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式”破“两化”多种形式设计板书

2023-06-20 02:13胡竹飞
小学科学 2023年14期
关键词:板书设计科学素养小学科学

胡竹飞

〔摘    要〕  科学研究表明:在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中,视觉信息约占75%。而板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视觉向学生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一种方式。但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往往把目光集中在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环节,容易忽视设计板书、书写板书,平常的科学课堂时常出现板书缺失或者不完整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对板书忽视和对粉笔字训练缺失,加上快速发展的多媒体操作又非常便捷,教师自然而然就忽视了设计板书。其实,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好板书,可以刺激学生通过视觉获取更多信息知识,可以通过文字、图表等形式,收集实验数据、体现实验论证过程,可以通过导图形式推动学生思维进阶。教师可以将黑板的书写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设计与绘制,使其思维可视化,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小学科学;板书设计;科学素养;思维进阶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4-0004-03

板書的基本任务是围绕学习目标,遵循学习规律,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师的导学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概括科学观念、呈现实验探究步骤、促进师生互动推动思维进阶、启发学生思考发挥学习主动性的目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小学科学板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板书屏幕化

近几年,小学科学得到蓬勃发展,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精彩纷呈。然而,板书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现代化媒体的运用,加上希沃、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便捷、画面精美、简单易操作,教师更倾向于把板书内容融入课件,板书愈加受到冷落。“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板书的屏幕化问题日趋严重。

(二)板书随意化

小学科学课堂以探究活动为主,课堂生成性强,教师无法精准预设板书内容。所以在课堂上,有些教师往往会请学生回答活动过程及成果,学生说什么,教师写什么,到最后导致板书内容缺乏逻辑性、完整性。还有些教师觉得学生的答案不够精准,干脆不板书。板书随意化问题在日常科学课中随处可见。

二、小学科学板书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教师主观原因

清晰优质的板书需要以优美的粉笔字为依托,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师对自己的粉笔字不自信,尤其是年轻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软件,熟悉其功能,却疏于练粉笔字。所以他们主观上不愿手写板书,导致板书淡出科学课堂。

(二)教师客观原因

科学学科的备课环节较为复杂,需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具、备课件,花费精力较多。这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并没有把备板书作为必要环节,忽略板书设计环节。加上在黑板上用粉笔书写,本身费时费力,有时还不能呈现想要的效果,而多媒体可以采用图文形式精彩呈现。这导致教师客观上忽略板书的设计及书写。

(三)教师缺乏“学生观”

教师一直觉得板书设计是自己的事,板书书写也是自己的事。其实,科学课堂以活动为主,课堂生成性强,课堂上又有师生、生生研讨环节,研讨之后得出的观点往往适合呈现在黑板上。但正是因为教师缺少将黑板给学生使用的意识,所以没有及时书写思维碰撞的结果,不知不觉间,板书就被忽视了。即使部分教师有设计板书的意识,也没有想到将黑板的使用权交给学生。

三、多种形式破解小学科学板书存在的问题

板书可以揭示科学概念、思维逻辑、实验原理、剖析现象,揭示本质,得出结论,但由于以上原因导致板书“两化”现象严重。其实,科学课的板书设计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根据课的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板书。本文将选取教科版教材中的内容,介绍四种板书的形式。

(一)概括式:囊括知识要点

板书,是课堂内容的浓缩,是教学内容精华所在,能囊括整堂课的知识要点。它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用简洁的文字,将科学概念、学生的猜测、提出的问题、实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等,书写在黑板上,呈现在学生面前。

如设计教科版四年级上册《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的板书,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板贴,省时省力,又可以循环使用。一上课,教师先板贴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再让学生经历咀嚼馒头、吞咽馒头的实践活动,感知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然后经过食道吞咽到胃里的过程。教师随即贴好口腔图片,同时板贴“口腔”这一词汇,追问学生:食物在口腔中经过咀嚼变成什么样的状态?学生回答:小碎片。教师即板贴“小碎片”,之后启发学生回顾整个过程,感知馒头所经历的消化器官及在这些器官中的变化。以实践活动、微视频、纸质阅读资料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食物在体内的逐步变化,并根据学习的节奏,逐步在黑板上贴板贴,使板书完整。

当一堂课的知识容量大,类似《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这样的课,就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整堂课的知识要点,采用板贴的形式,简洁又直观地呈现在黑板上。

