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重效善作善成 推进教联体扩面提质

2023-06-10 13:00陶润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5期
关键词:公安县荆州市联体

荆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努力践行共同缔造美好教育的理念,坚持“城乡一体、重心下沉、重在农村”,全链路推进教联体扩面提质行动。目前,全市74.87%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41所)纳入教联体,5个学前教育教联体和3个普通高中教联体稳步推进中,市县互联、院地共建的“沙梅黄”教联体新模式正在有效探索中。全市各类教联体呈现良好建设态势,促进了教育公平、助力了乡村振兴、得到了群众认可。

纾解民生痛点,高站位谋划教联体建设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校因办学质量长期低位徘徊导致生源流失,部分群众苦于不能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而被动“择校”。我们将纾解民生之痛作为教联体工作的落脚点。全市教联体建设以“联”为路径、“一体化”为任务,固强扶弱促进各类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加快发展为目标,全链路推进。

一是“大员”上阵。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发《荆州市市级示范教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市长周志红专门听取汇报,强调将教联体建设同全市其他重大改革举措同布置、同推进、同考核,同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分管副市长严红连续两个季度调研督办建设工作。市教育局局长陶润华在松滋主持召开现场推进会,到3个县市指导教联体建设工作,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在洪湖召开调度会并赴咸宁崇阳县考察学习。公安县委书记严广超主持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公安县教联体建设方案。江陵县以党委政府名义研究出台教联体建设实施意见。松滋市政府构建每周一小结、每月一例会、每学期一总结的工作长效机制。教联体建设成为今年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头号工程。

二是对标规划。落实全省推动教联体建设提高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求,市教育局成立县域教联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两代表一委员”、教研专家、一线校长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出台《荆州市教联体办学考核评价办法》,指导各县市区制定《县域教联体建设规划2023—2025》,以调度会、简报、工作提示等形式指导督促34个市级示范教联体争创省级示范教联体。今年起,市政府将教联体建设纳入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能督导的重要内容,对推进不力、成效不大的地方和学校启动相应程序。

三是放权赋能。部门联动,改革放权才能释放教聯体活力。市县编制、发改、财政、人社、自规、住建等部门,在学校建设、教师交流等方面倾力支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荆州区委区政府将编制到校分配权、调剂编制使用权、教育进人自主权、学校岗位分配权、教师调配主导权和学校绩效评价及奖励权“六权”下放给教育主管部门。区教育局将教师竞聘用人权、教师实绩考核权、教师劳酬分配权“三权”下放给教联体学校。公安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00万元,为教联体内薄弱学校添置教学一体机、“电子白板”、会议云系统等硬件设施改善教育信息化条件。沙市区投入300万元搭建网络教研平台,让银湖路小学、沙北实验学校新城校区等远郊学校教师云端议课,在线说课。

聚焦优质均衡,深层次推进教联体建设

推进基础教育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答题。我们紧紧围绕提供更好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聚焦优质均衡推进全域教联体建设。目前,已建成省级示范教联体8个、市级示范教联体34个与县级教联体61个。

积累省级试点经验,促进中心城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首批8个省级试点教联体成员校均为县域城区优质中小学,其中小学学段6个,初中学段2个。我们重点围绕融合型教联体建设促进县域中心城区学校老带新、城带郊,达到消除大班额、大校额和城区优化结构的效果。江陵县郝穴小学以党建共建、管理共进、教师共管、资源共享、教学共研、文化共生带动4所薄弱校整体提升。松滋市昌荣小学通过三个一体(一体推进文化建设、一体提升办学品质、一体深化办学改革),共同缔造了“红色昌荣 铿锵教育”的生动实践。松滋市实验初级中学搭建空中课堂平台,促进教联体教学教研水平齐头并进。公安县实验小学主动挖掘薄弱学校特有的生态环境优势、课程文化优势、实践空间优势,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双线互补联动。公安县黄山头中心学校加快融合力度,“一校三区”换牌挂牌,改头换面。石首市实验小学与锦州小学采取优秀师资引领,促进五、六两个年级84名学生整体回流。监利市实验小学整合3所薄弱学校组建“一校三区”教育集团,三校区融合共盛。洪湖市实验小学以管理联动、教学联通、教师联袂,推动教联体“共建、共赢、共享”,家长们好评如潮。

