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视域下云南省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6-17 05:50赵雪松刘大鹏
对外经贸实务 2023年5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跨境电商

赵雪松 刘大鹏

摘要:跨境电商和产业集群的融合发展是新發展格局下我国解决外贸增长乏力、产业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也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为跨境电商和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提供了区位条件,自贸区制度创新和聚集扩散效应深化和扩大了二者融合发展的程度和范围。云南省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融合发展机制尚未形成、自贸区效应尚未充分发挥等因素制约,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应充分利用云南自贸区设立的机遇,提升区域经济供给需求水平,形成完善融合发展动力机制,促进产业集群和跨境电商的融合发展,推进云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云南省;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跨境电商是对外贸易的新模式和新业态,也是我国外贸创新发展的新兴力量。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即使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其发展态势仍稳定向好、持续增长。据统计,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14.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13.6%,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36.32%。疫情期间,跨境电商由于拥有供应链多元化、柔性生产、个性化单品研究、无接触销售与配送、VR 实景营销推广等线下贸易无法比拟的优势,实现价、量逆势上扬。近年来,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创新性的产业组织形式,正成为提升中国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路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引领和支撑作用。产业集群既有利于提升区域GDP 及人均GDP,也有利于通过提升市场竞争优势、成本竞争优势及技术创新优势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因而产业集群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持续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支持传统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国家“十四五”规划也提及,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重视实体经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同时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既是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内在要求,又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鲜明特征。

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沿海内陆沿边全覆盖态势。自贸试验区是我国高水平改革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自贸区通过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开放、制度创新等成为地区经济要素和产业集聚区,又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和增长极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容量扩大等带来显著正向效应。研究表明,自贸区对内陆地区经济效应要大于对沿海地区的经济效应,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总量不高、产业外向度较低、产业聚集能力不强,国际贸易基础薄弱,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能极大提升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及产业聚集的潜力。

一、自贸试验区对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

(一)自贸区制度创新利于两者深度融合发展

自贸区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推进市场化改革,对标国际市场运作规则和标准。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会加快和深化产业集群和跨境电商融合发展。一方面,自贸区通过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放松金融管制、转变政府职能消除区内要素流动壁垒,促进要素市场发育水平提升,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效率,从而加快融合发展速度,加深融合发展程度。另一方面,自贸区的设立从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两方面深化二者的融合发展。需求拉动方面,自贸区设立增加了区内的进出口、投资和消费,扩大了市场容量和规模;供给方面,自贸区带来了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聚集,增加了产业融合要素的供给。需求供给共同作用推进跨境电商和产业集群从信息、技术到产品和服务,以及产业和市场的全方位融合发展。

(二)自贸区区位特色利于产业群集聚,提升跨境电商的发展空间

我国自贸区空间规划和功能布局突出区域和产业协同发展,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区位条件。首先,我国设立的自贸试验区均在各省市的省会(中心)及辅助城市划定一定区域的自贸区片区,突出各片区功能定位特点及片区之间的协同发展。自贸片区的定域性从地理空间上为二者的相互渗透、交叉、重组提供了客观地理条件。其次,自贸区产业规划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和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在前4批18个自贸区中,多数自贸区规划有跨境电商及不同类型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这为自贸区内跨境电商和不同类型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提供了空间上聚集的平台。这一方面可以促使自贸区内产业集群通过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打造外向型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又可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实现区域跨境电商生态圈的构建。

(三)自贸区政策优势利于两者融合效应的辐射与扩散

相关研究发现,自贸区的设立首先带来生产要素的聚集,进而发生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溢出效应”,使地区城市群产业分布和分工更加成熟,从而推动地区空间优化和协同发展。这意味着自贸区设立不仅能促进区内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也有利于周边地区产业集群的融合发展,从而在地理空间上及产业结构上扩大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范围。另一方面,自贸区与设立城市的其他经济功能区(包括跨境电商综试区、高新区、经济高发区、出口加工区等)以及自贸区各片区之间的联动协同发展也会直接或间接带动地区跨境电商产业与传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二、云南省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现状

