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美育思想与舞蹈教育的关联及启示

2023-06-21 18:00郇雪纯
艺术评鉴 2023年2期
关键词:舞蹈教育蔡元培

郇雪纯

摘要:蔡元培被誉为近代中国提倡并推行美育的第一人,毕生都在为确立美育的重要地位、美育的实施奔走呼号。他曾提出著名的“五育”思想,此方针彰显出美育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首次受到高度重视。本文主要探讨美育思想与舞蹈教育的内涵、关联,分析美育思想对舞蹈教育的影响、启示。

关键词:蔡元培  美育思想  舞蹈教育

中图分类号:J7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2-0124-05

一、解读美育思想与舞蹈教育

(一)美育思想

美育的本质和内涵,蔡元培给予了两处概念解读,其一是1931年在《美育与人生》中:“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其大意为每个人都有情感,情感的推动力较为薄弱,暂时无法使人人都拥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要想增强情感推动力,我们就要通过美的对象,以及事物本身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对人进行美感教育,这一作用就是美育。其二是1930年在《教育大辞书》中撰写“美育”一词的条目:“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此观点是以培育健全的人格为中心,强调美育与智育应相辅相成,德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排除应有的思想品德课,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在课程教授的范圍内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因此,我国新时代的美育精神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美育根本。

美育思想可以被称为蔡元培新教育和新思想的内核,其新教育与新思想是在中国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下,接受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企图打破国人固有的教育观念,以宏观的格局意识看待世界。其中美术、美感、美育是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基本内涵。蔡元培于1913年在《养成优美高尚思想》演讲一文中提出“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失性,率先将“美术”作为新教育的出发点,培养学生对艺术初步的感知力与鉴赏能力,将“美术教育”拓展到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发挥艺术对社会、人的思想观念的启迪;“美感教育”受到西方康德超功利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强调美育的普遍性与超脱性价值,认为美育是一种无功利性目的的感性活动;蔡元培从社会学及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于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演讲,提出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学说,强调美育的教化、渲染、熏陶等潜移默化的价值,发挥艺术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特点,颇具批判精神。

(二)舞蹈教育

吕艺生在《素质教育舞蹈》一中提及舞蹈教育,将其定义为专科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学习舞蹈技能的、专门的职业舞蹈学校。例如1954年成立的北京舞蹈学校。从功能角度来看,舞蹈教育通过传授舞蹈技艺或解决身体素质能力,达到陶冶情操、强身健体、表达情感的重要目的,促进舞蹈艺术的流传和繁荣发展。从学科角度来看,舞蹈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下设于教育学学科,也被称为舞蹈教育学研究。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教材、教学大纲、基本规律、方式方法等方面,思考如何培养训练舞蹈人才,以及培养什么样的舞蹈人才。舞蹈教育是以美育、素质教育为导向,实质是通过“舞蹈”实现“教育”。换言之,舞蹈是一种手段,而非舞蹈美育的目的。舞蹈教育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目的,可分为群众性舞蹈教育和专业性舞蹈教育。舞蹈教育的传授方式也有多种:现场的口传身授、线上的云端教学、文字图片视频等记录保存的回看等。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的舞蹈理论著作并没有对“舞蹈教育”这一概念做具体阐释与界定,希望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能够在一点点地挖掘和反思中形成自己的舞蹈教育内涵。

实践证明,舞蹈教育有多方面意义。一方面,舞蹈教育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能够激发肢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提升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益于创造思想的养成;能够锻炼人的肢体,筋骨柔软、强健体魄,进而培养优美的体态;能够在潜移默化间感受和谐的人品、陶冶性情、增强辨别美的能力;能够透过不同的舞蹈律动、姿态等认知世界;舞蹈教育有利于人们展开心扉、增进团结友爱、培养人的社交能力,有助于人的均衡、全面、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舞蹈教育促进舞蹈实践的发展,自发的民间教育活动能将民族民间的传统舞蹈保存、流传至今;专业的舞蹈教育通过书写系统、规范、严谨的舞蹈教材,培养专门的舞蹈人才,以提高、完善和发展舞蹈技艺。不论身心健康,人们本身都需要舞蹈这门特殊的、人人都爱的艺术,社会的需要必然能促进舞蹈艺术的向前推进和发展。

