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程独立,开启劳动教育新篇章

2023-05-30 23:23侯京华
教育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协同劳动育人

侯京华

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劳动课正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独立课程,为劳动课程设置指明了方向。课标分学段明确了十个任务群的内容要求、素养表现与活动建议。该举措有助于培育综合型人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劳动课程以树立劳动观念、形成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和品质、培育劳动精神为总目标,学校在劳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要立足本校实际,尊重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因地制宜完成课程调整。而教育的最终成效有赖于学校、教师、家庭、学生等多方的共同配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须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劳动与教育有机融合的基础上保证教学成效?如何在课程创新性建设基础上构建劳动教育的长效发展机制?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邀请一线校长就此展开深入探讨。

议题一:培育专业师资,开发劳动课程资源

郑文勇:我校突破打造单一劳动场域的传统,融合劳动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构建劳动育人的新样态。

调动劳动教育师资力量。我校组织有劳动经验的教师、后勤职工、学生家长、专业种植户、企事业单位专职人员等组成劳动教育“专家队伍”,如针对壮医药为特色的主题劳动教育聘请了柳江区中医医院的专家做校外兼职教师,针对非遗文化传承為特色的民族文化主题劳动教育聘请非遗文化传承人做校外兼职教师。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学管理处、学生发展中心、实验创新中心等多部门联合,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牵头,对全体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内涵、实施方式、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各学科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实现劳动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共融。

编写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学校依照编写方案、选题指南、编写申报、实施监控、听说评课五个步骤,指导校本教材的编写,实现学校顶层、主管部门、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小组团队的逐层联动,进行校本教材初稿、修改稿、定稿的编写工作。目前,我校教师编写完成的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共有6本。

开发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我校集中打造壮药园、花趣园、术创园、民艺园、果蔬园“五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有2亩壮医药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亩三角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20平方米通用技术劳动教育基地、60平方米创客劳动教育成果工艺品展示区、400平方米民族艺术创作劳动教育创作室、300平方米空中果蔬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同时,我们结合“五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构建“传承身边的壮医”“欣赏身边的花趣”“践行身边的技术”“创作身边的艺术”“收获身边的果蔬”五大主题的劳动教育体系,开展以壮医药为主的非遗文化传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以技术、艺术创作为主的创造性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以植物、农作物种植和栽培为主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此外,我校利用校园内花卉带、墙角边、停车场边等空地搭建劳动实践基地,打造“一楼一景”“一处一景”“一季一景”微花园景观,还将劳动教育搬进宿舍、教室、食堂,打造“一班一策”“一班一景”的特色劳动课程。

罗虎:多年来,青少年轻视劳动、以技换劳、以钱买劳、长辈代劳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部分青少年缺乏辛勤劳动的体验,对劳动存在误解,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爱劳动等现象。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做出了全面部署。之后颁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基于此,西安雁塔区艺林小学推动劳动课程进课表,安排专职教师负责授课,依托劳动实践室开展劳动活动,以新课标为指引,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确保劳动课程的有效落实。

同时,学校着力打造劳动实践室,让学生亲身实践、切实体验、磨砺精神。劳动实践室按照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三类劳动课程内容,依据十个任务群的要求和实践项目而设计,配有金工、木工、纸艺、雕塑、染织、版画、新技术应用等多种劳动设备。学生可体验多种劳动,在劳动中提高纪律性、主动性,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

学校建立多元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除了每节劳动课上的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的点评,还经常收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数据,上传至教学系统,期末进行阶段性评价。整个评价过程简单易行、客观高效,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设计。

劳动教育不能以偏概全,要结合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本校实际,我们期待劳动课程落地生根,花开满园。

议题二:构建家校社协同体,营造一体化教育环境

郭哲男:秋硕小学建校七年以来,秉承“硕实润人生”的劳动理念,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域联动”的协同劳动育人机制,迈向劳动育人的新阶段。

学校全方位策划,以规范化课程提升劳动教育品质。学校是劳动教育的总指挥,着力推动劳动教育体系的统筹规划、课程设计和项目实施。在统筹规划上,学校先后制定和出台《秋硕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秋硕小学劳动教育家校社共同体建设方案》等,促进劳动教育走深落实。在课程设计上,学校将劳动教育渗入硕礼(生活德育系列)、硕读(学科素养系列)、硕创(劳动+科创的延伸系列)、硕健(艺体系列)、硕美(美育系列)五大课程群,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多选择的劳动课程。在项目实施上,学校开设养蚕、养鱼、种植等课程,在科创、种植、衍纸等社团中拓展劳动的外延,在班级清洁、餐具清洗、绿化养护等劳动中,推进劳动教育常态化。

