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复查提示癌转移?别慌!可能“误诊”

2023-06-17 08:19于荷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3年6期
关键词:裕民原始记录误诊

于荷

专家支持 何裕民

很多癌症患者在复诊时,尤其是影像学检查后的结论,最怕看到的几个字一定是“复发”或者“转移”,但其实临床上存在很多“主观题”,任何一方面出现偏差对患者而言结局都可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先别慌,别先自己把自己击倒。

影像报告不等于“临床診断”

本刊记者:影像报告可能是最先提示问题与否的关键,所以很多癌症患者拿到报告后,如果有提示“异常”,马上就像被判“死刑”一样,您怎么看?

何裕民:首先要清楚一点,“影像诊断”不等同于“临床诊断”,不是光靠影像的结论就能定性的。

我有一个患者在复查胸部CT时,发现右肺下叶有一个新增结节,影像科给出的诊断是:结合病史,考虑ca转移灶可能。确实,这样的诊断结果,放在任何患者身上都是无法接受的。我当时看着诊断报告,“转移灶”三个敏感字眼赫然纸上,我又拿来影像片细细分析,并与她之前的片子作比对,这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结节,但我的第一判断感觉并非诊断报告所写,不太像是转移灶。于是建议她先观察3个月,不必急着动它,仍然延续之前的治疗方案。

患者当时纠结万分,害怕再等等癌肿发展迅速,到时就来不及了。见此,我细细与之分析,排除转移可能。3个月后来看诊前,她去做了穿刺活检,结果并没有见到癌症转移的证据,这也证实了我此前的判断。其实,像这种情况临床上并不少见。

看病别只带报告,带上影像片

本刊记者:那么,是影像报告骗人了吗?

何裕民:不能这么说。影像片是反映患者检查部位的具体形态和病理解剖特点的最原始记录,而相应的“影像诊断”是影像科医生对这张原始记录的文字解读,并不是说不信任影像科医生,也不是说他们分析的不对,而是这其中存在着很多主观因素、不定因素。同一张片子,由不同的影像科医生来解读,所得出的“影像诊断”不一定会完全相同。

作为一名医生,不能一味地依靠别人的诊断结论,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从而才能采取更合理的治疗措施。这也是我的门诊中一定要患者带好影像片,而不能只带诊断报告的原因!也提示大家看其他疾病时,也是要带着最近拍的片子去。

观察评估是必要过程

何裕民:在此,我也要提醒癌症患者,要理智看待“异常”的复查结果,别急着做决策,在草木皆兵的状态下,容易选用错误的措施。此时好好观察评估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可以避免很多误杀、误治,必要时也可以到其他医院重新复查、专家会诊。

本刊记者:谢谢何教授的提醒,我们下期见!

何裕民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民生肿瘤诊疗中心首席专家、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医内科学”的学术带头人。

猜你喜欢
裕民原始记录误诊
周裕民
毛泽东:匡裕民受了一惊,蒋介石丢了一县
荀子的经济思想
计量检定中原始记录的重要性
眼眶组织淀粉样变易误诊临床分析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
关于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磁共振表现以及漏误诊研究
老年人梅毒抗体阳性诊断梅毒易误诊原因浅析
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研究
模板化原始记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