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链 ? 三练 ? 三炼

2023-06-15 16:10肖维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

肖维源

[摘 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实用性交流”在社会实际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高。目前,实用性交流的教学存在“不交流”“不实用”“不真实”等问题。为此,教师可从“三链”“三练“”三炼”这三个维度入手,优化教学路径,联结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展开实操性练习、真实性练习、综合性练习,使学生获得实用性交流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实用性交流;“三链?三练?三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0-0013-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界定是:“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从内涵来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涵盖两类语文实践活动:一是侧重于实用性文本的阅读活动;二是以实用为目的的表达交流活动(包括写作、说话和倾听)。

其中,实用性交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它关注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对语言的积累、构建与表现,侧重于语言信息的输出,聚焦真实的语言情境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进而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服务社会。

一、实用性交流的教学现状及审视

实用性交流在社会实际生活中使用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实用性交流“不交流”

实用性交流的教学注重社会的真实情境,强调学生的亲历、体验和参与,需要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行。但是,一部分教师怕麻烦,就直接教授交际知识和概念,没有关注实用性交流的本质指向。如“写新年祝福语”是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字词句运用”的内容。有的教师通过这道题来指导学生写祝福语的格式,以讲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祝福的知识,这样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教师并没有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也没有让学生将祝福语送给特定的交际对象,因此无法真正发挥它的交际作用。这样教学不但不能真正帮助学生掌握实用性交流的能力,反而会使他们失去交流的兴趣与意愿,将学习变成枯燥的知识传授。

(二)实用性交流“不实用”

实用性交流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积累社会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没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结,就失去“实用”的目的。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商量”时,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懂得商量的方式方法——“要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那么学生只是掌握一种策略性知识而已,在生活中不懂得怎样商量,因为生活中的商量是有被拒绝的可能的。要想让学生展开真实有效的交际实践,就要在具体生活实践中展开交流,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实用性情境“不真实”

语文新课标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 “教学提示”部分明确指出:“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真实情境是学生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在当下或未来会遇到的情境,需要学生运用语用经验去解决真实问题。可以说,没有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就没有实用性交流。一些教师设置的情境偏离本地、本校实际,不是过大就是失真。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学写倡议书”,一个教师设置情境任务为:社会上浪费粮食的现象特别严重,请你来写一份倡议书。这样的情境任务过大,交际对象虚无,学生只能空泛地说些大道理。如果缩小范围,聚焦学校的餐厅,针对日常生活中学生用餐的情况创设情境,那么学生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二、教学实施的优化路径

语文新课标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指出:“学习活动可以采用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融为一体。”因此,针对实用性交流的教学现状,教师可从“三链·三练·三炼”三个维度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实用性交流能力的提升。

(一)“三链”促交流

“链”就是链接,指的是将家庭、校园和社会联系起来,打破学习和实际生活之间的隔阂,使实用性、实践性、交流性成为一种可以被理解、感受和应用的学习方式。

1.链接家庭生活

家庭是一个人出生后的温暖港湾,是学生最初的乐园,也是他们发展的摇篮。家庭环境是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学习的知识如果能与家庭生活相链接,则易于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时,教师设计预学单,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采访,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

首先,学生完成预学单,重点关注家庭成员的职业。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不同的职业,并进行思考:“我未来的职业选择是什么?”其次,教师提供一份采访单,以便学生明确课前采访的任务。在采访中,要思考:“对这份职业,你是否喜欢?如果不喜欢,请你说说为什么。你想做什么职业?理由是什么?”最后,通过拍摄视频来展现家人的职业情况。

“长大以后做什么”只有在了解职业之后,才能有更好的交流。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预学单,链接了家庭生活,为学生“长大以后做什么”的口语交际做了知识上的储备,让交流贴近生活,有了实际的意义。这也符合语文新课标提出的理念。虽然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大量的概念、知识,但要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还需要借助家庭生活的经验。

2.链接学校生活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将学习与校园生活相链接,能提高学习的真实性、可信度,能起到推动、促进学习的作用。一位教师执教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写通知”这一应用文时,先通过链接二年级《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创设“动物小学为庆祝三八妇女节,当天下午要在学校操场进行文艺表演,邀请各族族长前来观看,让狗熊侍卫发布通知”的情境。在任务推进中,学生发现狗熊侍卫通知书中的不足,明确了通知该“怎么写”。接着,教师又将通知与留言条做比较,加深学生对通知范式的理解。然后,教師再链接校园生活的三个场景:(1)三(2)班决定本周六下午2:00组织全班同学前往科技馆参观;(2)啦啦操的花球已到,学校大队部要求各班班长今天中午12:30到仓库领取花球;(3)学校要招聘两名校外社团辅导老师,有特长的社会人士或家长可以到校长办公室报名,截止时间是2月22日晚上8:00。学生任选其一练写通知。最后,回到校园真实生活,要求学生替老师写“召开家长会”的通知。可见,教师将写通知的教学从传统的课堂模式转变为充满活力、有趣且富有创意的校园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体会到校园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写作的乐趣和交际的成就感。

