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好特色办学之路?

2023-05-30 10:48侯京华
教育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办学育人特色

侯京华

近年来,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办学同质化、育人方式单一、活力不足等问题,不少学校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加强专业指导等方式,在特色办学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尝试,激发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育人方式改革的动力与活力。如何通过特色办学引领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影响力?怎样赋能学生成长,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育人格局?《教育家》邀请各地校长进行了深入探讨。

议题一:如何摒弃“为特色而特色”,真正赋能学生成长?

戴蓉蓉:育人是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为特色而特色”不僅脱离了育人的基本要求,而且背离了办学的根本目的。

遵循办学理念,是特色办学赋能学生成长应该坚持的方向。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核,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引领与指导。近年来,我校在吸收融合“教育即生长”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心相映、星璀璨、新生长”办学理念,以此引领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学校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搭建等方面入手,探索办学理念落地的现实路径,形成和发展学校办学特色,致力于办一所有生长力的学校。

聚焦育人目标,是特色办学赋能学生成长应该坚持的核心理念。在“心相映、星璀璨、新生长”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校以培育“崇善养正、乐学善思、悦心健体、开放包容”的新美少年为育人目标,努力构建“生长”的教师队伍、“生长”的课程体系、“生长”的灵动课堂,形成了以“生长”为特色办学方向的育人格局,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

探索评价体系,是特色办学赋能学生成长应该坚持的路径。我校围绕新美少年育人目标,构建了新美少年评价体系,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通过家校共同参与学生评价、以“新美星”为量化指标定期评选“新美少年”、举行“新美少年”徽章佩戴仪式等方式,实现了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全员化、评价层级梯度化和评价表彰仪式化,把育人目标落细落实。

赋能学生成长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期望每一位教育人、每一所学校在追求特色办学和提升办学品质的同时,始终回望学生的身影。

夏品山:作为东莞市莞式慕课实验基地、全国智慧校园优秀示范校,近年来,石龙明德小学致力于打造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场景的智慧课堂,呈现了“双减”背景下基于新课标的“慧明人人通”“123乐成长”“优树成长”三位一体的智慧教育新样态,形成了智慧教育办学特色,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学生。

强化“慧明人人通”分层教学设计,以学情数据驱动精准教学。我校依托“慧明人人通”平台,建设“慧自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分析“学习过程性数据”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分层教学设计,实现课前分层备课、课中分层教学、课后进阶拓展的全场景分层教学,让教学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慧自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向全国智慧教育输出的“明德方案”,得到了各级领导尤其是中央电教馆领导、专家的肯定评价。

构建“123乐成长”课后服务与项目式学习融通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123乐成长”课后服务体系中的“1”是指一个服务宗旨,即秉承家长满意、学生喜欢、教师认可、自愿参加的原则,坚守教育公益性;“2”是指学校“双元美德课程”,即课后服务包含基础托管辅导与素质拓展两个项目,以及融合基础课程和项目课程两类课程;“3”是指美德课程的三个方向,即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拓展课程个性化实施,使学生学识向真、情操向美、品格向善。目前,我校课后服务与项目式学习融通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取得一定成果,其中《基于STEAM小学AI“无人驾驶”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获批东莞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AI编程“无人驾驶”》项目课程在广东省首届中小学科技教育特色课程评选中获特等奖,2022年7月我校学生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完善“优树成长”家校共育平台,构建以教育大数据为支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我校通过“优树成长”家校共育平台,搭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桥梁,多主体、多场景、多方式地跟踪学生成长过程,收集、统计学生成长数据,逐步构建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为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并通过学生个性成长电子档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我校将继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奋力打造一所高品质、数字化、智能化的成长型学校,让特色办学真正赋能学生健康成长。

余露露:什么是办学特色?在我看来,办学特色就是学校根据地域、师资、文化等资源优势,创建的一个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这个“特色品牌”可以是特色项目品牌,也可以是特色学校品牌,关键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在调任南昌市南京路小学校长前,我在南昌市向荣小学工作了13年。这两所学校各有特点,因而走上了不同的“特色品牌”创建之路。

创办于1911年的南昌市向荣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无论从办学规模、师生人数,还是校园面积来说,向荣小学都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小学校。这样一所小学,如何立足实际,走好特色办学之路?2011年,向荣小学把空竹运动引进校园,通过组建空竹教师队伍、开设空竹课程、组建空竹社团等方式,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空竹运动氛围。如今,向荣小学不仅成为江西省全民健身空竹训练基地,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江西省全民健身空竹运动会,还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小空竹被做成了一篇大文章。

我现在所在的南昌市南京路小学创建于1949年,校足球队始建于2003年。走过20年的足球教育探索之路,目前,南京路小学已拥有配套完善的硬件设施、专业成熟的师资队伍、层层选拔的梯队队员,足球教育走在全省前列。学校先后将20余名学生输送到江西省体校、上海体校、广州富力俱乐部、广州恒大皇马足球学校、长春亚泰俱乐部、北京大兴女足等专业训练队;多名学生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金靴奖、银靴奖;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代表南昌市参加全国“冠军杯”校园足球比赛。

“不求成名校,但求有特色”是这两所学校打造“特色品牌”的一致方向,精心确立特色、用心发展特色、匠心物化特色是学校循序渐进树立“特色品牌”的实施方案。对此,我总结了两所学校的一些经验做法。一是健全特色项目发展机制,将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成立领导小组;二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特色项目内容、组织特色项目活动、完善特色项目硬件设施;三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自学+集中学”等方式,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是依托课堂教学、大课间活动,保证特色项目学习时间;五是循序渐进形成人才梯队、发展校队,既保证了特色项目的普及率,又培养了竞技体育人才;六是承办特色项目赛事、接待各级领导和学校观摩,以此为展示平台,进一步扩大学校“特色品牌”的影响力。

议题二:怎样以文化为支撑,提升整体育人格局?