(三)美育与舞蹈教育的关联

舞蹈是一种美育,在美育中充当着重要角色。英国哲学家科林伍德曾针对舞蹈提出“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一切语言之母”的说法,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其潜移默化的功能、寓教于乐的特点,使得舞蹈教育是美育的首选。当今社会提倡人文素质教育,舞蹈美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分支,为美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和载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以美育人的功能。美育的实施离不开舞蹈教育,舞蹈教育能够培养人对美的鉴赏、创造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大众的“品位”,提高国人的素质水平。

舞蹈教育是美育实施的重要手段,是美育功能的具体体现。舞蹈教育能够采用以区别于书本形式的、生动鲜活的教育方式让人们感知世界的千姿百态,宣泄自我内心情感,打破世人惯有的“头脑简单和四肢发达”的舞蹈形象,进而提高、培养人的审美和创造能力,舞蹈教育能够培养人的健全人格,以个体的培养为切入点;舞蹈教育能够培养人的毅力、透过人与人之间形成自我客观认知的能力,以及积极心态调整的能力。蔡元培曾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中系统提出美育实施的方法,规划普及全民美育蓝图。舞蹈教育正是帮助实现美育面向大众的重要方式。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将舞蹈视为一种文化教育,美学家及教育家们深信舞蹈在对提高人的全面修养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许多国家把舞蹈设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素质教育舞蹈的目的并非让全体学生都成为舞者,而是透过身体的舞蹈实现思想的表达。

二、美育思想对舞蹈教育的影响

美育思想对舞蹈教育起到指导作用,舞蹈教育是美育思想实施的具体方式。从宏观角度来看,美育是面向全体人的教育,对社会中绝大多数人起到熏陶作用;从微观角度来看,美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门类,是视聽动觉相结合的艺术,能够最大化地激励多种感官器官的感知力。从肢体律动把握,到训练形体、培养思维习惯、感知美的事物、表演舞蹈情境、提升认知能力等方面,舞蹈教育皆从美育思想中深受启示。

(一)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舞蹈教育是身心的教育。舞蹈的主要目的在于形体、气质的提升,而身体柔韧度、灵活性是提升气质、自信的必备过程。身体的教育从肢体入手,通过各种舞蹈动作的学习来训练平时难以训练到的地方。首先基本功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舞蹈教学的始终,针对不同等级的舞蹈学习者,制定与之相适配的地面、把杆等训练组合,并在训练过程中强调肩背打开,收腹提臀、学会深呼吸等。自信的来源,可以借助每一个小小的突破来磨砺学生的毅力,感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傲骨。

如果把舞蹈比作人体,肢体动作是骨骼,呼吸便是舞蹈的血肉。舞蹈的呼吸是肢体呼吸,而非正常的鼻息。呼吸是通过丹田发力,然后贯穿到身体的各个末梢,是“深”呼吸。对于呼吸训练,可以借助古典舞的“身韵”,通过基础的提沉训练提升舞蹈动作之间的关联性。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眼睛”会说话,在眼睛的训练上可以借助维吾尔族的眼睛组合,塑造眼睛神态;对于关节的训练,如手臂、肩肘可以借助蒙古族的柔臂、硬腕,傣族的孔雀飞手动作等,借助关节之间或连续、停顿的关系,营造手臂波浪的视觉效果,起到对大小臂不同的训练作用;对于膝盖的训练,可以借助藏族舞的颤膝律动、朝鲜族的屈伸动律等,这些都能够借助膝盖的呼吸放大舞蹈呼吸,感受舞蹈化的身体呼吸律动。美育在课堂上发挥舞蹈的优势,通过围圆起舞感受欢庆时的喜悦气氛,感受来自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

