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然地理深度教学的探索

2023-05-30 10:48赵磊
地理教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深度知识点探究

赵磊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深度教学”理念作为一种科学性、实践性极高的教学理念,在地理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应用,指导教师显著提升了地理教学的质量。目前看来,将这一教学理念应用于高中地理“自然地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中,有着较为良好的教育效果,能够帮助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顺利。因此,十分有必要在高中自然地理中开展对深度教学的运用和探索。

一、深度教学与高中地理深度教学

1.深度教学的内涵

从字面意思来看,深度教学即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讲解。但在深化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接收新知识的情况下,结合以往的知识对新知识点进行全面性的、深入性的剖析,从而在脑海中建立起更为稳固的知识系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知识归纳能力。

深度教学的本质是教学活动必须是有效的,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由浅至深地学习学科知识,使学生在明确各知识之间的关系后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能解决现实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框架,便于学生更进一步地学习,从而摆脱学习停留在表象的禁锢局面。由此可见,深度教学并非只是一味的对知识深入性地讲解,而是一种摆脱表象学习、切实实现“学会”的全新教学理念。

2.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的内涵

地理学科知识的各个知识点紧密相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无法在地理学科的海洋中畅游。因此,在自然地理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明白各个要素的含义,还要在此基础之上清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圈层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表现与结果,以此对地球表面整体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需要指出的是,高中地理学科本身具有比较强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并且自然地理作为偏向理科的知识部分,使得文科学生在学习时存在较大的困难。

对地理学而言,所谓深度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系统的内在关联性有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在学习时不能仅在知识点的表面停留,而是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建立地理知识的框架和体系。综合思维在地理学科知识学习中非常重要,是地理学科基础性的思想和方法。在自然地理知识的不断深入学习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建立起知识与素养之间的桥梁,从而以综合思维为抓手,实现学生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不断深入的地理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地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日后进入社会和积累自然常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自然地理的学习是学生形成人地协调观的前提,是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基础。需要说明的是,自然地理的学习内容具有知识间关联性强、知识联系相对复杂、单个知识相对琐碎繁多等特点,因此,学生要学好自然地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加之师生在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下,师生双方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往往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完成的,这不仅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也非常不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将会变得毫无成就感、获得感,学习动力不足,久而久之丧失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在面对难有起色的学生成绩时也会失去工作动力,形成职业倦怠。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国家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及“双减”政策,倡导广大教师结合“提质增效”理念,为学生构建寓教于乐、形式多元化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教师应打破定势思维,转变教学思路,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丰富知识的呈现形式,将以往教师单程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模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应用这一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严格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设计,只有根据真实的学情来开展深度教学,才有利于学生学习,使师生双方都有获得感。

三、高中自然地理深度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地理学习

深度教学需要以适当的元素作为载体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时提升综合思维,为自然地理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情境化教学,情境在数量上要少,代表性要强,以情境的相关信息为切入点逐步深入,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让学生的思维和素养得到发展,使碎片化的知识得到集中化处理,从而实现“学会知识、学会做事”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蜂追油菜花”为情境开展教学。在“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的教学中,教师设计春季养蜂人一路向北追逐油菜花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直接原因,进而深入分析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纬度不同造成热量差异),在学生清楚根本原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分析该规律对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实现学生对该知识点整体的、直观的认识,实现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并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教学打下基础。教师进而可以从“蜂追油菜花”来引导学生探讨“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油菜花习性与分布入手引导学生学习“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和“非地带性”等地理知识。

2.结构整合深化地理知识点教学

使用结构整合策略,开展高中地理深度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脑海中主动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客观,从而使地理学科素养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太阳”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动图对其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开展探究活动。首先,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知识树、思维导图等形式,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并将此作为探究切入点,引出太阳与九大行星的关系、太阳的主要能量来源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然后具体到对我们日常生活方面的影响。在学生初步了解这些知识点后教师需要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并深度引导学生逐渐完成知识框架的构建,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整个自主学习过程,达到活跃思维的目的。

3.自我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深度教学需要学生的高度配合,那么在地理教学中自我驱动策略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自我驱动策略就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醒和督促,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习惯。目前看来,拥有强烈的自我驱动意愿的学生,在高中地理深度学习中,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学习责任感、自我反思意识,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点拨学生形成此类意识、能力。

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学生应结合教師给出的材料,完成自主学习,对水圈的构成和各水体互相转化的规律等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在自学这部分知识前,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常识对自然界的水循环进行猜测和假设,并在知识梳理中证明假设是否成立。第二阶段,教师可以设置课外实践,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现象(如校园草坪和塑胶跑道上的积水比较),通过网络查找、整理、分析相关资料,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学生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教师可组织总结汇报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本节课学过的知识,完成归纳总结,提炼学习经验,并面向全班同学做成果展示。

上述案例中,学生多是以自主学习方式完成知识探究的,深度学习了水循环的规律,使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得到提升,这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真正达成统一。

4.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深度探究

实践是学生获得自然地理相关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提升深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多给予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向策略来引导学生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深入性探究,进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在“全球气候变化”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引导探究,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教师可将已学知识与新授知识相结合,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去学习新知识和新内容,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可在导入环节播放关于全球变暖的视频,然后结合视频提问:全球气候变暖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带来了何种影响?然后教师以该问题为教学开端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全球变暖的成因、影响、原理),并以该问题为基础进一步增设小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如大气受热过程)针对具体问题开展具体分析,以获得相关知识。最后可提问学生自然界中因气候变暖会导致哪些资源消失,并总结其中所涉及的地理知识,以此实现将新习得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巩固,使学生形成关联式学习思维,以此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深度教学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与地理学科特点形成了高度契合,有着极为宝贵的教学应用价值。在应用这一教学理念的前提下,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一定的策略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减少学生在学习自然地理过程中人为制造的阻碍和困难,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地理核心素养和地理成绩,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为培养具有人地协调观念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接班人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深度知识点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