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动”绘就教联体新篇章

2023-06-10 17:11袁红柳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田联体德育

袁红柳

2022年12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与恩施市崔家坝镇小学、恩施市板桥镇新田小学在“集团化办学”的基础上,升级成共建型教联体。自教联体成立以来,核心校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民大附小)充分发挥省教联体试点学校引领作用,按照共同缔造办学理念,聚焦“八大行动”,即“管理同步、资源同享、培训同频、师资同盘、家社同长、建设同创、文化同系、考核同标”,有效推动教联体高质量发展。

教育治理有了新高度。“有了教联体和民大附小每月的‘诊断清单,我们这所偏远的不完全村小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板桥镇新田小学校长魏艳在3月29日的“校长早安声”中写道。2023年春季学期以来,教联体内的三校校长每天清晨分别在教师群发布“精神引领早安声”,或温暖,或励志,或复盘,以思政引领,凝聚教师合力,激发教师精气神。如今,每周二上午九点,三校行政人员准时云端相聚,召开线上工作会,内容包括思政大课堂学习、教育教学工作复盘、一周重点工作部署安排……“空中会议”已成为学校相互学习、抱团成长的阵地。

目前,民大附小教联体已形成以“校长早安声”“周中心工作责任清单”“周事务督办单”为抓手的管理模式。成员校行政团队进入核心校管理群,进行线上跟岗学习,三校随时交流探讨党建、德育、教学、工会、后勤等工作的管理,实现了思想共识、管理共研、层级贯通、引领帮带,“同节奏”的“齐步走”。

优势互补实现新突破。教联体建设的重点是通过对共同体内的教育要素进行合理配置、调剂和融合,获得相应的统整优势,实现制度、文化、模式等教育生态环境再造。在民大附小教联体,学校之间建立了教师线上线下常态化跟岗交流机制,实现了优质师资共享,并结合各自特点研发学校特色课程,不定期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实现学校之间优势互补,交流共融。

“七彩德育”是民大附小的特色课程,学生发展中心组织三校学生不定期开展特色德育活动。2022年秋季学期,三校开展《经典润乡土,反哺家乡情》经典阅读活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三校齐上一堂思政课——《党团队同上励志思政课——我讲习爷爷的故事》。民大附小课程研发部指导新田小学结合地域特点,研发出“田甜德育”课程。另外,新田小学的特色药材种植课程、崔家坝镇小学的剪纸课程分别向其他两校辐射。通过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三校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队伍建设彰显新活力。凡是核心校的培训,成员校均以线上线下等方式,全程参与。2023年开学季,民大附小教联体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封闭式“教联体桂苑研修”活动,成员校全体教师参加。在研修活动中,民大附小负责人详细介绍教联体的办学目标、实施路径和“八大行动”。除此以外,民大附小教联体以“空中青蓝结对”为载体,核心校与成员校开展了“互联网+”集体备课、“铁军锻造十大行动”、“名师名校”课堂等活动。学校之间架起了同频培训的“高速桥”,实现了教育的“精准共富”。

校园文化展示新风貌。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提高師生精神生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要素。民大附小“金桂”文化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成员校在发扬各自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民大附小的主元素。核心校每月带着“主题”赴成员校指导。新田小学新建教学楼,民大附小带领校园文化设计团队到现场考察比对,探讨设计出富有板桥镇特色的“鹿”文化校园实景。如今,新田小学已蜕变为一所高山上“小而美”的学校。

民大附小教联体通过“八大行动”落地破解成员校的教育发展瓶颈,通过每月“问诊—开方—疗效”的方式稳步推进教联体建设。如今,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师的工作热情高了,学生的素养提升了。教联体的建设与发展,让共盛之路越走越宽,共建之举越做越实。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新田联体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南有新田”的时代内涵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万州新田港建成两个多用途泊位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乐志婷作品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
大连 创三级联动医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