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探微

2023-06-10 12:15陈乃云
学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前置性作业作业设计初中语文

摘要: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针对当前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遵循“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的要求,以生为本运用“大单元教学”和“1+X”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助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着眼于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提高学业质量,探讨了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原则及具体策略。

关键词:学业质量;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作业设计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K22027)。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和2022年新版课标中关于“学业质量”和“作业设计”两个新概念的明确提出,“学业质量”和“作业设计”已成为热议的焦点,如何由“作业布置”走向“作业设计”,如何在教学中提高作业质量和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运用“大单元教学”理念设计前置性作业,既是实现新课标要求、落实“双减”政策、提高学业质量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极佳途径,也是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它以作业设计反哺语文教学和学习,致力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前置性作业是前置性学习的有效载体,在教师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学习,“将被动变成主动,把模仿变成创造,为教学提供一个把教转化为学的空间”,[1]它把教学变成师生双方交流互动的过程,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实现教学相长。为了提质增效减负,在前置性作业设计中可运用以下策略来进行:

一、遵循主体性原则,坚持素养导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2]基于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大单元教学”也需要进行知识的整合、重组、有效迁移,它在真实情境中运用一种或多种知识完成特定任务,有作业检测和学后反思,注重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3]语文前置性作业是把课堂学习进行延伸化的前置,是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手段,素养本位的大单元前置性作业设计是提高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可将教材的自然单元与相关新闻组合,形成课内到课外的新闻大单元,让学生“放眼纵观世界,洞悉风云变幻”。其前置性作业可设计如下:

任务一:阅读课内五篇课文(包括消息、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了解新闻类题材及新闻相关知识。结合生活中發生的重大事件,如2022年“重庆山火”,搜集、阅读、观看有关此次事件的各类报道、图片、采访视频等,后归类整理,初步了解新闻体裁。

任务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闻相关知识,学习采访。这次救灾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如果让你去对志愿者救火英雄“龙杰”进行采访,你如何设计采访活动?

任务三:这次重庆凝聚力灭火,特别是运用“以火攻火”将极端高温引发的大规模山火扑灭,让人不由得与美国加州大火、澳大利亚整整燃烧了六个月的山火对比,让世界不得不为中国人的团结智慧点赞。山火扑灭后,那最动听的风铃声,那些舍身救火的消防官兵、自发奔向火场的自愿者、无数的人民群众……请自选角度,以你喜欢的视角来写一则消息、或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

这一注重素养导向的前置性作业,充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调动了其主动性,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遵循了主体性原则,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遵循实践性原则,设置真实情境

语文学科讲究综合和实践、工具和人文的统一,自身有独特的育人优势。遵循实践性原则,能够有效促进创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实践性方能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教育模式,体现“先学后教”“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新理念。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想象力和求知欲,通过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提升思维的逻辑和培养高雅情趣的审美能力。

如在进行《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之前,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前置性作业设计如下:

将大海视作自己一切的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85岁入驻B站做科普,短短三个月,粉丝已突破百万。《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是的,我爱大海!大海就是我的一切……”

任务一:(1)假如让你入住B站做UP主,向大家推介《海底两万里》,你准备确立哪些专题介绍?(2)录制哪些对应视频推介?

任务二:(1)试着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章节做批注;(2)绘制书中有关人物、情节、航海路线的思维导图。

任务三:(1)开展探究活动,关于“开发海洋,保护海洋”,你有何好的建议?

(2)把你的学习结果写成600字左右读后感或者创作童谣,形式不限。

这一遵循实践原则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献身海洋事业的品质,有利于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构建有关海洋的知识体系。

三、遵循分层性原则,构建学习任务群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必须探明这一点,并且从这一点开始教学。”

一个班级,学生认知水平、学业基础和接受能力客观上存在一定差异,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创新意识存在差异,所以作业设计也要有一定区分度,对作业实行分层设计。探明学生的已知知识,先学后教,也是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前提条件,要以学定教,讲授未知,它应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实践性和预见性。只有遵循分层性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关有效的作业,才能真正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质疑探究、思考追问,从而提高能力、发展高阶思维,让学生在前置性学习过程中,借助前置性作业激发探究兴趣,发挥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业质量和学科素养。