抓好市级示范创建,推动城镇优质资源向乡村流动。荆州市遴选出的31个市级示范教联体(小学学段13个、初中学段18个),着力于重心下沉、着力于乡村振兴、着力于“五个一体”(规划治理一体协同、师资力量一体配置、教研教改一体开展、评价督导一体推进、环境生态一体营造),聚焦带动乡村学校整体质量提升。荆州古城西门外四机中学由不足100人的学校蜕变成千人规模的现代化学校;沙市西区的太岳中学成为沙市二中西校区后,学校由100来人的学校发展为每年稳定在1500人左右的优质学校。荆州市实验小学与古城周边草市小学、东门小学、新风小学、荆北小学4所薄弱学校联合组建成“一校五区”的融合型教联体,牢牢将3200余名学生吸附在家门口学校;松滋市“城乡共建+乡镇内部融合”的混合型教联体,让乡镇优质学校在榜样引领下有序溢出,带动12所乡镇小规模学校融合发展。江陵县为全县10个教联体征集设计统一的logo,亮出标识、闯出特色、干出水平。沙市区特别实行教联体质量捆绑评价,根据2022年的质量基础,从2023年起以均衡指数与增量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考核表彰教联体工作质量。

拓展学段和途径,构建全链条的一体化发展联合体。目前,荆州市已建成103个教联体,其中义教段95个、学前段5个、高中段3个。松滋市、公安县分别组建两个学前教育教联体,市直实验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商业幼儿园本着“引源作为、奋发有为、共建共享、发展提质”的原则,与荆州经开区组建3个学前教育教联体,让6所小区配套园开园即满员。高中段,荆州中学、沙市中学、北门中学分别牵头组建荆州古城高中教联体、沙市中学高中教联体、荆州市艺术类高中教联体,推动高中阶段特色多样发展。还有跨县市区组建的“沙梅黄”教联体,采取“1院+2县区+3校”的模式,由市教科院牵头,沙市区实验中学、公安县梅园中学、公安县黄山头初级中学参与,探索院校联动、以强带弱、以城带乡,让处于发展低谷的公安县黄山头初级中学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着力服务下沉,全方位保障教联体建设

重心下沉、服务跟进、配套有力是教联体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我们牢牢抓住教师流动、资源倾斜、教研引领三大重点,全方位推动教联体建设聚势成效。

优良教师队伍在成员校流动。扩大名师惠及面,弥补薄弱学校专业教师不足。2022年下半年以来,全市教联体核心校选派优秀校长21人、中层干部550人到薄弱学校管理、任教,骨干教师到小规模学校交流达1272人。市、县两级61名教研员蹲点30所薄弱学校形成常态,2022年以来,全市各教联体组织所有成员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的教科研活动共1367次。江陵县启动“雁群工程”为各成员学校量身打造帮扶计划,重组教联体“青蓝工程”团队。松滋要求学科教师自主建群,全员参加,实现学校入圈、学科入室、教师入群。公安县、洪湖市等实行教师跟岗培训课程化,全年共300多对师徒常态化开展活动,近400人次参与跟岗培训。沙市区北京路第三小学、大赛巷小学专业的音乐美术教师定期通过网络课堂专递、带课送教为岑河学校、锣场学校学生授课,有效缓解学校师资短缺之困。

高质量的德育活动向教联体汇集。强化德育引领,提升育人实效。我们将教联体建设与“四校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度融合,打造城乡学生“同上一节课、同读一本书”、“百师讲坛”线上线下融合教研、“永远跟党走,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等系列活动,架起城乡学校共建共享“连心桥”,推动了教联体成员校德育水平的整体提升。2022年以来,教联体内部開展各类德育活动708场次、文体活动220场次,真正实现了启智铸魂的双向奔赴。

可争取资源向薄弱校倾斜。按照资源下沉、重在农村要求,以强校带弱校、以城区带乡村,核心校为成员校输送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治校方案、高效的管理团队及优异的教育资源。公安县列支100万元,用于保障323名交流教师生活补助和交通费,解决教师流动“派不动、留不住”的问题。石首市、沙市区实行城区学校与城郊学校音乐室、体育馆共享,网络平台共用。荆州中学、沙市中学分别向古城高中教联体、沙市高中教联体中的普通高中送去教学范式、教学辅导资源库,有力带动县中强势发展。荆州市实验中学、实验小学以上挂下派方式实现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双向交流、造血式帮扶,薄弱学校得到跨越式发展。择校热得到消解,城区挤、农村空的现象得到改变,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期盼正得以实现。

按照“省试点精彩、市示范出活、全域全学段动起来”的思路,全市教联体建设正扎实有序推进,但也存在县域间推进不平衡、突破教师流动梗阻面临不小困难、简单贴牌式现象还个别存在等问题。后期,我们将加强调查研究,做到一地多案、一体一案;加强督办指导,重点探索教师良性流动常态机制;加强考核评价,对教联体实行分级分类动态考评,引入第三方评价,重视群众感受,真正让教联体成为荆州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责任编辑/鄢志勇

猜你喜欢
公安县荆州市联体
荆风楚韵 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
——碗灯舞
欢度金秋好风光
——湖北省公安县老年大学校歌
捉迷藏比赛
公安县举办微课公众平台培训会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
大连 创三级联动医联体
做好医联体需“三医”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