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核心素养,落实“双减”要求

2023-06-09 07:54姜明娟
求知导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双减核心素养

摘 要:作业是教师用心为学生准备的一份礼物,更是学生最为宝贵的个人能力成果展现。2021年,国家出台“双减”政策,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强化作业管理。文章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提出通过布置生成性作业、创新性作业以及分层作业的方式,优化设计初中历史作业,最终达到有效减少作业数量,提升作业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双减”;初中历史;历史作业

作者简介:姜明娟(1981—),女,北京市第五中学通州校区。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作业的设计一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基于目前的教学环境,提升作业的质量,创新作业的形式,有助于深化初中历史的教学改革,推动教学的整体发展。从“双减”政策的角度来看,优化作业设计,可以有效改善课堂教学,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作业育人的效果。为此,本文从作业生成、作业创新、作业分层等角度分析、探讨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以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借力作业生成——精细作业助力素养培养

(一)立足知识体系,让历史作业精细化

初中历史教材当中的知识点比较烦琐,但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课题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对此,教师应该本着系统性的原则,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设计精细化的历史作业,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助力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提升。

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如下作业。

①战国时期,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领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该领域在战国时期的变化,并说出为什么对该领域的变化感兴趣。(该作业为指向性作业,每一位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

②请同学们阅读《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归纳战国时期都有哪些诸侯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诸侯国进行研究。(该问题为指向性作业,每一位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

③请同学们阅读《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一说战国时期都发生了哪些著名的战役,并结合自己了解的历史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分享某一战役的过程。(具体可以从时间、地点、主要将领、参战兵力等角度分享,该问题具有一定难度,可以设计为选择性作业。)

④请同学们阅读《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一说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并将古今的地图进行对比,说一说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分别在现在的哪些省域。(该问题可以分解为两个小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

⑤观看《大秦帝国》片段,分析其中著名人物商鞅的特点,然后阅读《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最后结合内容和部分视频片段,以小组的形式演绎“大秦帝国——商鞅变法”历史剧。

⑥展示文字: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五十年代,直到公元二十一世纪,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阅读这段内容后,你有什么感想,请你结合《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内容,找出都江堰的相关知识,并为都江堰写一篇宣传稿。(该作业属于延伸型作业,可以实现学生思维发展。)

以上6项作业能够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衔接,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系统。学生一边阅读、分析教材内容,一边寻找正确的答案,从而在掌握内容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框架。

(二)立足思维发展,让历史作业“空间化”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应该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进行作业设计,保证学生的历史思维得到发展[1]。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接受学习任务,并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最终得出历史结论。

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作业。

①在战国时代,齐威王创建了历史上第一所“公立大学”——稷下学宫。这所学堂允许不同学派的学者讲学,鼓励自由辩论。现在,请同学们回到历史教材中,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学派,并根据学派选择进行分组,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主张,开展一场自由的辩论赛。(该问题属于灵活类的作业,通过辩论的形式能够让学生积极研究和学习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

②在百家争鸣的阶段出现了很多不同学派的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撰写了多部重要的学术著作。请同学们结合历史教材,以及自己积累的语文知识,写出出现在百家争鸣阶段的成语。(这一问题属于积累型作业,需要学生自主完成,主要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③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非攻》《孔子》,或是电视剧《东周列国志》?这些影视剧作品的主要人物都是“百家争鸣”的一些代表人物,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墨子、孔子、孙子中的任意一个人物,以表演的形式阐述该人物的主要思想观点。(该问题属于表演类作业,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享不同代表的思想,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习自信心。)

以上三个历史问题,有的是有准确答案的,有的是没有准确答案的,学生通过完成以上作业可以对历史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借力作业创新——新型作业助力“双减”落地

(一)可视化:聚焦历史实践培育核心素养

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方向性更加明确,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情境化场景的运用,将历史作业转化为历史实践,通过丰富作业设计思路来实现作业的创新。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要减少背诵型的作业,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作业:《人民日报》中登载了一個启事,要向社会征集关于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微事迹”和“微人物”,请学生自选角度,围绕身边的中国共产党的“微事迹”和“微人物”撰写一份500字的报告,或者录制一个小视频。

该作业主要围绕“问题—情境—任务—能力”设计实施,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能够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并在具体的情境下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最终达到提升实践能力的目的。作业从“微事迹”和“微人物”两个方向出发,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在作业呈现形式上也不做约束,让学生通过书写、录视频等不同形式完成,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该类作业是基于学生的社会生活角度设计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下发生真实的行为,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

(二)课标化:提升作业质量落实“双减”任务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也有了新的方向,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结合“双减”政策的理念进行作业的优化设计。具体来说,教师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提升作业的质量,让作业实现课标化:第一,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保证教学内容和作业的一致性;第二,要注意对作业进行划分,保证作业符合学业质量标准[2]。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前两课的作业设计为例(如表1)。

教师通过分析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以实践作业为核心,设计指向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具指向性,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

三、借力作业分层——灵活作业助力学生成长

“双减”政策和新课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能够结合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等级的作业,通过作业分层来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3]。结合历史作业性质,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基础性、拓展性、特色性三个等级,这三个作业等级应该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能够共同助力学生的发展。

(一)设计基础性作业,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其构建知识体系,这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在设计基础性作业的时候,教师需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基础的作业就是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绘制手抄报等。

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以下基础层次的作业:从三个不同的时代来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思考其兴起、内容与影响,并且补充完成思维导图。

教师通过让学生补充完成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将自己学习的历史知识运用到作业当中,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设计拓展性作业,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之后,教师应设计拓展作业以实现对历史知识的延伸。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该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尝试从学生的综合实践角度出发,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还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拓展性的作业:新文化运动为我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请你从女性的角度分析,新文化运动对当时的女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要求学生自己收集资料。)

学生收集的社会现象:1920年,北京大学第一次招收了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学生收集的女性案例:1920年春,长沙女青年李欣淑因反抗包办婚姻而毅然出走的事件轰动一时。在李欣淑年幼的时候,父亲就为她定了亲,但未婚夫不幸去世,她的家里人却让她“守寡”。李欣淑是受过教育的人,于是反抗出走,到北京去工读。

在第二堂课上,学生进行资料分享,了解到当时有女性走出家庭,到学校和社会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人生。还有学生为大家分享了《觉醒年代》的经典片段,让大家看到了新时代的青年模样。

(三)设计特色性作业,丰富学生历史视野

特色作业,是在前两层作业的基础上,具有一定难度的历史学科作业,该类型的作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横向和纵向发展。教师在设计该类型作业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征,通过趣味内容的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探究。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作业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多角度解读历史事件,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仍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以下特色性作业:在人人都向往着西方的文化,孔子和孟子的思想都被称为迂腐的时期,辜鸿铭这样一位留洋回来的学者,却在风口浪尖上专心致志地翻译儒家的一些经典文化。他的做法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将自己的观点写成短文,从自己的角度来发表对于这位伟人的看法。

学生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对历史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还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这一作业从核心素养角度发展了学生的史学思辨的能力。

结语

从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进行作业设计,对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专业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认真解读新的教育政策,运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来实现作业设计的创新。同时,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知识本位也逐渐向着素养本位转变,历史作业同样需要进行改变,其要从单一的书面走向实践,以让学生在作业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朱永刚.秉持“双减”理念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思考[J].新课程,2022(34):22-23.

林立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下的作业设计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2(9):147-150.

范太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J].历史教学问题,2021(3):139-142.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双减核心素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