(一)云南省跨境电商发展前景可期

1.云南省跨境电商底子薄、起步晚,但发展趋势良好。自2018年起,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德宏)跨境电商综试区、中国(红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试验片区在云南省相继落地,为云南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政策空间、高层次运作平台及配套政策,云南省跨境电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云南省商务厅统计,2019年云南省跨境电商交易额1.03亿元,2020年云南省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实现报关单量1319.47万票(件),进出口额13.53亿元,是2019年的13.13倍,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1年,云南新增2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口岸全覆盖,跨境电商交易额达56.47亿元,同比增长317.4%,2022年1-7月,云南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38.5%。

2.贸易品类日益增多,贸易区域不断拓展。云南省跨境电商呈现出贸易品类集中度逐步提高,贸易伙伴日益多元化的特点。据统计,2019—2021年云南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品类主要为含糖类食品饮料、化妆品、长粒米,其中化妆品进口数量逐年递增;出口品类主要为麟虾皮、饰品、纺织制品。2019—2021年云南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来源地主要集中在泰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缅甸等国家,欧洲的波兰、法国等进口额逐渐增加;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东盟、东亚、欧洲、美洲等。

3.云南省跨境电商由传统模式向新业态不断平

移。云南省已开展直邮直购、网购保税、国际邮快省域外经贸件、跨境电商B2B 出口、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等全业务模式,并打造了国际邮件、商业快件、跨境电商“三场合一”“同场作业”新模式,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迅速。海外仓不仅有效缩短订单响应时间,降低整体物流成本,还有利于出海企业品牌推广、多元化服务、本地化经营等。越来越多云南企业开始利用“直播+短视频”新零售模式,扩大优质产品影响力。

总体而言,尽管云南省跨境电商规模总量依然较小,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模式有待创新提升,但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产业政策以及生态圈建设都在快速发展完善,云南省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巨大。

(二)云南省产业集群特色突出,综合实力有待突破

云南省产业集群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但近年来发展迅猛。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第一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烟草、花卉以及高原特色蔬菜等产业。其中烟草产业集群产值全国排名第一,花卉产业集群全国排名第四,高原特色蔬菜全国排名第六。第二产业集群除传统能源、冶金及稀贵金属外,近年重点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光伏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起点高,规模大,发展快。第三产业集群,如文旅、康养等尚处于培育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产业集群聚集区域来看,云南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昆明、曲靖、玉溪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状况。从发展特点看,云南省产业集群总体上仍处于中低发展阶段,产业集群发展仍较大依赖于资源禀赋优势和政府政策,尚未形成完整市场驱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外向度较低,还不能满足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需求。

(三)云南省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现状

云南省近年积极出台政策鼓励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构建融合发展机制体制。2019年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提供进一步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提出打造云南产品品牌,构建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构建覆盖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和线上线下交易体系,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知名品牌。2022年出台《“十四五”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规划》,提出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新业态,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同年出台《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充分发挥云南位居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ECP)市场前沿的优势,合理布局产业链,重点支持发展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等跨境电商产业。

在政策支持下,云南省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初具规模,发展速度较快。一方面,部分外向型产业集群,如花卉产业集群、高原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开始与跨境电商进入渗透、交叉阶段,逐步形成“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平台+海外市场”的新业态,三者紧密联系,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跨境电商平台也逐渐开始深耕云南市场,与优势传统产业集群深度合作,强化补充跨境电商生态链,逐步完善跨境电商生态圈。总体而言,云南省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在发展水平、动力机制等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三、云南省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融合发展

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全国中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明显。尽管产业集群会在经济落后地区产生,但较低的经济规模和不平衡的地区经济发展,会从消费、投资、对外贸易等方面限制产业集群和跨境电商行业的融合发展。云南省跨境电商和产业集群还处于发展阶段,规模较小、层次较低,融合发展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以及市场条件相对受限,融合发展在深度和范围上较为有限。

