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理念下大单元教学评价设计要略

2023-06-19 16:10姚瑶
江西教育B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新课标素养

姚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学习任务群的理念,引领学、教方式的变革。学习任务群的落地需要大单元做支撑,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大单元教学与自然单元教学有所不同。它从真实生活出发,整合、优化单元学习内容,整体规划单元学习方案,建立起目标与任务、主题与情境、过程与评价之间的紧密联系,努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新课标”认为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因此,将评价嵌入大单元教学的全过程可以改进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提升学科育人品质。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聚焦“评什么”“怎么评”“怎么用”,让评价在大单元教学中起到定标领航、联合助航、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定标领航:“卷入”学习主题

(一)定评价起点,“卷入”学习主题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过程性评价应统筹安排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立足重点,关注各个学段的水平进阶。”教师应综合评估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及与本次学习相关的经验,精准定位大单元教学与评价的起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让学生体会风趣幽默的语言,意在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单元编排遵循学生语言审美能力的发展规律,“风趣幽默的语言”是新鲜、生动、优美基础上的智慧语言。为更精准定位评价起点,教师可以通过访谈话题单进行前测摸底(如表1),得出学情评估:学生对幽默的人和事充满了兴趣,但对幽默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好笑层面,语言鉴赏能力和表达运用能力较弱。因此,在进行这一大单元的教学评价时,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与初步运用幽默语言上。

(二)定评价目标,“卷入”学习主题

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习内容,匹配相关任务群,研读任务群在此学段的目标要求、学习内容、教学提示等要素,以素养导向确定学习主题,确定单元目标,预设评价内容。单元评价前置,可让教师明确学生要掌握的关键知识和能力及掌握的程度,也可以使大单元教学有方向、学习任务规划有依据。教师依据本单元内容及学习资源,确立单元学习主题为“幽默养成记”,将其与“文学阅读及创意表达”任务群匹配。研读任务群理念及教学目标后,教师设定以下单元评价目标:1.能找到课文中风趣幽默的语句,理解谐音、修辞、自我调侃等的特点;2.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阅读感受;3.能看懂漫画的内涵;4.能描述漫画内容,联系生活写清想法和启示。

(三)定評价维度,“卷入”学习主题

单元“核心知识能力”可划分为理解、记忆、分析、应用、创造、评价几个维度,符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对认知层级发展的要求,符合了人的发展需要。传统纸笔测试适合初级认知水平(理解、记忆、应用),高级认知水平(分析、评价、创造)更需要表现性评价。教师先将“单元核心知识能力”的评价内容进行划分,然后把兴趣与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融入不同维度的评价内容中,再具体设计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会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教师明确了“评什么”的问题,能让评价在大单元教学中起到领航作用。笔者将本次教、学、评内容,进行六个维度的划分(如表2)。

二、联合助航:“嵌入”真实情境

(一)在多样评价方式中“嵌入”真实情境

“新课标”倡导“过程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大单元教学创设真实大情境,以大任务链接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过程性评价应对学生学科思维能力、调动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并促进能力的提升。教师设计“怎么评”的路径,让评价过程及结果可视化。评价方式需突破单一纸笔类,应融合听说实践、实验操作、主题演讲、情境测试、项目学评、展示述评等丰富的表现形式。教师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告知学生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倡导学生评价、协商,可实现“评价即学习”。基于此,教师应在“幽默养成记”学习主题下,创新多种表现性评价方式(如表3)。

(二)在多元评价主体中“嵌入”真实情境

“新课标”强调,过程性评价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多元主体评价会带来多向互动所呈现的评价结果。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评价主体作用,互相合作协商,发掘自身潜能,提升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在“幽默小剧场”任务中,师生及家长都是受邀观众,依据评价量表打星并交流评价理由(如表4)。这样的评价结果更科学、客观、全面。教师能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个性特点,评估任务完成情况,考查学生学习的品质发展及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在多方评价中“嵌入”真实情境

“新课标”提倡,在过程性评价要拓宽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表现纳入评价范畴,着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能力。在“幽默颁奖礼”任务中,师生依据“欢乐小剧场”评价结果,评选出“最佳幽默节目”等七个奖项。真实情境中的评价全面展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水平、综合能力、个性特长,让语文知识与生活知识融合,让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让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融合。

三、保驾护航:“渗入”核心素养

(一)在评价表现中“渗入”核心素养

“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能力进行评价与指导,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关照学生的表现,借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及时纠偏,有效推进学习进程。“幽默名人馆”任务中,教师设计了“五指排行榜”评价单(如表5)。学生在评价中提出了“大拇指肯吃苦,只有它最有用”“中指养尊处优,无啥用”等片面的观点。教师适时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引导他们理解拟人、夸张等表达方式,使他们达成“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才有力量”的共识,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二)在评价调整中“渗入”核心素养

“新课标”强调,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评”是为了确保学生能获得知识、迁移运用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评价明晰无法达成的教学目标,及时复盘调整。“审美创造”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理解、欣赏及语言表达的真实水平,及时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创造能力。在“幽默创作屋”任务中,教师设置评价标准(如表6)。学生互评后发现无法达到“写出联系生活的思考”这一标准。他们认为在交流两幅漫画后,大家习作中运用的生活事例相似,缺乏自己的思考。他们建议寻找其他漫画作品来完成习作。师生调整学习内容及评价标准(如表7)。调整后,学生的习作有了更多创意表达。

(三)在评价增值中“渗入”核心素养

“新课标”指出:“应重视增值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教师保障“怎么用”的效度,能让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持续进步。评价应关注个体成长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以“快照式”转变为“手账本式”,记录学生成长,让学生发现进步,以自我认同来促进自身发展。本次大单元教学后,师生将访谈话题单、思维导图、习作、剧本、颁奖词、评价投票单、演出照片视频、摘抄感言等进行整理呈现。学生分析过程性资料,填写“增值性评价记录”(如表8)。小组成员交流学习收获及反思,在自评与互评中发现优点潜能、缺点不足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利用评价来观照学生语言理解、积累、梳理与整合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培养他们有效沟通的能力,促进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总之,评价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更理性、更科学地观照大单元教学。教师要以评价促进课堂模式变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落实学习任务群理念打开一扇窗。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教师应新课标素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