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探析

2023-05-30 06:35傅朝阳
成才之路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教学创新网络环境

傅朝阳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拓展小学科学教学内容,还需要重视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的教学创新,拓展学生科学视野,提升学生科学能力,实现小学科学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可采取以下策略:合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建立健全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网络教具学具应用,依托网络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科学;教学价值;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2-0125-04

随着我国“5G”时代的快速发展,“6G”时代也将会很快到来,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迅猛发展。网络环境凭借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了音视频、文字信息等的储存和管理,实现了计算机的感官信息交流和感官事物呈现。近些年来,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网络环境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相当深远。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当前,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趋势。因此,探析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尤为必要。

一、网络环境的概念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的逐渐成熟,使网络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与教育教学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变革。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网络技术构建的网络环境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新的切入点。网络环境作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构建的“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是信息、数据的承载,用于信息传输,包括音视频资料、语言文字、数据信息等。对于网络技术而言,网络环境主要是利用软件将其承载的信息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实现人机交互的信息交流。概而言之,网络环境是一种综合文本信息、声音信息、视频信息、图片信息等多种媒介形式的综合环境。从技术角度来看,网络环境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媒介信息进行储存、管理和利用。因此,网络环境能够依托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改变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生产方式,推动社会的发展进程。网络环境还可以依托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虚拟学习空间,承载远程教学、微课展示、教学反思、学习表达、教学分享等。

对于教学领域而言,网络环境具备学习属性、社会属性以及空间属性。其中,学习属性是网络环境的重要属性,需要满足个性化学习、合作研究学习、差异化教学、学习交流等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需要。从网络环境属性层面来讲,所有能够支持学习活动的教学交流、教学分享、学习沟通、学习表达、学习反思都汇集在网络环境中,且包含學习活动的全流程和多角度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的价值

1.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教师可凭借网络承载的音频资源、视频资源、文字信息资源等为学生拓展更多、更广的与小学科学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案例,这有利于小学科学教学的高质高效开展和逐步完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采用多媒体演示、电子白板呈现,还是音视频播放,都能增强小学科学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强化对小学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网络资源的直观化特征、趣味化特征、感官化特征,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在提升学生科学基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处于形象化思维发展阶段,对直观事物更容易接受,尤其是一些具有动态化特点的音频资源和视频资源,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然而,在传统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大多以文字形式呈现,教师的教学也往往采用语言灌输。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依托网络资源的信息化、可视化、动态化,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可以将一些文字化的内容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进行呈现,让学生直观感受小学科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的理解。

3.实现科学学科的教学创新

网络环境承载的内容包括网络信息、计算机数据、媒体资源等,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因此,在科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拓展和知识延伸具有重要价值。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现了小学科学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可视化,尤其是将很多枯燥的科学知识转换成视听内容,教学创新性更加凸显。小学科学教师还可将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提问教学法等与网络技术进行融合,推动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为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4.提高教学成果

小学科学是科普知识教学的起点,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科学、了解社会和科学基本素养形成的基础阶段。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能借助网络环境的优势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信息化、可视化,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网络环境拓展了小学科学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可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复习,对小学科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

5.实现教学维度的拓展

网络环境的有效利用,能实现教学维度的拓展,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还能为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模式的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在网络环境利用的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信息素养、网络素养、互联网思维,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需要师生都掌握信息技术和相关操作技能。比如,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内容同步显示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智能平板电脑上,学生可据此对学习成果进行及时反馈。同时,教师还可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熟练操作智能平板电脑,还需要及时将所思所想所感反馈给教师,有效实现了教学维度的拓展。

三、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现状

1.网络资源呈现过多,缺少实践和探究

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拓展教学内容,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非常重视网络资源的利用。但是,小学科学属于科普类学科,其中蕴含大量的科技知识、科普内容,需要进行实践和探究。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网络资源呈现过多,缺少实践和探究,导致学生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也不够扎实。

2.创新缺乏经验,影响课程教学

现阶段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带来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属于新兴课题,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经验,没有掌握教学创新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往往会出现偏差,影响课程教学。

3.网络资源不够准确,造成教学误导

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最为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环境获取大量的科学教学资源,用于辅助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这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资源获取过程中要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然而,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在依托网络环境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信息资源把握不足,使得信息资源的获取缺乏准确性,在教学中产生误导,影响学生的学习。

