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两造三谋”扮靓书香恩施

2023-06-10 21:17袁作森杨铸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5期
关键词:恩施市书香国学

袁作森 杨铸

书香致远,墨卷至恒。近年来,恩施市教育局深入落实中宣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中小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以“三建两造三谋”为主线助推书香恩施建设,城乡中小学生阅读的火苗被层层点亮。

三建助三强,立书香之“制”

建机构强部署。恩施市成立全民阅读建设领导小组,整体规划,高位推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行业推进、广泛参与的全民阅读活动网络体系。

建方案强推动。市教育局在全民阅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牵头制定《恩施市中小学校开展“书香致远·悦读成长”行动实施方案》和《恩施市中小学“书香校园”评估细则》等文件,各中小学校制定《读书周(月、节)活动方案》《班级图书角建设标准》《“阅读之星”评比办法》《“书香班级”评比办法》《“书香家庭”评比办法》等活动方案及办法,并报市教育局备案,由各辖区中心学校督促实施,使读书活动有规章制度可依。全市每三年选树一批“阅读之星”“读书达人”“书香之家”“书香校园”,并在“4·23”世界读书日或“9·28”孔子诞辰日之际举行市级读书活动大展演,让读书成为构建更加美好、更具魅力的“书香恩施”的力量源泉。

建任务强序列。坚持任务导向,使阅读量创造性达标。全市各学校为学生递进式设置“三型”阅读任务群,做到课内外阅读量保底不封顶,阅读与表达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群群相依。其一是基础型阅读任务群,即“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其二是发展型阅读任务群,即“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其三是拓展型阅读任务群,即“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以积累国学故事为依托,形成“春花、夏荷、秋月、冬雪”四季式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式阅读体系。

两造助两破,拓书香之“源”

打造“微型方法馆”,破阅读方法粗浅。恩施市中小学校现建有148个图书室、近2000个图书角,拥有纸质藏书130多万册,每年生均新增纸质书不少于1本。教学期间图书室(馆)每周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0小时,充分利用图书室(馆)平台,每周开设1节阅读指导课,常态化举行主题式阅读教学赛课,分课型研究阅读教材教法,指导共读整本书,让学生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习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如“浮光掠影”式初读法、“镜中看花”式深读法、“蜻蜓点水”式补读法、“心中探月”式回读法等。分学段要求中小学教师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教学与拓展。如第一、第二学段围绕“我爱我家”“我爱上学”“文明的公共生活”等主题设计阅读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丰富日常生活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围绕“拥抱大千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家的故事”“数字时代的生活”“家乡文化探究”等主题开展阅读与探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素材,进而灵活自如地使用语言。

建造“数字图书馆”,破阅读资源匮乏。恩施市以“互联网+数字图书”建立恩施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将全市所有中小学图书室(馆)130多万册优质纸质图书、30万册电子图书、2000多种电子期刊通过互联网与恩施州、市两级公共图书馆藏书互联互通,实现了全市中小学“馆藏图书与数字图书统一管理”“借阅管理与阅读分析一键敲定”“数字图书与纸质图书无缝调用”。全市所有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只要携带能连接网络的终端,就可登录数字图书馆,补自己所需,拓阅读之源。

三谋助三保,燃书香之“火”

谋活动序列保实效。恩施市各学校结合所在地域、学生学段、学生阅读时空等特点优化读书环境,按照“一校一策”推进阅读序列,促阅读习惯养成。如恩施市实验小学、恩施市逸夫小学、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等学校以“六个一”落实阅读任务群要求,叩开幸福阅读之门。“六个一”即清晨一诵,充分利用每日晨读及早上到校后的“碎片化”时间,指导经典诵读或美文、古诗赏读,使之成为一种自觉;午间一读,每天中午和课后服务阅读课时间,由跟班教师陪同学生一起认真阅读“快乐读书吧”栏目和“红領巾小书虫”推荐的书目;晚间一记,学生以日记随笔、摘抄、作文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读书体会;每周一课,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上好一节读书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每月一评,每月最后一节课为班级阅读汇报展示课,各班进行读书活动汇报,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好书推荐、故事会、美文诵读、亲子共读等活动,根据学生阅读情况评比“阅读之星”;每年一展,学校每学年结合主题阅读内容,以读书达人、书香班级或书香家庭为单位开展读书节展示活动,如进行“人物自述”“观点辩论”“剧本展演”“美文赏析”“摘抄展评”“悦读有感”以及“花开诗意浓·追梦启航”展示,力求注重实效,百花齐放。

谋教材研发保实用。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研发校本阅读教材,是对学生阅读的有益补充。第一,“背、读、写”让校本教材生辉。如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围绕“背一背”“读一读”“写一写”三大板块研发《和美阅读》教材,一到六年级各编写一册,按每周一课计算,全年级春秋两个学期共计编写30课。“背一背”包括“国学启蒙”和“诗词经典”。“读一读”为与“国学启蒙”和“诗词经典”相关的趣味链接或知识拓展,如作者介绍、相关小知识、名言名句、小故事、名人介绍等。“写一写”根据新课标相应学段要求进行布置,如抄写经典文章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写一段读后感以及运用从本课学到的方法尝试仿写、续写、扩写、联系生活写。第二,“沉浸式”共读让校本教材发声。如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紧扣“阅读·悦享·越成长”主题,设计《桂韵国学经典阅读》校本电子教材,整理国学经典12册,涵盖古诗128首,古文节选68篇。经典诵读,从规范仪式开始,从而激活孩子们对国学经典的敬畏意识。在诵读方式上采取师生“沉浸式”共读,如在“古诗词新唱”中,加配音乐和动作,让学生在吟诗品意悟情中感受古诗词音韵之美、节奏之美、意境之美。

谋耕读传家保实践。恩施地处武陵山区,坐拥碧水青山和广袤农田之利,因时因地制宜抓好耕读教育,可让学生续家风、“接地气”。其一,在教材里拾耕读“种子”。如在教学完《养花》一文后,让学生与父母一起摸索养花、种草或栽树的门道,试种试栽,共同体会“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的耕读之乐;在讲授完《落花生》一课后,让学生找机会与家人一起过一个收获节,一起体会“内在秀美,默默奉献”的耕读之趣……身在“耕”中健,品在“读”中成,使学生在“田家少闲月”的劳作里,感受“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激发“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其二,在校园里寻耕读“影子”。如恩施市高旗实验小学、芭蕉侗族乡民族初级中学分别规划了空中农场和校园农庄,让学生在校园里亲身经历播种、施肥、锄草、收获和销售全过程,在“春种秋收”中探究大自然的神奇,在“读”之外深“耕”,在“耕”之余精“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教育。”成长的泥土,需要阅读的种子。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汲取养分和力量,我们自然就会感悟“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厚重,领悟“善读可以医愚”的神效,体悟“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豪情……我们沐浴书香,携手成长。恩施市将深化和拓展教育领域“三建两造三谋”全民阅读成果,持续助推书香恩施建设,让每朵生命之花绚然绽放。

责任编辑/王秉乾

猜你喜欢
恩施市书香国学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垂”改成“掉”,好不好?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浅谈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湖北恩施市盛家坝乡小溪村为例
恩施市基层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探索——以恩施市屯堡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