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2023-06-24 21:54姜继霞
中国新通信 2023年2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进行浅析,期望能对初中化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已被应用到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中。初中化学是一门较为抽象、微观术语比较多的学科,而且大多数只有一年的学习时间,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困难多。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构建全面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化学教学的直观性。另外,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可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打破传统化学教学中化学知识难学、难懂的局面,又能够树立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综合素养。

一、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的授课方式较单一

众所周知,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过去的教学方式主要依靠教师照本宣科,采取“黑板+粉笔”式的授课模式,没有引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导致课堂节奏缓慢,授课内容少。“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呈现内容“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的场面,造成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角—学生,弱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个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外,受制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弱化,教师课堂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有待提升。调查发现,教师唱“独角戏”的做法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同学们积极、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总之,这种陈旧、过时的教师授课模式,往往造成学生的化学学科综合素养、独立学习思考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的局面。

(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效性不足

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因为时间紧,需要掌握的内容多。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找到化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起全面的课程知识网络,才能实现预期的化学学习目标。然而,大多数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忽略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呼应。对待知识点只是进行单一性的机械记忆,不进行前后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深入思考,造成学得快也忘得快的局面。另外,化学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力和学习品质,无法实现对化学知识点的有效记忆。这种不良局面往往造成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前后知识点无法很好衔接。正如高楼大厦平地起。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课程难度的提升,学生缺少扎实的基础知识,往往造成化学学习的费劲,无法有效适应教学进度,甚至丧失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

(三)忽视实验教学

化学这门学科相关知识的形成与化学实验密切相关,不可分割。通过实验教学的实施,学生能够在亲自操作过程中,学习掌握化学知识,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能够更好地理解该实验,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科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然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大多数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习惯于机械灌输相关知识而忽视了实验的教学。即便在授课过程引入部分实验,但仍是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无法真正动手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对所学知识无法留下深刻印象,从而降低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安于现状,难以改变教育方式

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安于现状。对于“互联网+”对于化学课堂的促进作用理解不够清晰,因此,课堂教学时常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发挥互联网优势,为学生打造生動的课堂环境。在网络资源的利用方面,由于教师信息技术掌握相对缺乏,导致资源获取方式单一,不利于互联网优质资源的开发。此外,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部分教师没有结合教学目标,将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和化学课堂深度融合,不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

(二)教学设备较为落后,无法满足新型教学模式

现阶段虽然互联网技术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部分学校在“互联网+”教学创新发展中存在技术相对陈旧、教学平台搭建不够完善等难题。由于资金匮乏,部分学校的电子设备相对陈旧,甚至接近报废。有的学校仪器设备还可以,但是缺乏后期的有效维护。尤其是,在部分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无法满足“互联网+”创新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硬件条件要求,众多学校完全没有配备相关电子产品。个别学校管理人员不到位,仪器毁坏后不能及时维修,会严重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另外,相关创新教育平台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完善程度欠佳。例如,教师只是简单开展“互联网+”教学,而对于教学质量、成果考核等平台缺少应用。学生只是利用平台进行学习,而对预习效果、测验考试等考核平台缺少应用。

(三)学习和开发课程资源创新程度不够

面对众多网络资源,部分化学教师欠缺合理的筛选、学习和开发能力。甚至个别教师无法适应“互联网+”的引入,仍旧采用陈旧教学模式(仅仅借助少数教辅资料),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于互联网上众多优秀的学科资源,缺乏判断、筛选和整合能力,仍坚持题海战术,无法实现精练精讲;对学生借助互联网技术查找材料欠缺指导,面对新课程中提出的“探究性实验”“研究性课题”及“社会调研考察活动”等,不允许学生亲自去尝试、实践。

三、初中化学教学结合“互联网+”的意义

学校和教师是传统教育依靠的主要场地和人力。然而,互联网技术渗透到教育领域后,利用其大数据、共享平台、远程交互等强大功能,有利于诸多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进而促进教学形式的迅速革新。将“互联网+”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将产生大量具有重大意义的效果。

(一)抽象转为形象。

化学的知识点相对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的想象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将其转化为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品或者影像资料,这样有利于创造真实场景,有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为建构良好的知识基础做好铺垫。互联网的优点之一就是具有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可借助大量相关信息,促进抽象事物转化为可视的现实。例如,虚拟仿真实验室、3D打印等先进技术,消除了让学生在没有实物的前提下进行空想的现状,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样品的观看,达到认识和记忆的目的。

(二)合作交流

化学这门学科在内容、知识形式、学习形式等方面展现出相当的复杂性。化学知识的掌握不仅需要个人的独立思考,而且也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讨论;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中,既要发挥个人的探究能力,也要团队间互相配合,精诚合作。然而,仅通过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不能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借助互联网的“远程交互”“共享平台”等实现了优秀教学资源(教案、PPT课件)的实时共享,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也可以借助该平台进行在线学习交流心得体会,及时将学习情况交流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能够较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亲历实践

