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

2023-06-26 16:32杨建斌
课外语文·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刘姥姥曹雪芹红楼梦

杨建斌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思维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能力在我们的阅读以及写作中会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作用。通常人们思维的具体内容和想法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为此,同学们想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出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批判性的创新思维,就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作品,吸取作者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今天,笔者将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对于人思维能力的养成所起的作用。

一、《红楼梦》及作者简述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芹圃、芹溪。他在悼红轩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出不朽之作《红楼梦》。《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章回体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有着我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美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全书将贾、薛、王、史四大家族作为叙述重点,以它们的兴衰作为故事发展脉络,把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角之间的爱恨情仇作为情感线索,书写了封建社会落后的家族观念和制度的黑暗烦琐。全书描绘了大大小小无数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血有肉、生动立体。这也使得《红楼梦》看点众多。

二、《红楼梦》解读

《红楼梦》不但在艺术上几乎“荟萃了从神话传奇到喜剧悲剧和讽刺的各种文类”,而且在内容上也无愧于“中华文化百科全书”的美誉,蕴含着相当浓厚的批判思想。同学们请注意,这里笔者提到的“批判思想”,不只是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批判的锋芒首先是冲着封建君权去的,这不仅表现了曹雪芹对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也鲜明地反映了他敢于向神圣的封建权威发起挑战的大无畏气概。《红楼梦》诞生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社会走向“末世”的时期。曹雪芹继承和发扬了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对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一部红学,养活了多少红楼家。”这句话诙谐且直接地表现出了《红楼梦》所蕴含的文化和思想。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忙碌,很难有足够的空闲时间静下心来阅读。但是,我们总要让自己安稳下来,在闲适的午后品读一本书,从书中感悟,从书中学习,既感受世界,也感受人性。看宝黛二人如何爱恨纠缠,看四大家族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衰亡。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固然吸引人,但究其根本,导致这一悲剧的是他们所处的悲苦时代,是当时人们落后僵化的思想。

其实《红楼梦》光是语言特色就足够同学们好好品味一番,曹雪芹的文章极具个人风格,寥寥数语便将一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严格说来,他笔下的人物是不可断言好坏的,都是由故事缔造的人,是时代的产物。比如刘姥姥,我们在嘲笑她无知、愚昧的同时,何尝不会惋惜她的人生,为其感到心酸。曹雪芹很巧妙地將宝玉与刘姥姥的语言作比较,用喜剧效果展现出隐藏其下的人物悲剧命运。

而当时的时代背景更为这一效果的呈现提供了助力。曹雪芹身处封建制度的末期,社会氛围压抑,而其中“老”更是成为封建制度的代名词,一切都过于老旧了,人老,家族老,制度也老,积重难返、根深蒂固,人们在老旧、腐朽的社会背景下慢慢变得麻木,也更加固步自封、更加愚昧,曹雪芹将时代的黑暗刻进了书中各个人物的生命里,这也是他们都无法善终的原因。

种种原因导致这本鸿篇巨制读起来晦涩难懂,但在通读全文、仔细品味后才恍然大悟,反复回想才会明白为何要引入刘姥姥并且以刘姥姥的视角描述事情,刘姥姥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同学们仔细结合上下文进行思考的问题。

(二)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之所以难懂,其扑朔迷离的表达方式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曹雪芹将虚实结合的写法贯穿全文,将阴暗腐朽的封建制度与爱恨情仇相结合,以一块似真似假的玉石为故事起点,由此展开红尘故事的讲述。乖张率真的宝玉和柔弱惹人怜的黛玉,这二人的爱情故事无疑是整个故事最大的看点。

但林黛玉的死如当头一棒,让人眩晕。在有情人可以终成眷属的最后关头却生死两隔,而曹雪芹的语言表述更是为这一境况增添氛围,金玉良缘无法得到善终,实在令人潸然泪下。

归根结底,造成这一爱情悲剧的原因就是当时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而这些也是《红楼梦》真真切切想要表达的思想。偌大的富有权势的贾府走向衰亡,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啼笑皆非、荒唐无比的事情。“元妃省亲”的故事,曹雪芹将其安排在贾元春薨逝之前,从门庭若市的热闹突然转入曲终人散的落寞和萧条,让人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切实的悲凉。而贾探春这一人物形象,直接讽刺了当时社会,如此才华横溢的女子最终也只能远嫁,抱负无法实现,虽令人叹息,但在当时又是常态。这些强烈的对比安排得都很巧妙。曹雪芹之所以能够写出如此真实生动又直击人心的文字,还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最初阅读《红楼梦》,为其所写感到震惊,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搜集了大量有关曹雪芹本人的资料。按照历史记载,曹雪芹是个落魄贵族,过了半辈子的奢侈生活,却在生命后程家道中落,尝尽了世间冷暖和人心不古,如此剧烈的反差给他带来了深刻又痛苦的感受,也使其思想发生巨变,他用尖锐的笔触直击当时落后的封建等级制度,也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异化心理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所以同学们,阅读文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代入他的视角和立场,你们会发现全新的世界。

(三)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正如上文所说,虚实结合是《红楼梦》的一大特点,曹雪芹对于太虚幻境的描写是以古之志怪小说的梦境为基础构建的,其具体朝代做了模糊化处理,用独特的写作手法展开故事阐述:甄士隐梦境中经历的种种就是故事通篇的走向,黛玉进贾府,宝玉神游,通过对仙境的描写暗示金陵群芳的命运结局,用幻境映射现实,最终一切烟消云散,大梦一场空。这样的描写似真似幻,用梦的虚无展现世事无常。太虚幻境可以说是贯穿《红楼梦》一书的重点线索,在小说后期也反复出现,宝玉梦见可卿、王熙凤夺锦之梦、尤二姐梦到尤三姐、王熙凤梦到秦可卿等这些有关梦的描写,都是曹雪芹埋下的伏笔,不断地警示着人们。

在故事的开头,出现了一僧一道,他们言:“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其实就是曹雪芹想要说的,更是《红楼梦》这部著作的立文根本,出现于太虚幻境中的对联上写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而小说的第八回也有一首诗:“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些或诗或言的语句,都是曹雪芹想要借小说表达的真理,它们好像都是虚无缥缈的,可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也是生命的真谛。

《红楼梦》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曹雪芹在其中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败奢靡,也对人的一生提出了思考,人生如梦,大梦一场,一切享乐不过是过眼云烟。为此,只有努力把握当下,抓住自己现有的,不去追求无法得到或是没有意义的东西,才是处在当代的我们应该做的。

三、结语

《红楼梦》或许太难懂了,因为它对人生提出了太深刻的思考和反省。但是,正因为如此,同学们应该更仔细深刻地阅读,要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才能有所反思,才能真正成长。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阅读中要学会结合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这将为更好地理解该书提供重要帮助。总而言之,要在阅读中学会思考,用批判性的思维看待问题,最后才能得到心灵的成长与升华。

猜你喜欢
刘姥姥曹雪芹红楼梦
刘姥姥吃鸽子蛋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刘姥姥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别样解读《红楼梦》
“这个地方难站”——曹雪芹对聚散离合的叙事与思考
刘姥姥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