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思辨能力。社会对于舞蹈生的刻板印象是“四肢简单、头脑发达”,但在当今社会,这种描述已被抹掉,舞蹈能够劳逸结合。当我们大脑运行至瓶颈的时候,不妨休息一下,感受舞蹈对身体的训练,分泌快乐因子——多巴胺。舞蹈编导课上学会在观察、模仿、即兴中思考人与人、社会、生命、宇宙的关系,在思考中螺旋上升,达到自我审美认知的高度统一。

(二)教育形式的多元化

美育对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蔡元培指出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进行美育教育,家庭方面建议从胎教开始美育,从公立的胎教院与育婴院着手;学校方面可通过学校进行普及和教育,设置与美育相关联的课程,如舞蹈、音乐、美术等;社会方面认为全体成员皆有接受美育的权利,并鼓励人们走进大自然中去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陶冶性情。蔡元培主张教育是人类最普遍、最悠久的事业,他所主张的美育是最纯粹、最独立的,美育的普遍性和超越性更适合当下舞蹈教育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基础和前提。父母家庭是人接触的第一大环境,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父母的鼓励便是孩子兴趣强化、鼓励进步的关键所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是学习时的一面镜子,孩子会按照父母的样子笨拙地学习。在家庭审美教育过程中,首先可以适当引导孩子欣赏经典的舞蹈作品,如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傣族舞蹈《雀之灵》感受孔雀的灵动;舞剧《朱鹮》感受对濒临动物的保护;《大梦敦煌》《丝路花雨》《荷花舞》等感受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多样性;其次可以适当鼓励孩子进行舞蹈动作模仿,并亲身示范简单的动作,启发孩子用心感受事物。学生在模仿阶段是没有自主优劣选择能力的,好的家风会带动一个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家长不定期去锻炼、跳舞学习,会潜移默化地激励孩童身心的发展变化。

学校教育是重要场所。在“双减”的大环境下,舞蹈已进入新的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但目前来看,艺术教育还存在很强的功利性,如应试教育中艺术特长生的加分现象,艺术教育被认为是考上好大学的捷径。一方面艺术教育停留于表面,歌伴舞、演出比赛等虽然形式丰富,但是观赏性、思想性、艺术性远没有舞蹈的品位高,如戴爱莲先生的《哑子背疯》和王玫编导的现当代舞蹈《雷和雨》,以及周莉娅、韩真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都是在观看舞蹈结束之后引人深思的作品,这背后的所思所想便是舞蹈编导要借助舞蹈作品向观众传递的内核;另一方面舞蹈教育重视技能,这可能是由于舞蹈艺术表演的戏剧性不够强,舞者们的高超技艺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因此为了生计,不得不融入大量不合时宜的跳转翻,提升舞蹈的难度。而当下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学习技巧,而是强调在习舞的过程中培养各种综合能力,如自律、自信心、合作能力、不怕吃苦的坚韧精神。学校教育可以选择两种方式,即“艺术通识课程”和“艺术特长课程”。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知觉、基础技能和理论;特长课程挑选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进行针对性个性训练,精修所选课程的技艺,探索其中的艺术真谛。素质义务教育的艺术课程设置为必修课,高中乃至大学的艺术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假期中可适当安排艺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当地优秀的民间舞蹈,积累艺术经验。

社会教育是辅助。舞蹈教育的存在与发展丰富了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舞蹈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自古就存在的一种交流方式。社会性的舞蹈教育大致分为业余(普及性)和专业(艺术性)两大类。业余的舞蹈具有一定的自娱性、社会性、群体性的特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比如说少数民族的围圈起舞“篝火晚会”,内地街头随处可见的“广场舞”“街舞”等,此类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动作简单、重复,普及后具有愉悦身心的作用。而专业的舞蹈教育则需接受一定训练,如舞蹈培训机构所教授的中国舞、芭蕾舞等,目前各机构已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考级、华彩舞蹈考级、中国歌剧舞剧院舞蹈考级、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等等,皆从专业性角度提升社会舞蹈教育的技艺性。同时各艺术类高校都在积极组织社会性的公益活动,使舞蹈走出专业艺术教育,将舞蹈教育推向校园之外。目前各阶层社会人士纷纷加入舞蹈大军,如广场舞、街舞、肚皮舞、秧歌等。我们要不断挖掘新的方式方法,提升大众欣赏的境界和素质,进而对整个美育的社会普及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为新时代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增添色彩。