化学这门学科源于化学实验。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对化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掌握,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鉴于部分化学实验存在危险性、化学领域有毒害的试剂类型相对较多等因素,部分教材中的重要实验,学生难以在课堂上亲手操作。对此,教师可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借助在线仿真实验室,对于实验过程进行模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深度学习实验知识。比如:浓硫酸稀释实验内容的讲解,教材上反复强调“切忌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否则会容易伤人”,对此,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如果真的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当中,那么是否真的会出现酸液飞溅的现象?由于该实验危险性较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也难以向学生演示。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虚拟仿真平台,通过App线上操作,向学生展示“将水直接向浓硫酸当中倒入”的操作,通过动画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对于“酸液飞溅”现象有更为形象的认识,还可以添加配音,营造实验效果,呈现卡通人物面部被硫酸烧伤的图片,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牢记规范操作化學实验的重要性。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实现了化学实验的在线模拟,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终端App随时随地进行实验操作。该技术不仅缩短了课堂与实际生产、科技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置身其中,充分体会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魅力,在具体操作中完成意识建立。

四、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过程优化

微观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和地位,该相关教学内容是“抽象的,不可视的”,给初学者带来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部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图片、结构模型等具体的教具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然而,这些物件无法有效展现出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可以借助该技术,建构三维结构的微观粒子模型,通过动画、模拟视频等形式来揭示微观粒子的运动特点,帮助学生层层深入,实现从“宏观一微观一符号”对微观世界的生动、清楚地认识,完成微观与宏观的有机结合,深化年轻学子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如教师在进行“电解H2O”的授课过程中,借助实验学生可以知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生成H2和O2,但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H2O分子是如何变化的,学生很难想象。可以借助H2O分子分解过程的flash动画,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H2O分解成O和H原子,O和H原子重新结合,形成O2和H2分子”的过程。学生观看后,可以从直观上对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认识,从更深的层次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另外,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下载相应的软件App,通过具体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微观粒子的性质的学习和认知。学生通过自主操作,能够感知粒子很小,且其中存在间隙,能够不断运动。综上所述,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直观认识,实现了学生对微观化学世界的可视化认识,促进学生对宏微知识结合的实现。

(二)学生学习效率提升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微课技术在相关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给学生学习带来众多便利。微课教学能够借助相关的化学教学视频,打破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给予学生专项辅导,对教学过程起到良好的优化作用。教师借助互联网技术将相关化学知识点制作成微课或者小视频,通过网络技术传送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回顾。如教师在讲授化学课程内容《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常见的酸和碱”与“碱及其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依据相关章节的知识点框架,以“认识常见的碱”“碱的化学性质”“NaOH的变质”等为目的导向,录制相关的微课小视频。在录制该视频过程中,不仅要包括教师对相关知识的讲解和推理,而且可将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引入其中,为该知识点的传授提供具体直观的素材。如在讲授“Ca(OH)2的用途”时,老师可借助相关图片、影像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其用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服务于生活”。通过微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课堂学习的情况,课下进行及时的复习与巩固,便于更好地查漏补缺。

(三)师生学习资源拓展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了重大革新。如: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学生可以观看网课,通过在线课堂预习所学知识,能够查询、下载大量优秀的学科资源,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学生借助这种形式的学习,能够较全面、深入、详细地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积累相关化学知识,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燃烧与灭火”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搜索“灭火器使用原理和方法”,观看消防员灭火视频,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灭火原理和灭火器使用方法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燃烧、灭火等原理,高效学习化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有参与的体验。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取优质的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整合至自己的化学课堂中,使化学课堂不再枯燥单一。既可以解决传统教学环境下获取教学资源和更新教学资源难的问题,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师生互动交流

为了使化学课堂授课更加顺利,提高课堂效率,师生之间的交流极为重要。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得到合理的交流,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拓展学习。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无论是心理方面,还是情感方面都极为敏感,部分学生可能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时不敢向老师请教。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利用平板电脑或手机等移动设备作为日常交流工具,依托手机软件为师生互动搭建平台,例如,微信、QQ等。学生可以给老师留言,将自身面临的疑惑说出来,还可以通过线上提问的方式询问老师,师生互动更加高效。合理利用互联网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而且还便于师生之间深度交流。

四、结束语

伴随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深入化学教学课堂,逐渐被教师和学生采纳运用。该技术可有效解决了传统授课过程中的众多问题,如:内容讲解枯燥无味、概念现象过于抽象化、前后所学知识无法有效融合等。该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推陈出新,为新形式的教学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熟练掌握与应用“互联网+”技术,重构授课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使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得以满足,全面提升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姜继霞 邹城市第五中学

参  考  文  献

[1]周超.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 2020,22(18):175-176.

[2]宋增霞.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新通信, 2022,24(03):213-215.

姜继霞(1980.09-),女,汉族,山东陵县,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互联网+互联网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