如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写出人物精神”时,可运用“大单元教学”和“1+X”群文阅读理念进行前置性作业设计,首先整合、重组篇目,把七——九年级这一学段写人的经典篇目重组为一个“大单元”;然后由课内到课外增加名家写人名篇的阅读。在学习七下第一单元杨振宁《邓稼先》、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司马光《孙权劝学》时,将魏巍《我的老师》、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朱自清《背影》、阿累《一面》、胡适《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和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件小事》整合重组。让学生构建写人记事的知识体系,提高阅读和写作人物类作品的能力和水平,为走入社会和参加工作培养必备能力、关键品格和价值观。分层设计以下前置性作业——根据“跟着名家学写人:学会写人抓住特点,写出人物精神”的目标,设立以下任务群:

任务一:学习抓住特征描写人物(七上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

任务二:学习选择典型事件刻画人物(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

任务三:写出人物精神技法探究(七下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

这一遵循分层原则的前置性作业,能调动处于不同层次水平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整体提高。

四、遵循多样化原则,依文体针对性设计

作业形式应多种多样、异彩纷呈,不能一成不变、题型单一老化。前置性作业意在让学生在课前运用自己的己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尝试学习。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作业类型的多样性上下功夫,要贴合本课程性质,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具体学情,紧扣教学目标,一课一练,针对具体的教学重难点,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用多样的作业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结合文体进行前置性作业设计时,可将文学鉴赏与创作、课外阅读与写作等多样化的内容充分融入作业设计中,借助多样化的作业,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使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融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强化自己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使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贯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如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将《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你看》现代诗歌单元与与《石壕吏》《卖炭翁》《观沧海》《望岳》古诗词重组,形成诗歌学习大单元,让学生“吟诵古今诗篇,感受诗词魅力”,其前置性作业可设计如下:

任务一:学习鉴赏。

【基础型作业】(1)自主吟诵以上九篇诗作,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关键词释义。(2)读读写写重要字词。

【提高型作业】(1)涵咏品味,找出九首诗的意象,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2)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这几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拓展型作业】(1)小组合作表演比赛《石壕吏》课本剧,并进行点评;(2)自主改写《卖炭翁》为记叙文;(3)仿写《沁园春·雪》《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乡愁》其中之一。

任务二:诗歌朗诵。(1)个人朗诵,注意重音、停顿和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情感,录制成微视频;(2)集体朗诵,自选音乐服饰,自创动作,录制集体诵读视频。

任务三:尝试创造。自选物象,借物抒情,原创诗歌。

任务四:任选自己喜欢的诗,写一段或一篇鉴赏性文字,与同学们分享。

这一形式多样、针对性较强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遵循创新性原则,关注学业质量

前置性作业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命题理念、题型设计、教材拓展上体现作业设计的创造性、个性化。通过前置性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批判性学习”,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文本体悟和情感体验;遵循创新性原则便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尊重学生学习独特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基点,通过师生的思想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如學习九年级下册戏剧单元,让学生了解“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上的故事,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前置性作业设计如下:

任务一:阅读与思考。

(1)认真阅读《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剧本,列表梳理这三篇作品的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找出品味最能折射舞台人物人格的戏剧台词,概括人物形象;

(3)假如让你在舞台上表演自己对以上三个剧本的感受,你将如何表现?

任务二:准备与排练。

当前生活中有各种“内卷现象”,在学生与家长中表现尤为突出,导致有些同学压力过大,无法进行正常学习。针对此现象,请同学们自选题目,合创一个剧本,反映现实生活,展示内心的烦恼,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请同学们成立剧组,自选导演、演员、剧务,明确要求,精心选择拍摄场地,然后分工排练。

任务三:演出与评议。请剧组排练完正式演出,注意从舞台说明、戏剧冲突、肢体语言、配角的表演等多方面评选优秀演员。同学们结合演出情况,以《屈原穿越到我校》为题,想象会有哪些故事发生,请写一篇创新作文,不少于600字。

这一富有创新的前置性作业,既能让学生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举多得。

总之,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应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部编版教材特点进行,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及思维发展来设计。注重情境设置,推动探究学习、项目化学习,在重视积累型基础作业的同时融入能力训练的内容,力争作业个性化,作业类型层次化。合理有效设置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应试型作业与开放性作业,有效选择基础型作业、发散型作业、综合型作业、层递型作业、创新型作业等类型,改变传统的简单回答式、默写提问式、单线思维式、练习册模式化训练和作业类型。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数据、带着思考进入课堂进行深度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构建自我语文学习经验,发展高阶思维,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李纪云: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作者:陈乃云,安徽省滁州市第三中学高级教师)

[责编尹达]

猜你喜欢
前置性作业作业设计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高效课堂视角下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浅析
中职数学“前置性作业”的类型及其设计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探析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