3.链接社会生活

学习不仅是理解掌握抽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在复杂的实践中将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与运用知识,并发挥出知识最大价值的活动。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时,有一位教师就链接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板块一:链接社会现象,引出“新春佳节,到底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的话题。

板块二:链接社会生活,召开听证会。要求学生以政府官员、社会民众、烟花厂商、民俗专家等不同身份,发表自己的意见。

板块三:召开问题协商会,各方尝试换位思考,再次协商形成方案。

上述课例,教师以“听证会”的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具有社会生活的特点。这种模拟的真实,让学生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产生要为群众发声的内驱力,产生表达的欲望,进入“意见不同怎么办”的交际场景,触发真实的表达。实用性交流中有许多主题都可以紧扣当下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社会。

(二)“三练”强能力

要达成实用性交流的目标,就要不断地练习,但又不是重复的、无意义的练习,而是有目的的练习。实用性交流学习,重在生活中应用。因此,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练习。

1.实操性练习

实操性练习,是指以实际训练为主的练习。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内容、方法,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实践。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学写倡议书”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关注校园中不文明的现象,写好倡议书,并到低年级去宣传。这样的任务,促使学生仔细观察学校的不文明现象,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同时,使学生认真讨论倡议书的格式和写法,自觉地撰写倡议书。倡议书写好后,教师为学生牵线搭桥,让学生到学校低年级各个班级去宣传;同时,让学生以班级的名义写一份倡议,张贴在校园的宣传栏里。这样,使交流产生实际意义,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样的实操性练习,学生感受到倡议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功能,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蓄积了主动表达的动力,提高了实用性交流的能力。

2.真实性练习

实用性交流的学习,应立足生活,注重实用,凸显语文学科的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例如,笔者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写信”这一习作时,根据习作要求,结合学校与新疆拜城县察齐尔镇中心小学联谊的情况,创设“我给新疆同学写封信”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与对方学生一对一做笔友。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掌握书信内文的规范格式、信封的书写要求,同时关注如何用邮票将信寄出。新疆学生的存在无疑是真实的,学生的书写内容和情感沟通都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情况。这样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将教材的写作内容转变为学生可以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载体,达到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目的。

3.综合性练习

综合性练习着眼于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编排了“辩论”这一内容。教材曾在三年级下册安排过“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六年级上册安排了“意见不同怎么办”的内容,分别对围绕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沟通时的态度提出了要求。辩论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要求:“听出别人讲话中的矛盾或漏洞。抓住漏洞进行反驳,注意用语文明。”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五个板块:一是赛前观战,营造氛围;二是轮流陈述,指导听出矛盾;三是提供支架,指导文明反驳;四是学以致用,实战演练;五是总结经验,反思提高。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课上进行听、说、写以及实战演练。教师积极组织多方互动,采取多种方式,如现场点评、观众助威、举牌支持等,大大提高了课堂练习的强度,使得这一实践性极强的实用性交流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三)“三炼”强素养

“炼”是指在实用性交流任务群的学习中,用心磨炼、反思提炼、不断锤炼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用性交流任务群学习中,通过链接三个情境的场域、三种练习的实践,引导学生“炼”得能力提升与素养发展。

1.“炼”得生活交际的情感体验

实用性交流是学生在家庭、校园、社会中为处理实际问题进行的交际沟通,联结的是具体的日常生活,因此能丰富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写“留言条”这一内容,教师可创设家人不在家、同学不在家、老师不在办公室等情境,让学生练写留言条;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通知”这一内容,教师可设置学校开家长会,替老师写一份召开家长会通知的任务;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写“寻物启事”这一内容,可创设东西丢了的情境,请学生来写一写寻物启事;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即兴发言”等,都可通过创设个人生活、校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思维等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从而获得交流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分享与交流对生活意义的理解,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2.“炼”成适应社会的综合素养

社会适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行为过程,涉及个体如何与外界环境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外界的挑战。在实用性交流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学会文明交往,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生活、表达生活。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学写策划书”,具有很强的社会交际性。策划内容中最重要的是“活动分工”和“活动流程”两部分,一定要请合适的人来承担。“活动分工”中的“节目统筹”相当于总负责人,要求协调能力强,有大局意识;负责“会场布置”和“道具准备”的人,需要细心、周全……如此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才能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完成这些社会性很强的表达任务,学生不仅可以逐步适应各种交际环境,还能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能够应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复杂情况。

3.“炼”就积极负责的人生态度

实用性交流是适应生活、服务现实的,富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学生在贴近现实生活交流的场景中学习,不仅习得了交流的能力,更涵养了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品格。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劝告”、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安慰”、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学生在进行实用性交流时,要避免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的不良语气,要注重交流内容的真实性与交际语言的真诚性,形成文明、真诚、友善、踏实、负责的态度。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应用性、实践性、生活化的学习。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主动链接生活、多维练习,才能形成为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的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荣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游伟.在实践中学习辩论:六下“辩论”口语交际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 2020(Z1):51-52.

[4] 张坤炽.从情境应用到生活运用: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学写留言条》的教学为例[J] .小学教学参考,2018(16):70-71.

[5] 蔡海蓉.从情境走向生活:“学习写通知”教学[J] .小学教学设计,2019(7):16-17.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