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视域中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探讨

2023-05-30 10:44杨彤彤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3年2期
关键词:科技发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杨彤彤

摘要:文章从科技发展视域分析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现状,依托企业的科学技术对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提出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采取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人才培养的梯队通道;共享科研成果;进行课程资源研发等措施,以此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元化、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关键词:科技发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3)02-0111-04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是直接向社会输出技术性人才的主要渠道。但是,输出的人才如何能创造更高的价值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成为学校、企业及政府共同面对的问题,这需要学校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下功夫。科技发展视域中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办好高职教育,以及解决企业用工、引进专业人才等问题的有效方式[1]。 因此,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為把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相互关系,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升高水平人才的培育能力,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争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方面担负着重大使命。高职院校以科技发展为动力,积极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其目的和意义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提高人才素质,适应市场需求。校企合作通过企业提供实践环境和工作经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让学生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具有竞争力[2]。 二是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为企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持和动力。三是优化教学资源,增强高职发展活力。校企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资源,形成有机整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服务效率。四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信任度。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可以让企业更深入地了解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成果,感受到高职院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为企业提升社会信任度和品牌形象提供了重要机会。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是促进产业发展和教育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它可以让技术人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也可以为企业和高职院校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源,未来有望在更广泛的科技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实现合作共赢。

1 科技发展视域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理论依据

当今世界,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高职院校用主动适应科技创新趋势,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理论依据包括“产学研”合作理论、开放式创新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等。这些理论为校企合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也为校企合作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会。

1.1 产学研合作理论

“产学研”合作理论认为,产业界、高校和政府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院校是一种具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借助学校的人才、科研资源和创新能力,与企业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难题相结合,共同探索解决方案,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1.2 开放式创新理论

开放式创新理论将创新视为一种开放式过程,通过吸收外部创新资源,加速内部创新,实现快速创新和商业化成功。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取更多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进行技术开发和商业化探索,同时学校能够利用企业的市场需求,提高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实用性。

1.3 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认为,产业中的企业、机构和人才应该协同合作、相互促进,发展形成一种“群体效应”,通过集中优势资源,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营造创新的氛围和环境。

2 现阶段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

2.1 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1)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合作教育”的教学模式是20世纪初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首次实行的。合作教育是将一批学生分为两部分,首先一部分人在校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到工厂工作,一个周期后进行轮换、循环往复,这种合作教育模式为交替式。还有一种模式为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两项内容均衡发展,称为平行式。总之是将劳动和教育通过不同的模式结合在一起,也是人们意识到劳动和教育促进社会生产进步的重要表现。

(2)德国“双元制”模式。所谓“双元制”,是对现代社会校企合作模式最好的诠释。德国实行“双元制”模式,首先是环境的双元,一是学校的教学环境,作为学生的身份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二是企业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实践技术。其次是角色的双元,一是学生、教师的身份;二是工人、师傅的身份。两种环境和身份的不同,能引导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实际践行,在专业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进行;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最终实现双元的标准约束和提升。

2.2 国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1)“工学交替”实习实训模式。国内实行的“工学交替”的实习实训模式,类似美国合作教育的模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中最主要的模式,兼具教学和工作。“工学交替”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这是全方位为学生考虑的结果。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的学制设定,很多学校会设定为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最后一个学年在企业内跟随师傅提升实践能力,以促使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美国合作教育的模式,国内“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遵循的教学规律是先确定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再让学生到企业历练和提升,这是对学校和企业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

(2)“校中厂、廠中校”教学工厂模式。“校中厂、长中校”的教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表现,通常情况下会针对某项专业技术的研发和实施,将学校与企业深度地、紧密地结合起来,由企业提供仪器设备、技术方案等,由学校提供场地、实验室等,这种将企业和教学的资源进行高度整合的模式,是集教学、生产、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组织,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并起到相互监督的制约作用。

(3)“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模式。“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模式是当前高等院校中常用的教学模式,高等院校实行该教学模式有先天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助力增强教师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投身企业生产技术中也可以利于发现新的课题,促进专业技术的突破和改进。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企业之间构成了一个相对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以研究小组的模式完成科研创新及企业技术的发展进步。在众多的校企合作模式中,这种是相对成熟且互利共赢的,也是当今时代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新的要求使然。

3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实施。目前,我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的现状如下。

(1)参与意识提高。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开始主动寻求与高校合作,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保障。在这些积极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的参与意识逐渐提高。

(2)参与方式灵活多样。目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的方式涵盖了实习、实训、师生联谊、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企业通过提供知识、技术、设备和实际操作经验等方式,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和实践机会。

(3)参与范围逐步扩大。过去,我国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中主要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但是,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和政府政策的不断扶持,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加入校企合作行列,参与人才培养项目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的意识逐渐提高,参与方式灵活多样,参与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只有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机制,建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项目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原动力。

3.2 我国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的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双创”“产教融合”等方面的政策不断加强和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不断优化、创新,以对接行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的现状如下。

(1)参与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意识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以满足不同行业对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

(2)合作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通过与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招收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同时,高职院校参与的校企合作项目也从单一的专业领域扩展到跨行业、跨领域的范围。