每周科学课的节数并不多,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往往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要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如果在黑板上书写,不但一块黑板不够用,而且书写费时、绘画不够漂亮的问题困扰着一线教师。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在电脑中绘制思维导图,将整个单元的知识汇总,还可以插入学生实验时的照片,概括总结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及过程。

(二)论证式:展现探究过程

板书,不可能一上课就写好,一般都是教师一边上课一边书写,在整堂课中慢慢补充,慢慢完善,使之完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师生整堂课中探究、研讨、论证的过程进行总结梳理,将探究、论证、思维等过程可视化。

大部分科学课都设计有学生探究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实践之后,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科学观念、总结探究过程,论证自己的猜想,从而学会一般的探究过程。可以让学生融会贯通,在总结的过程中习得基本的探究技能、学会论证的过程。

(三)进阶式:推动思维进阶

板书,不仅仅局限于在黑板上用粉笔书写,还可以通过新技术来设计。比如,可以临时书写并修改内容的磁吸式板贴;可以及时记录学生汇报内容的希沃白板;可以根据课堂生成进行书写的在线思维导图;可以及时记录并收集实验数据的电子表格;等。这些都可以将学生的精彩回答、实验数据等书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黑板上的科学词汇发现科学本质理解其中的科学规律。

如,在执教教科版三上《我们来做个“热气球”》时,让学生先做塑料袋上升的实验,实验结束后请学生说说看到的现象。在试教中,笔者发现,学生一般都会先说:“塑料袋上升了”。板贴:上升。追问:“是什么使塑料袋上升?”還有其他现象吗?”“塑料袋受热膨胀了。”有学生补充道:“空气受热膨胀。”板贴“膨胀、空气、受热”三个词。然后请学生看黑板上的“上升、膨胀、空气、受热”四个词,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第一位学生排序:空气—膨胀—受热—上升。教师追问:“你说说这样排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在黑板前思考自己的排序时,其他学生也在思考,肯定会有不同的意见。这时请学生自己或者其他同学帮忙,让学生自主厘清其中的变化关系,重新形成正确的顺序。教师追问:“你们只是看到塑料袋上升吗?”学生马上补充:“还会下降。”“那你能说说塑料袋下降过程中,空气的变化吗?”学生很快就补充好了另外一半:空气—变冷—收缩—下降。

也可以采用磁吸式板贴,将学生的猜测呈现在黑板上,然后根据课堂生成,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得出一般规律或者科学结论。

如,在执教教科版四下《点亮小灯泡》一课时,教师出示课题后,抛出问题:点亮小灯泡需要哪些材料?(灯泡、导线、电池)教师贴这些词之后追问:“怎么点亮?”让学生经历猜测并绘制出能点亮的连接方法,将学生的猜测绘制在磁吸式板贴上,并贴在黑板上。接着学生两人一组验证自己的猜测,请学生将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贴在一起,不能点亮的贴在一起。之后师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归纳,引出“通路、短路、断路”的科学概念,思考为什么小灯泡会亮。在黑板的另一边贴上灯泡的结构图,引导学生理解电路原理。

从以上的例子可知,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板贴,可以巧妙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移动板贴内容,引领全体学生一起梳理科学词语的关系,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同时也厘清自己的思维,促使思考更加缜密、严谨,将科学现象向科学本质推进,将自己的思维向高阶推进。

(四)补充式:发挥主体效能

板书设计要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所以不能仅仅限于教师书写。教师除了尽可能周全地设想出能够实现的板书方案外,还要适当地留有余地,主动地给学生“填补空白”的机会,让学生填补、仿写,使其体验创造的乐趣,享受学习的成就感。这样既可以使板书不受约束,又可以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承接式:联结知识脉络

板书在设计时,对内容出现的先后、内容间的联系和呼应、图文的配合、符号的选用、位置的安排、板书与讲述内容及其他教学活动的配合等,都要周密计划,按照课堂生成依次出现。有些板书还起着连接前后课文知识的作用,将知识脉络理清、理顺、理全。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是生成性课堂的优美点缀,是直观感性的教学内容,贯穿一堂课的始终。所以设计板书时,教师要根据课的内容,提前设计板书内容、形式、板演的时间。在颜色搭配上,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板贴+书写,板贴上的内容教师可以事先写好,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内书写。除了文字,还可以采用图画、表格、符号、实物等。在书写位置上,除了黑板,还可以用电子白板。更重要的是,将黑板的使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总而言之,根据课型采用多种形式设计板书,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产生更强的视觉冲击,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郁波.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3]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板书设计科学素养小学科学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需要板书设计回归理性
高中美术课堂板书设计研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