(二)传统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较慢,转型动能不足

云南省传统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设备设施联网率、数据采集率、工业软件普及率等都不高,工业大数据挖掘和综合利用能力还无法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数据驱动的网络化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还未形成,企业整体数字化水平较低,影响了数字化转型的效果,也不利于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

企业方面,云南省多数企业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在设计、研发、制造、生产、运营等环节的价值链赋能尚未实现,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带动作用还不足,融合创新能力也不足。中小企业数字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还不充分,对工业互联网应用和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受制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云南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动能明显不足。

(三)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发展不成熟,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

随着产业集群和跨境电商的融合发展,我国已在珠三角、长三角乃至中西部地区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出口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如深圳电子消费品、杭州服装、宁波小家电、川渝汽摩配等。这些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具有产品创新,向差异化、高附加值领域渗透等特点,既带动当地大外贸产业发展,又能较好满足国际市场差异化需求,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云南省由于产业聚集程度不高,对于目前跨境电商热门品类(如服装、饰品、家居用品等)无产业链供应链支撑,还未形成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目前有代表性的鲜花、翡翠、永生花等“云品出海”跨境电商产业集群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需完善跨境电商产业布局政策,积极实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产业体系延链、补链、拓链、强链战略,并积极抢占市场先机,打通双向开放通道。

(四)融合发展动力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从技术、产品服务、市场等方面动力机制看,云南省尚未形成高水平的技术转化和技术共享机制,产品服务出口以原材料、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目标市场相对集中,市场规模不大。从体制机制上看,云南省市场发育水平相对较低,营商环境有待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机制对融合发展的作用及效应。另一方面,政策规划对推进二者融合发展还缺乏顶层设计及系统推进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措施。

(五)自贸试验区产业融合发展效应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自贸试验区是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平台,能拓宽产业融合发展的速度、深度和范围。云南自贸区自2018年9月设立以来,在贸易促进、招商引资、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其产业融合发展的效应尚未完全发挥出来。一是自贸区产业政策规划还未深入研究二者融合发展机理,主动、有意识、系统性地创造融合发展的条件。二是自贸区经济“溢出效应”未完全发挥出来。自贸区各片区之间、自贸区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联动协同发展尚未深入推进。

四、云南省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对策分析

(一)加快传统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促进实体经济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跨境电商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平台和推手,通过跨境电商数字新技术、数字平台对传统产业(集群)进行全链条、全方位改造,有利于提升传统产业(集群)全要素生产率,也有利于优化传统产业集群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传统产业集群运行效率。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云南省促进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集群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协同联动,优化融合发展环境。其次是聚焦省内重点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云南省应通过对花卉、高原特色蔬菜、烟草、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在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升,促进重点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及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发挥对全省的标杆引领作用。

(二)加快构建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提升跨境电商产业价值链

首先是積极发展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新兴数字产业,依托昆明、德宏、红河跨境电商综试区,推动建设跨境电商平台经济示范区,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跨境电商平台,重点打造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其次是延长跨境电商产业链,引导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以数字信息技术为依托,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升产业价值链。再次是大力发展出口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推进跨境电商和传统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创新融合发展的业态及模式,以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向差异化、高附加值领域渗透为引领,强化创新链整合协同、产业链协调互动和价值链高效衔接。

加强跨境电商与云南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云南区域 RCEP 市场前沿优势,重点支持发展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等高原特色农业跨境电商产业。探索边境县(市)通过“互市贸易+跨境电商”的模式将特色农产品如茶叶、蔬菜、中药材销售到东南亚国家。鼓励企业产品通过有机认证,将“绿色食品品牌”通过跨境电商推广到全世界。探索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制造业进入跨境电商领域。利用云南作为翡翠及有色宝石原材料和成品营销基地,探索缅甸源头加工玉石,通过直播平台跨境销售成品的新兴模式。