冯草根:江西省高安中学创建于1907年,是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首批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进入新时代,我校以发展为主题,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构建了以“唤醒”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文化,致力于实现教师高素质专业化发展、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以及学校特色优质发展。

“唤醒”文化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科学分析自身潜能特长,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以学校多元开放课程体系为支撑,帮助学生将特长发展为人生强项,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我校立足校情,以“唤醒”文化助推县域高中特色发展。

第一,丰富办学理念内涵,明确价值追求。一方面,学校把新高考要求融入“一训三风”、办学精神、办学战略等理念系统,使学校文化具有时代性、先进性。比如,高安中学的校训是“爱国、守纪、勤奋、求实”,新时代,学校对校训内涵进行了新诠释,凸显家国情怀的价值追求:“爱国”要求兼备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守纪”要求具有法治精神和规矩意识,“勤奋”要求锻造勤劳和卓越人格,“求实”要求崇尚真理与知行合一。另一方面,学校规划“唤醒”文化“五个五”实施路径,即坚持“五育”并举,从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抓好吃、穿、住、用、行五项内容,把健康餐饮、洗衣叠被、高质量睡眠、手机管理、交通安全五项内容作为生活教育的重点;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未来终身学习五大标准引领学生完善人格,做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学会改变“五个学会”;建设平安、文明、三生(生命、生活、生存)、智慧、幸福“五个”校园,系统提升校园发展品质;引导学生实现健全的人格、优雅的言行、扎实的基础、独特的专长、出色的智慧“五维”发展,提高综合素养,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

第二,建设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为“唤醒”文化提供课程支撑。为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学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全面整合为八大课程领域、三十个主要学科及课程系列、四个层次类型,力求达到国家课程有创新、校本课程有特色、社团活动有精品、综合实践有实效的效果,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第三,构建以自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管理模式,唤醒学生发展的内生动力。学校成立舞蹈、戏剧、合唱、书画四个高水平艺术团和30多个学生社团,开展阳光体育、高质量睡眠、健康饮食等系列特色德育活动,引领学生向美而行。

第四,创新师生学习方式,唤醒学习主体的发展智慧。学校尊重教育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以“一课三案五环”为抓手,推动高效课堂革新。其中,“一课”指形成一个集中全组教师智慧的教学设计方案,“三案”指学科教师共同编写同步导学案、练习案、考试案,“五环”指课堂教学实施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讲授答疑、练习训练、反思巩固五个环节。

第五,开展人生规划教育,唤醒学生的发展潜能。学校投资建设“学生心理发展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中心”,配备十多名专职及兼职心理教师,逐步开设相关课程,努力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

第六,建设四个中心,激励学生发展。近年来,学校整合资源,建成体育活动中心、艺术活动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家校合作中心,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订紫丁香人才培养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吴红:泰安望岳中学是一所教育局直属初中,学校文化的定位是“山水”文化。学校北依泰山,内拥七里河,可谓有山有水,自然资源难得。城市文化孕育和滋养了学校文化,生于斯长于斯的师生,自然深受影响。基于此种认识,我校确定了学校的“一训三风”,即“如山如水、向上向善”的校训、“乐山乐水、启仁启智”的校风、“化山化水、止于至美”的教风、“品山品水、达于至正”的学风。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在泰安望岳中学的文化表达里,“山”字和“水”字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清晰的界定。比如,教风中的“山”指显性的知识和技能,“水”指隐性的思维和学习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风中的“山”则蕴含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内容,要求学生在品真知中,做到懂学习、会学习、爱学习;“水”则是课下品师魂,要求学生做到心正行端、志向高远。

學校“一训三风”有四个关键字,即“上、止、正、启”。人要过好短暂的一生,最好的状态就是做到“上、止、正、启”。“上”即永远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止”即有自知之明,有追求又知道在哪里止步;“正”即永远保持正心正念;“启”即善于启发别人,做对别人有利之人。

因此,泰安望岳中学以“山水”文化为支撑,以“上、止、正、启”四个字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上”,激发师生奋进力量。教师方面,学校依托“青青工程”,开展青年教师结对活动,如今,“青青工程”衍生出的写作社、小课题团队、大观读书会等非正式教研团队,已经成为托举名师成长的力量;学生方面,学校组织开展14岁青春礼活动,在泰山之巅为初三学生举办离队入团仪式,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生命力。

“止”,激励教师提升业务能力。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学校要求教师每日一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收获成长;多读专业工具书与“无用之书”,既成为学科专家又涵养人文底色;大胆寻求身边榜样、专业高人、精神导师的帮助,提升专业能力。一个“止”字让教师们发现了自己的成长潜力,激发了成长的动力。

“正”,培植师生正念。“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教师方面,学校以党建为抓手,通过党员教师亮身份、亮水平、亮姿态,推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学生方面,学校与泰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创办少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启”,给予望岳学子无限的成长可能。学校的精彩源于学生的出彩,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差异化成长路径,是望岳中学促进每名学生成才成人的思路。比如,学校推出“望岳达人”评选机制,让每名学生参与不同的课程,争当时间管理、读书、劳动达人;打造“慧耕园”,让学生在此实践已知、探索未知,领略学习、实践、创造的乐趣。

猜你喜欢
办学育人特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