(3)合作模式日益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合作需求,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例如,实习模式、项目合作模式、研究开发模式等,旨在更好地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

(4)效果显著,但仍存在问题。随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的推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合作项目质量不稳定、合作缺乏深度等。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开始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许多院校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制度与发展规划,成立了专门负责的机构组织,并进行相应的人员配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目前常见的合作方式包括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企业导师到高职院校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实践,企业的在岗职工到高职院校进行技能培训与专业进修,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进行技术研发与专利研究,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实训基地,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估与专业技能评估。

4 科技发展视域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建议和策略

4.1 高职院校方面

(1)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创新专业课程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趋势,校企合作课程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是为了把校园学习和企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增加实践经验,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人才资源和创新思路。①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校企合作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实践可以加深理解,让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学校资源和人才,校企合作课程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还可以了解到学校和学生的资源,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校企合作课程注重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更贴近企业真实需求,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实际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知识[3]。②创新专业课程的体系。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课程设置需反映市场需求,同时要有前瞻性,为未来市场的变化预备人才。创新专业课程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采用跨学科授课方式。将多种专业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观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了解到多种学科的知识,增加对本专业的认识。创新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采取多种形式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下学习,增加学生的兴趣。

(2)创新人才培養机制,构建人才培养的梯队通道。学科是科技创新的土壤,科技创新可提升学科的发展水平[4] 。除了研发本校特色课程体系,还应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人才培养的梯队通道。把握学科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做强传统优势学科,做优特色学科,做精适应战略需求学科,并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办学理念会带来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会推动课程的改变与创新。此外,从更深层次的情况来看,创新教学和课程体系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产教融合结合度的重要举措。因此,企业应该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自我、打通不同岗位之间的界限,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传统用人制度,比如引进双导师制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构建人才培养的梯队通道。

4.2 企业方面

(1)科研成果共享,实现校企双赢。科研成果共享是实现校企双赢的根本途径和有力支持,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这种效果:①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加大对学校科研的支持力度,可以提供专项合作资金或者以设立奖学金的形式进行合作;也可以向合作的专业或学校提供专业的设备,主动分享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或新的产品,让学校的学生获得参与科研的机会[4]。②应该主动与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或者带领企业的专家入驻学校,开展专题研讨,与学校开展合作培训,增强教学力量。③积极筹建科研中心或人才培养中心,与学校一起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不断拓展合作渠道,实现成果共享,达到校企双赢的目标[5]。

(2)明确校企职责分工,降低合作模式成本。该模式的创新性与重要性十分明显,因此除科研成果共享以外,还要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明确企业与高校的责任与分工,降低二者合作运营的成本。企业要从合作学校、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思考。①在学校的选择上要根据企业属性和工作内容进行考察,要考察学校的师资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邀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确定最终的合作方案。②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方面,要投入更多资金,不断完善创业创新基地、完善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专业设备等。③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计划,帮助学校组建班级、成立师资培训、进行课程研发及提供相关技术资源支持等。④在品牌建设上要增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经常举办相关的竞赛或线下实习活动、产品体验活动等,打造企业文化。

4.3 政府方面

(1)构建系统严密的职业教育体系。政府是校企合作的主导者和监督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自身职能,要积极借鉴国外其他国家优秀的合作模式,结合本土实际进行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比如借鉴丹麦、瑞典和芬兰等欧洲国家的校企合作经验,它们的校企合作涵盖了方方面面,包括律法、实践、资助体系和政策支持等,在以上内容的支持下,进一步推行产教融合或“产学研”一体化等具体的措施。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产业、大学和研究院3个主体分工明确、 紧密结合、高效互动的合作教育网络,约一半的企业和高校、研究院之间都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由此,也给我国的模式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案例借鉴,要结合本土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构建系统严密的职业教育体系。

(2)通过政策驱动促进校企合作发展。政策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性保证,也是校企联合办学的有力支撑,因此政府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政策驱动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首先,政府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台明确的规定或政策,鼓励优秀的企业与大学联合办学,并提供相关的税收福利,帮助完善成果共享机制,建立校企互信制度保障。其次,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辅助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提供信息交流及定点帮扶的渠道,解决校企之间的矛盾,帮助校企签订合作的基础性文件。最后,做好自身监督责任,校企合作完成以后依然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监督,出台相关的监督法规,以政策促合作,保证校企合作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高职教育是向社会输出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科技发展视域中的高职校企合作,使高职主动加强与高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对接联系。面对高职校企合作所遇到的问题,必须加强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三元主体的协同、创新。同时,积极促进产学研成果的高质量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推广,切实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对推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 参考文献

[1]令狐浩晶.校企合作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2(10):136-138.

[2]窦秀玉.青藏高原大学生创业倾向调查及教育策略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5):139-145.

[3]朱莉.中等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路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2(3):119-121.

[4]安雅梅,王明生.坚持以“四个面向”引领高校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2(7):24-26.

[5]郝卫东.更好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努力促进学科健康发展[J].毒理学杂志,2022,36(1):1-2.

猜你喜欢
科技发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浅谈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恢复
现代文化冲击下的法国教育
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道德的关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