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角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路径研究

2023-06-13 17:06闫华梅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初中数学

闫华梅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作业布置提出了新要求,要减少作业的数量,提升作业的质量,通过“少而精”的作业设计来帮助学生达到巩固知识、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本文论述“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在此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与具体实施路径,以期更好地发挥出作业的效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双减;作业设计

作业是学生习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合理的作业设计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巩固好学校基础,也能发展他们的学科素养[1].在“双减”背景下,要求广大数学教师要深刻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与要求,增强创新意识,优化作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起到提质减负的作用.

1 “双减”背景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面临的新要求

1.1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研究与探索“双减”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基于宏观角度来把握好具体的教育政策与要求,并围绕初中教育的特征,对现有教学模式加以改进,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更积极地融入数学学习中去[2].

教师要重视作业质量的提升,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角度出发,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路,促使其主动学习,自主分析,独立思考.

1.2 认真执行学校阵地原则

学校需主动发挥出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促使教学水平的提升.数学教师需遵循应教尽教原则,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优化作业质量,激发他们在校内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制参与课外培训的冲动.可采用集中讨论、专家讲座等措施,确定更务实有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需严守底线思维,从维护学生与家长的实际利益出发,落实好“双减”要求,做好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工作.另外,不仅要重视校本教研工作,也需要搭建一些有效的学习平台,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

1.3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把握准作业的性质

教师在充分研究“双减”政策的内涵后,围绕作业设计原则,将提高作业质量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使其能快乐学习,茁壮成长.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围绕最新的新闻热点来设计作业,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2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的意义

2.1 促使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减负

“双减”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广大学生减轻学业负担,使其能更好地发展.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比较固化,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唱主角,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另外,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明显加重,而传统数学作业以大量重复、相似习题的练习为主,占用了学生很多课余时间,导致素质教育沦为一句空谈[3].

基于此,对初中数学作业加以优化与改进,在“量”上进行控制,在“质”上加以提升,以少量优质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不仅能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而且也能充分发挥出作业的作用,真正达到提质减负的目的.

2.2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教师根据“双减”政策以及新课改要求,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角度来科学设计作业,尽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4].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他们只需花少部分精力与时间就可以完成作业.在此背景下学生有更多空余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另外,优化作业设计能够让教育评价导向更加合理,使学生得到正向激励,树立起学数学的自信心.

3 “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路径

3.1 把握好两个“量”的变化

长期以来为了提升中考成绩,初中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为重复大量的习题训练,学生只能机械地重复做作业,空余时间被挤占,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只好搁置一旁.由于学业负担过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双减”措施的出台要求数学教师要精心备课,提前做好教材研究工作,并分析班上学情,筛选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同年级的数学教师可共同备课,设计出每节课的教案.另外,数学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将教材上面的习题进行分类,针对学生实际挑选部分重点内容作为作业.

除了筛选书本上的作业题,数学教师可积极运用互联网平台,凸显团队力量,鼓励每位教师都去网络上搜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然后统一安排,让学生得到高效适量的作业训练.这要求教师进入题海中去淘金,而学生在岸上捡宝,真正做到作业量少质优,具有巩固性、启发性的特点,可以将学生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5].

3.2 设计趣味性作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的内容更多,难度也更大,比较抽象,有的学生很难适应,认为数学学习枯燥,难懂,时间一长学习兴趣会直线下降.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探究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趣味性作业.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做作业的重要动力来源[6].教师可引导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事物,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例如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为例,笔者讲完课后布置了一道生活化的趣味作业:选取家中某一物体作为坐标原点,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在此基础上形容其他物品的具体位置.比如,将电视作为坐标原点构建直角坐标系,再选取其他物品,如桌子、沙发,描述其具体位置.这类作业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富有趣味性,学生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学会从实践中应用直角坐标系知识.在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就能很快想到直角坐标系的应用,再借助函数图象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增加学习热情.