家庭全过程参与,以日常化生活夯实劳动教育根基。秋硕小学秉承“生活即课程、环境即教育、处处皆课堂”的家校共同体理念,引导家庭开展高质量的生活本领教育。首先,通过家长一封信、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促进家庭与学校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引导家庭积极配合,促使家庭劳动日常化。再次,通过举办劳动教育与亲子活动相结合的假期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社区全覆盖支持,以多样化基地丰富劳动教育形式。秋硕小学联动社区与家庭,共同设计了职业体验、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劳动实践,家校社三方互助,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走进消防大队、健康中心、社区超市,体验消防队员、医务工作者、售货员的日常工作。我们还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体验种植、采摘、造纸等活动,让学生在校外实践中体悟劳动的内涵。

邬丽萍: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自2015年成立以来,坚持协同教育理念,构建了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机制,推动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

确定劳动教育开展的主要形式。在校内劳动教育方面,我们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劳动教育项目清单,完善学校劳动课程体系,注重劳动教育评价,营造劳动教育环境。在校外劳动教育方面,我们积极开发校外实践基地,与仙湖植物园实践基地、南方红旗教育实践基地、溪涌自然教育中心合作,定期開展实践活动。在家庭劳动教育方面,我们制定日常家务生活劳动项目,挖掘家长的职业资源及家务劳动的育人价值。在社会劳动教育方面,我们依托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开发企业、社区等社会型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基地中体验、学习,增强劳动意识。

构建协同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机制。在家校协同方面,学校成立了育人工作室,开设“家校共建”课程,建构家校协同的劳动教育环境与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为“双减”背景下的劳动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在社校协同方面,学校聘请校外专家进行理论指导及技能培训,开设“名家进校课程”“职业体验课程”。同时,学校外聘8位校外导师做好引领,校内教师担当中坚,家长成为课外导师,打造多元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在实施路径上,学校协调好劳动教育必修与选修、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兼顾不同学段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开展劳动教育。同时,学校构建“五育五入融合”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实施路径,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同时,将劳动教育融入环境、融入课程、融入课堂、融入生活、融入评价,探索家校社联动、融合、互助育人的全新模式。

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家庭、学校、社会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合力构建一体化的劳动教育环境,促进劳动教育效果最大化。

潘淑幼:构建家校社劳动教育协同体,能够切实发挥劳动育人功能。为此,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中心小学组建劳动教育协同育人彩虹桥联盟,构建项目驱动型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模式,使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建设劳动教育协同育人彩虹桥联盟。在联盟中,我们联动高校提供劳动教育理论与课程开发支持,从兄弟学校汲取经验,利用好家长、社区、企业提供的劳动教育资源和实践基地。目前,学校已建立了创新科技劳动体验、社会服务性劳动体验等多个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使校内的课程与校外的资源有机结合。

构建项目驱动型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三个环节:一是项目确立,从学生劳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确立项目主题;二是整体设计,整合多方资源,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实施方案,明确各方分工;三是协同推进,依托家长、社区和学校附近企业,开发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实现多方协同。比如,在“花满家校”劳动教育项目中,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与相关学科课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创植活动,撰写种植日记,开展种植研究;邀请本地农科站的种植专家给学生做专题讲座,指导种植实践。

开设社会大课堂,拓宽劳动空间。每学期,我们根据各年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家长进课堂、校友面对面、建立和开放职业真人图书馆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向往。同时,我们鼓励家长开展亲子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孩子进入周边大企业参观、学习和交流,让孩子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活动,拓宽劳动空间,锤炼实践能力,培养劳动精神。

联动家社力量,建设劳动教育精品项目。我校根据劳动教育和生涯教育的特点以及财商、创客等劳动教育精品项目,推进家校社三方在项目的策划组织、物资调配、人员安排等方面充分沟通,发挥各自优势。例如,“财商游戏节”根据本土企业、商业的特点,模拟创设了企业、商业、金融业等场景,引导学生竞争这些职业岗位,并进行职业模拟,唤起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猜你喜欢
协同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