四、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的教学创新策略

1.合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需要教师合理选择和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这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在深入了解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的基础上,搜集合适的教学资源,并确保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手段的协调。具体而言,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要搜集教学资源,并在教学设计中有效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例如,在“磁铁”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深刻理解“磁铁”的含义和原理,体会“磁铁”“磁性”等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小学科学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磁铁应用”“磁悬浮”“磁铁原理”的科普视频和“磁铁”的一些实验视频。这些蕴含大量科学特征和可视化的“磁铁”教学资源的呈现,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磁铁的相关学习内容。

2.建立健全网络教学平台

依托网络环境开展教学,小学科学教师要建立健全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平台中将与科学相关的课堂教学资源发布出来,并归纳整理成微视频,便于学生结合自身需求和兴趣,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这要求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积极结合网络技术课堂,并保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网络设备可用。在课堂上,教师要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网络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还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不断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师要与学生积极进行互动交流,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能实现科学教学的线上线下联动,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例如,在小学科学“播种”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网络技术模拟并展现蒲公英种子随风飘动的情境。情境模拟完成后,教师可在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出问题:蒲公英种子如何发芽?在学生讨论交流,并作出回答后,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模拟蒲公英种子的发芽过程,并对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播种”的相关知识,还依靠网络环境和教师的引导拓展了知识视野。在完成“播种”相关内容教学后,教师还可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评价。教师可直接通过网络技术设置评价“参数”,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合理性,提高教学评价质量。

3.加强网络教具学具应用

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要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巧用网络教具学具尤为必要。这是因为网络环境运用需要的网络教具和学具较多,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电子交互白板、投影设备、平板电脑、电子书包等。小学科学教师要了解不同网络教具和网络学具的作用,对其进行巧妙应用,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在依托网络环境实施小学科学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运用电子书包中的相关工具对学习笔记进行批注。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对自己疑惑的知识点进行批注,并及时反馈给教师。通过电子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完成电子作业、提交电子作业,并及时获得作业评价。

4.依托网络环境创设教学情境

依托网络环境创设教学情境,能够確保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透彻理解、扎实掌握,创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因此,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需要小学科学教师依托网络技术、网络流媒体以及网络素材,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结合网络环境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掌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贴合的趣味性素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在运用网络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有效调动,学习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小学科学关于“垃圾处理”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网络技术模拟“垃圾处理”的情境,将日常生活中的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加以呈现,让学生进行分类。在学生完成分类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而明确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这样,学生就能从模拟情境中学到学科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还可利用一些网络动画视频向学生提出诸如“同学们有没有认识到垃圾的价值和危害”“如果垃圾成堆,你会有什么感受”等问题。学生在观看相关的视频时,会有深刻的感受,从而带着与之相对应的情绪进行学习。

5.根據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强调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要贯彻落实小学科学教学改革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不能片面地将所有教学内容都置于网络环境中。在利用网络环境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媒介素养和语言逻辑能力。这样才能确保小学科学教学创新能够实现因材施教,不至于出现网络资源无法辅助教学的情况。具体而言,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学习需求以及教学重点,巧用网络教学资源,让不同的教学内容匹配不同的网络教学资源,同时匹配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技术的运用,实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例如,在小学科学“地球公转和自转”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公转和自转”相关概念的理解较为轻松,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认识“公转和自转”的相关内容。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学习个性、学习需求等开展教学。具体而言,针对不能理解“公转和自转”教学内容的学生,教师可利用网络视频、图片资料等展现相应的情景,让他们对“公转和自转”有基本的认知,并结合网络视频和网络图片对“公转和自转”过程进行理解。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利用PPT呈现“公转和自转”的方式,深化学生对“公转和自转”知识的理解。

五、结语

小学科学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是科学教育的基础内容,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起点。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和发展条件,使得高效高质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进入常态化。广大教师务必认清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和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开展教学,不断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钱秀容.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自主学习探究[J].华夏教师, 2019(31).

[2]姜荣环,宋现芬.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8(15).

[3]闫美玲.小学科学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7(02).

[4]郑淑姬.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实践探索[J].天津教育,2022(08).

[5]杨维钧.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6]沈长宏.科学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J].小学科学,2020(03).

[7]倪中新.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的教学模式探讨[J].小学科学,2016(09).

[8]樊健.网络,为小学科学创新教学添光彩[J].陕西教育,2015(04).

Exploration of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Fu Zhaoyang

(Liancheng County Xinqu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Liancheng 366214,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science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need not only to update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cepts, expand the content of scienc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but also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of science in primary school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expand students scientific vision, improve students scientific ability, and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cienc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can be adopted for scientific teaching innov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make rational use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aids, create teaching situations based o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carry out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 primary schoolscience; teachingvalue;teachinginnovation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教学创新网络环境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