3.3 作业形式多元化,让学生做作业的热情更持久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热情,并实现双减政策下的作业提质减负目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注意作业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使作业更有新意、更有趣.当然,相较于常规传统的作业形式,这种作业可能在知识巩固效果方面要略弱一点,但是可以将学生从紧张压抑的学习气氛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对数学课充滿期待.另外,数学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来设计作业.

其中,对初一、初二学生作业要更倾向于趣味性,可设计一些故事类作业、游戏类作业,激发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对于初三学生,重点是复习之前的知识,因此,可设计单元复习类的作业小竞赛,因为初中生都有争强好胜心理,教师可利用这一点,让他们进行良性竞争.不仅能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也能让学生在趣味比赛中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3.4 根据差异化原则设计分层作业,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环境、性格爱好、学习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家庭成长环境对他们的思维以及学习习惯有最直接的影响[7].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在设计作业时避免“一刀切”,要按照差异化原则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做作业获得进步,体会成功的快乐.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难度方面的分层.教师从班上学生实际出发,将他们的学习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为各层次学生设计对应难度的作业.学困生主要需完成基础题,中等生在完成基础题的同时还需尽量做一些拓展题,优等生除了完成上述作业,还需思考一些拔高题,训练自己的思维.

二是数量方面的分层.对学困生,作业要尽量少,因为作业过多他们很难按时做完,容易敷衍了事,抄袭作业,从而导致作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对中等生与优等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设计一些自选作业,由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去做,这样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学生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3.5 能力拓宽,设计跨学科作业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还需探寻如何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数学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而且也与其他学科有着不少交叉内容.为此,数学教师应增强跨学科教学意识,设计一些跨学科作业,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跨学科作业并非将几门学科作业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将这些学科内容以及思维方式有机整合在一起,共同去解决问题.这类作业有助于锻炼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也能帮助他们巩固其他学科知识.

例1 如图1所示,有一束阳光照射到地面,已知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为70°,此时,我们在地面AB上放置一个平面镜CD,阳光通过平面镜反射后水平射出,那么,平面镜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DCB是多少度?

上述习题中涉及到物理知识,入射角与反射角大小相等,根据这一点就可以解决问题.

例2 洗衣房要想对白色衣物消毒,现在只有“84”消毒液,需要按1∶200的比例予以稀釋.现在需要配制这种消毒液4020克,那么,需要“84”消毒液多少克?

此题主要与化学学科相结合,涉及下列知识点:浓度=浓质浓液×100%.

3.6 设计实践探究类作业,寓教于乐

数学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感知数学与其他领域、生活的联系,并锻炼自己的数学分析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实践类作业、生活类作业,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价值,也能让他们在玩耍中做作业,增加做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 在“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学结束后,笔者布置了一道实践探究类作业,由各学习小组在课后完成.作业要求是根据所学的相似性的知识,测量某一建筑的高度,并制作设计方案.这里由学生自主选择测量目标,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度,也能确保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通过这次作业,学生就能明白同一时刻物体高度与影子长度成比例这一原理,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而且可以锻炼他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作业,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增强,也锻炼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学数学的热情,也培养了他们初步的科学态度.

另外,在每一章节结束后,笔者会安排一次周末选做作业,设计一期本章节内容的手抄报,内容可以是本章节知识的梳理,也可以说相关的数学史、数学名人故事等等.这类作业需要学生在课后去寻找资料,总结归纳,而且通过聆听其他同学的作业汇报,也能丰富学生自己的数学视野.

4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更多挑战与要求,但同时也有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载体.为此,数学教师应顺应新要求来布置作业,尽量减少作业数量,提升作业质量,积极整合各种资源,设计出更多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有趣的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热情,并让他们通过做作业将知识内化巩固.

参考文献:

[1]卞佳.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J].散文选刊:中旬刊,2022(6):22-23.

[2]吴崑.“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2(13):7-9.

[3]黄霖明.“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5):31-34.

[4]潘虹.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8):122-124.

[5]陈明.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7):17-19.

[6]王振爱.构建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框架,提高作业设计和评价的品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251-252.

[7]彭景妮.“双减”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J].西部教育研究(陕西),2022(1):56-57.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初中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