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整本书阅读”走深走实

2023-06-10 12:12李兆忠余兴胡孙燕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5期
关键词:整本书书香班级

李兆忠 余兴胡 孙燕

保康县城关镇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课外阅读零散、无序、随意,阅读时间没有保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017年春,学校选派部分教师先后多次深入宜昌市西陵区桃花岭小学考察学习,借鉴名校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开展“整本书阅读”专题研究。学校旨在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让学生学会读好整本书的方法,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习惯。6年时间过去了,全体教师潜心研究、主动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创设阅读环境。学校除了有专门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外,还在操场边建设了阅读文化长廊,在教学楼旁建设了休闲读书吧,全校所有班级建立了图书角,各班藏书超过200本。

确定阅读书目。开学初,所有语文教师制定本学期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确定阅读书目。学校发挥家校共建优势,学生每学期自愿购买一本书,同一年级不同班级购买书目不一样,也就是说一学期一个学生可以看多本书,由语文教师协商进行班级交换阅读,这样既减轻了家长的经济压力,又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量。

规定阅读时间。每周规定六个阅读时间,用时间保证过程落实。每周一升国旗开展阅读分享;每天的晨读和语文课前3分钟开展经典诵读,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大声诵读经典;大课间开展古诗词韵律操;阅读课开展阅读指导和阅读分享活动;每天的课后延时服务拿出30分钟用来阅读。语文教师充分利用QQ群,让学生每晚在班级群分享自己阅读的视频、语音、图片等。

展示阅读成果。每学期,学校组织大型“经典诵读展演活动”“诗词朗诵活动”“读书节活动”以及“妙笔小作家”评选活动,班级常态化开展“讲故事”“阅读手抄报展评”“好书推荐”“亲子阅读”“师生共读”“课本剧表演”“悦读沙龙活动”“阅读社团活动”等,展示学生阅读成果。

建构系列阅读课型

学校学习借鉴、研究探索,把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分为四个阶段,即学生阅读前的“导读课”、阅读中期的“深读课”、读完书后讨论交流的“享读课”和拓展延伸后的“延读课”。

从2018年春开始,学校每年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专题研讨活动和赛课活动,每轮研讨围绕导读课、深读课、享读课、延读课四种课型中的一种展开,语文教师全员参与,骨干教师做專题讲座、讲示范课,以课为例,以研代训,每次研讨解决一个问题,达成一个共识,形成一条经验。

积累一批阅读成果

学校语文组教师认真学习领悟桃花岭小学的“生根大阅读”校本教材,总结出了导读课、深读课、享读课、延读课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

导读课,也称推荐课。导读课一般是在学生阅读一本书之前进行,通过呈现精彩片段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导读课的核心要素是激趣。导读课的基本过程为:认识整本书,形成初步印象—阅读部分篇章,体验阅读乐趣—拓展相关信息,激发阅读兴趣。

深读课,也称推进课。深读课的核心要素是“阅读指导”。教师通过设计,引导学生对阅读整本书保持浓厚兴趣,能继续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教师重点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阅读整本书。

享读课,也称分享课。享读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的一种课型,主要形式是班级读书会,其核心要素为“围绕话题的分享”。通过读书会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共读,交流、分享、碰撞阅读收获,相似的体验会引发学生之间的共鸣,差异的体悟会给他人带来新的启迪,这种共鸣与启迪的获得就是分享。

延读课,也称品鉴课。针对好书,不应只是停留在为情节所吸引的浅层次阅读上,更重要的是品味、欣赏、揣摩,从而提升阅读品位与阅读鉴赏力。不同于享读课以话题展开课堂,组织学生围绕话题共同分享阅读收获,让学生充分地表达阅读体会与收获,延读课则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选择特点鲜明的作品,运用朗读、比较、品味、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品味、欣赏、揣摩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巧妙的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打造自己的精品课。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全员“炼课”,推出“阅读优课”。教师积极撰写案例、反思、经验总结,在专业期刊上发表。2019年秋,副校长余兴胡主持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生根大阅读实践研究”在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立项,语文组全体教师开展研究,于2022年10月顺利结题,科研成果在全镇及部分兄弟学校推广。学校也被评为“湖北省爱国主义阅读教育基地”“保康县书香校园”,多次在全县书香县城创建、阅读展示等活动中介绍经验和展示成果。

做实阅读课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关注教师评价,同时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突出以下要素:整学段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注意对默读、略读、浏览和速读的全面考查。评价学生的阅读态度和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察:是否热爱阅读;能否养成习惯;是否虚心向他人请教;有没有养成勤于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对学生态度和习惯采用定性的、过程性的评价,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档案记载等方式。演讲活动、阅读分享、好书推荐、课本剧表演、诗词节、阅读节、“书香班级、书香个人、书香家庭”评选等,学校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整本书阅读落地落实。

结果性评价。定期调查统计阅读篇目、字数、笔记、卡片等,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评选表彰课外“阅读小博士”“故事大王”“优秀领读者”“读书明星”,学校在学期末对各班进行“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个人”评比。

随着“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种喜人的改变悄然出现。课堂上,从教室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植物是从种子开始生长起来的,种子在土里发芽,向下长出根,向上长出茎和叶,有时还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蜜蜂和蝴蝶这些勤劳的昆虫会给这些花儿授粉。”这是一年级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认真朗读《一粒种子的旅行》,学生在诵读中汲取知识,感受阅读的魅力。课间休息时,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树荫下、课桌前、走廊里捧着书互相交流——故事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转折,又知道了什么新知识;或者独自一人沉浸在故事中,和主人公一起遨游在另一个奇妙的世界。交流课上,学生迫不及待地分享读书感悟,虚心地倾听同学的点评,满怀期待地想要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日记中、作文里,越来越丰富的词汇、越来越优美的语句无一不见证着学生在阅读中的成长。

通过六年多的实践,“整本书阅读”在保康县城关镇小学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阅读点燃了孩子生命,阅读让学校悄然发生着改变。

责任编辑/王秉乾

猜你喜欢
整本书书香班级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论语》整本书阅读
班级“四小怪”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书香何来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