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流派和风格的认识

2023-06-26 17:07栾杨
课外语文·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诗派边塞流派

栾杨

中华五千年,诗歌永流传。我们的民族是诗歌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是诗歌的国家,我们有伟大的亘古流传的中华文化,而其重要载体之一就是大家每天都在读的古诗。这些诗歌凝聚着古代文人贤士的哲学思考和无上智慧,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思维和民族意识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我们深情朗读诗歌时,往往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溢于”脑海:诗歌的作者是谁?诗歌的内容是什么?其精神实质是什么……实际上,这些问题与诗歌流派和诗歌风格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是诗歌学习和诗歌鉴赏的最基本常识。

要说清楚诗歌的流派和风格,我们先来探寻一下古诗的创作传统。实际上,古诗的创作传统有两大来源:第一是现实主义传统,源自《诗经》。《诗经》的内容真实反映了现实生活,书写了诗人对现实的感受,其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后世的杜甫和白居易受其影响,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佼佼者。第二是浪漫主义传统,源自屈原的《离骚》。这类诗歌善于用超凡的想象来抒发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一般用来描写理想的和向往的世界,唐代的李白是最伟大的代表。了解了这些后,我们再来看诗歌流派和诗歌风格。

一、诗歌流派——非约定俗成,但殊途同归

所谓的诗歌流派是指思想观念、艺术见解、创作内容和创作风格相同或相近的诗人所形成的诗歌创作派别。我们重点从创作内容相近这点来看,诗人毕竟不像武侠小说主人公那样有固定的“门派”,况且古代并不像现代这样交通方便,其实诗人彼此之间联系甚少,所以他们的创作纯属有感而发,属于非约定俗成。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诗人由于其经历和体会不同,会创作出不同类型的诗歌,诗歌流派的划分也只是后人为了学习和研究将其做了区分而已。

(一)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指诗人的作品题材与边塞生活有关,这些作品的内容都是诗人在边塞生活的经历,或描写边塞绮丽无比的风光,或描写边塞惊心动魄的生活,或歌颂边塞将士豪迈的精神,当中也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如王昌龄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以下简称《塞下曲》)。我们先来看看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本是夜晚,万物都处于休息状态,但大雁惊起散飞而去,肯定是有敌情,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气氛。“夜遁逃”三个字,可以看出敌军已经崩溃了才选择在晚上逃跑,而后两句的“轻骑”追击而非用大部队,可以看出唐军将士的自信和豪迈。此类诗歌大多数描写的是边塞生活,对于我们来讲是难得的体验。

(二)田园诗派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诗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是无穷无尽的。自然,他们更多的是用作品来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很多诗人因为仕途坎坷,对现实产生了不满情绪,决心隐避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歌咏,表现出回归自然的淳朴向往和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情操。他们作品的内容如是状物,十分传神,情态逼真,描绘自然;如是写景,则寓情于景,耐人寻味,意味隽永。如《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范成大)和《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我们先看后者:“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选取了篱落、菜花、儿童、黄蝶等意象,运用生活中的细节描写,真切感人,别有风趣,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无尽赞美。还有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写的是江南山村的美丽景象——梅黄杏肥,麦白菜稀,农民们劳作有序;最后以“蝴蝶”“蜻蜓”来烘托山村的宁静,描画了一幅色彩明艳的美景图。

此外,还有现实主义诗派、浪漫主义诗派、豪放诗派、婉约诗派,本文将豪放诗派和婉约诗派划分到诗歌风格中,再做分析。

二、诗歌风格——非刻意追求,但浑然天成

所谓诗歌风格,是指诗歌作者在选材上、形象塑造上以及语言运用上所形成的创作特色。如李白的豪放、李清照的委婉、王维的平淡自然等。要注意的是,诗人并非刻意追求所谓的豪放、委婉等风格,而是浑然天成,这与诗人自身的经历和个性密切相关。

(一)豪放

“豪放”有时候也指诗歌的流派,此类诗派的诗人多有强烈的人生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胸怀坦荡,畅所欲言,似乎生活中再艰难的事在他们眼里都如浮云一般。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前两句描绘了出征前将士们痛快豪饮的慷慨激昂场面,后两句表现了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情感:豪放、狂热、视死如归的豁达与乐观,让人读起来也感觉到一股积极的人生力量从胸中喷涌而出。又比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是一首令人亢奋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一语惊人,强调“生当作人杰”,应在活着的时候积极为国家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即使死了也应该做鬼雄,这才是不愧于国家和民族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字里行间表现了深深的爱国热情和坦荡胸襟。诗歌的后两句,李清照借楚霸王项羽的“不肯过江东”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忍辱偷生。诗歌虽短,但浩气长存。需要指出的是,李清照本人是婉约诗词风格的代表人物,但這并不妨碍她的诗歌中出现豪放的语言特性,这也给我们一个启迪:诗人的诗词风格并非故意为之,只因有感而发而与众不同、浑然天成。

(二)婉约

婉约与豪放是相对的,也是诗歌的流派之一。何谓婉约?其实就是指诗歌的语言是含蓄的、柔婉的。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写的是江边为辛渐饯别的情景,全诗重点在最后一句:就像诗人捧出晶亮纯洁的冰心一样,告慰友人,只言片语就表达了对洛阳亲友的无尽深情。全诗寓情于景,含蓄蕴藉,给人无尽的感动。婉约风格的诗歌就是这样,能够让人体会到委婉含蓄的美感。

(三)雄浑

此类诗歌的语言铿锵有力,气壮山河,可以看出诗人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我们重点来看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首句发出千年慨叹,边塞从秦朝、汉朝到现在的唐朝都遭遇外敌入侵,边疆征战更是长年不断,数不清的将士在这里抛热泪、洒热血。诗人悲痛缅怀边疆杀敌的将士,多么希望有像李广那样的将军在侧,能够保护边疆生活平安祥和,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现今朝廷无能、将领无能的讽刺,情感慷慨、雄浑。

(四)清新

“清新”指的是诗歌的语言多是宁静的、自然的,更多体现在山水田园诗一类,这一类诗歌往往用简单的语言为我们呈现出生机勃勃、宁静朴素的山村生活,充满诗情画意,让人耳目一新。以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词为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亦作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全诗以白描的手法描写村居宁静的生活。像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前两句直截了当介绍了梅花淡淡的美,后两句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极富清新高雅之气。

三、让诗歌亘古流传

我们生于中华,当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这是每位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灿若天上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经历相同而各自被归入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但并没有地位高低之分,我们要做的是要了解和熟悉它们,这对于诗歌欣赏大有裨益。本文受篇幅所限,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流派并没有详细介绍,希望同学们能在平时点滴积累,让诗歌在我们这一代人中亘古流传。

猜你喜欢
诗派边塞流派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诗》第27卷·三个“十”特大卷征稿
当代诗词史稿(八)——“三友诗派”给我们的启示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梦回边塞
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
多元文化共存的边塞古城:右卫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