(三)教育需求的多元化

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专业性人才,而是综合的多元化人才,舞蹈正是对应这一需求而生的。如今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得“唯分数论”早已被新时代抛掷脑后,社会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美育思想引导舞蹈教育走向广大人民群众,以提升全体国人的素质教育为己任。社会的审美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人们可以在舞蹈的过程中修正体态,在潜移默化间感受美、体验美。舞蹈也因此受到全社会大众的追捧,成为一种新型的健身模式。

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美育思想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德育要贯穿于整个教育细节中,智育是对头脑的开发,体育在运动中锻炼身心,美育培养审美能力,劳动教育是将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特点,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抓住每个发展的关键期。例如人心智发育的关键期在7—12岁,这一年龄段的优势在于人的骨骼发育相比于幼儿时期较为健全,心智较为成熟,能够听懂、理解舞蹈老师所讲的动作及要领,模仿力很强,可以进行一些专业的舞蹈训练,如弯腰、横竖叉等常规性练习。7岁之前建议以培养兴趣、提高协调能力为主,为之后的黄金时期做铺垫。而青壮年和中、老年群体则希望借助舞蹈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柔韧度,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社会与个人皆处在一个变化的、多元化的维度中,发展与变化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差异性。年龄的不同、专业程度的不同必然会造成对于舞蹈难易程度、种类等方面的选择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舞蹈教育会因需求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三、舞蹈教育受美育的启示

我国的舞蹈美育事业开展得如火如荼,舞蹈美育覆盖于大、中、小学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但笔者发现美育在普及理论等方面仍未真正落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正是它最真实的写照。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引导舞蹈美育真正“落地、扎根”。

(一)因材施教

孔子强调“有教无类”,因此,因材施教要做到个性与共性并存。针对心理学划分人格的四种气质: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舞蹈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进行针对性改变,充分调动孩子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如胆汁质人格精力旺盛、易粗心、自制力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他的兴奋状态,培养耐心和毅力,养成注意动作细节习惯。多血质人格灵活多变、兴趣广泛,但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不轻易表扬,促使他保持注意力,进而完成好每一个动作。粘液质人格稳健克制、意志坚韧,有时过于拘谨,不善随机应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调动兴奋性和积极性,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及时鼓励。抑郁质人格感受细腻、不善交际,但行动迟缓刻板,易自卑、犹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其大胆完成灵活性高的动作,维护其自尊心和信心。

(二)开发多元舞蹈教育模式

当今社会互联网之高速,信息传播之庞杂,舞蹈教育模式深深受到时代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体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特点。其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打破原有的填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启发式教学优势。其二,“互联网+微课”,丰富的资源宝库借助舞蹈工作者之手进行资源整合和筛选,发布于微博、微信等多种载体的公众号平台,向大家传播舞蹈方面的文化知识,丰富舞蹈文化储备。其三,发挥多媒体直观性、交互性、共享性的特点,辅助舞蹈教学,如云教学与云演出、舞蹈综艺、舞蹈论坛会议、舞蹈直播等,打破舞蹈教学时空弱势,通过反复观看来加深技艺,有极大的传播与保存价值。以《舞蹈风暴》为例,节目会给一些技巧打上名字,通过综艺的形式向业余爱好者们传递这些知识,起到宣传与教育的作用。

四、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理念的美育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教育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所提倡的“美育思想”是艺术工作者的使命,给予了舞蹈艺术“动”的无限可能性。舞蹈是“身心”与“美”联系最密切的艺术,舞蹈通过肢体表达所营造的是一个“非现实”的世界,这个世界需要人类发展沉淀而来的“人文之美”进行填充,实现对人类心灵的唤醒。

参考文献:

[1]蔡元培.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15.

[2]徐辛.改革开放以来文学类少儿期刊的审美教育功能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猜你喜欢
舞蹈教育蔡元培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蔡元培借衣服
帮忙也要看情况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浅析游戏性幼儿舞蹈教育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普及教育之我见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舞蹈活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