(三)积极构建融合发展动力机制

从技术、产品及服务、市场、人才等方面积极构建融合发展机制。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相关技术,以高水平的数字技术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采用新技术提升跨境电商通关便利性和完善监管体制。产品及服务方面,一是运用新型商业模式创新跨境电商业态,运用大数据、地理位置服务(LBS),开展各类营销活动,加强社交/直播等跨境电商模式发展。二是探索利用本土企业不太熟悉,但在中东欧、俄罗斯、韩国等新兴市场具有较大潜力的跨境电商平台,如 Allegro、Joom、Frugoo等区域知名平台,开辟出口新市场。三是用足区位优势,充分挖掘、深耕东南亚跨境电商市场,加快推进与东南亚 Shopee、Lazada 等头部电商平台合作,吸引跨境电商企业落户云南,设立面向东南亚、南亚跨境电商区域总部。四是依托云南高等教育资源,打造“高校+企业+平台”产教融合项目,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孵化模式,培育高质量人才。

(四)充分发挥自贸区融合发展效应

一是充分利用自贸区产业聚集效应,按照自贸区各片区重点规划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和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如昆明片区可重点打造高端制造产业集群、航空物流集群与跨境电商;红河片区可重点打造加工贸易集群、跨境旅游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德宏片区重点打造跨境产能合作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模式。二是充分发挥自贸区制度创新效应,依托自贸区各片区及自贸区与其他经济特区的协同发展机制,促进融合发展。三是充分利用自贸区对周边区域的溢出效应和带动效应,创新性推动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和科企融合,扩大辐射范围,更好发挥自贸区融合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学超,戴明锋.疫情冲击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研究[J].国际贸易,2022(2):32-38.

[2]刘世锦.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2007-2008)[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

[3]李芳,杨丽华,梁含悦.我国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9(2):68-82.

[4]严厚雁.外向型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模式、困境与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6(12):81-84.

[5]赵雪松,罗美娟.我国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21(7):40-42.

[6]尤文龙.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20.

[7]张军,闫东升,冯宗宪等.自贸区设立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动态视角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11):125-133.

[8]孙海波.西部内陆自贸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22.

[9]崔庆波.边疆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发展的逻辑、成效与趋向[J].云南社会科学,2023(1):60-70.

[10]亚马逊,财新智库. 2022 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产业集群白皮书[R]. 2022.

[11]黃茂兴.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3-30(001).

[12]张幼文. 自贸区试验与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J].学术月刊,2014(1):11-19.

[13]毛艳华. 自贸试验区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J].经济学家, 2018(12):47-56.

[14]邢孝兵, 雷颖飞. 自由贸易区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 开放还是改革?[J]. 国际商务研究, 2019(4):55-65.

[15]王爱俭, 方云龙, 于博. 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传导路径与动力机制比较[J].财贸经济, 2020(8):127-144.

[16]刘秉镰, 王钺. 自贸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来自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准试验的证据[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9):65-74.

[17]王恕立, 吴楚豪. 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吗[J]. 国际贸易问题, 2021(6):17-31.

[18]刘秉镰, 边杨. 自贸区设立与区域协同开放—以京津冀为例[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9(1):90-101.

[19]张红霞, 葛倩倩, 卢超. 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J]. 统计与决策, 2022(1):90-94.

[20]杜永红. 内陆自贸区产业聚集对策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跨境电商视域[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8):123-128.

[21]陈肖,王彦梅,王瑞华.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8):6-7.

[22]张夏恒.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全产业链集聚的价值、要点与思路[J].当代经济管理,2022(1):76-80.

[23]刘鹤.我国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发展:影响因素与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9(2):65-68.

[24]李文辉.黑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对外经贸,2018(11):26-27.

[25]王东波.何明慧佛山市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广东经济,2018(5):64-68.

[26]严厚雁.外向型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模式困境与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6(12):81-84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