方法。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学生可以在朗读和吟诵中梳理观点、事实和材料之间的联系,从而阶梯式提升能力。

2.“自主探究”式:思辨靶心“小射手”。

学生自主探究在依据朗读掌握信息后,是否可以通过“靶心式”的探究加深思考呢?于是笔者制作了大单元思辨阅读单,在阅读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有了初学的经验,在进行感知板块的研学时,学生可以由浅入深、阶梯式地进行适当的填空、补充、实践课程活动,一般安排在课外进行学习。

(1)重个性:自填内容。探究项目依托课外资源,是多元的、个性化的。小组成员可以围绕一本“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展开整本书的思辨,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基于课内文本,对一篇文章产生的疑问进行提问、溯源、分享。

(2)重探究:由浅入深。探究难度应该以学生个体能力为参照物进行设计,并且在文本的理解上纵深发展。通过寻找资料中的联系、实地查看研讨、制作数据表格等形式,调动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实现教学目的。

(3)重思维:实践解密。自主探究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操作。笔者通过设计解密的挑战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展示“靶心”学习成果。

3.“综合表达”式:思辨天秤“小法官”。

有了前期自主阅读和探究的进阶学习活动,最后大单元思辨表达对于学生来说是整体思维环节回顾;建立小法官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表达。

(1)重體验:学以致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课文中挖掘值得思辨的点。思辨点源于生活,实践于学生生活。

(2)重实践: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在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马过河》中,学生对于课后判断题存在疑问,笔者就设计了综合表达活动,让学生当一当小法官,在辩论中寻找观点依据。

(3)重运用:迁移互动。文本中学到的思辨策略和内容,最终应该回归于实践运用。因此笔者将文本思辨内涵和生活中的场景融合,引发学生互动。

(四)推陈出新,筑评价之梯

——低年级大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评价进阶

从评价制度、方式和载体三点进行创新,重整体、综合,重过程、发展,重激励、引导,充分体现了2022年版课标中的“鼓励学生自由、充分表达,以表扬为主”。

1.“悦读思达标”制:全员·全面·全程。

制度贯穿全程,是最基础的评价内容;以活动达标为评价依据,通过摘星形式优化,打造全员参与、全面铺开、全程联动的流程:摘星—达标—盖章。

2.“悦读辨晋级”奖:分层·分类·分组。

此评价方法为有学习成果的阶段性分层,重过程中的表扬和激励。只要能够从某个方面有进步,就可以晋级到下个板块的评价过程中。

3.“悦读集梦想”袋:跨学科·综合性·真情境。

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思辨梦想家”的评价载体,即把学生平时的每一项思辨和实践情况搜集起来,记录学生的思辨之路,其评价流程为“整理—归纳—分享”。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紫萱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思辨性笔者文本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老师,别走……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