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山水诗的特色分析

2023-06-26 21:30蔡宝拴
课外语文·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叠字山水诗景色

蔡宝拴

王安石精于写诗,除吟咏生活、自抒心情外,又言志载道,含经世致用之思,可与杜甫诗相媲美。本文介绍了王安石山水诗的类型,从清丽柔美的审美、婉转细致的风格、推敲锤炼的字词、别具一格的色彩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其山水诗的特色。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关于他的研究历来是以其政治主张、散文成就为主,实际他在诗歌上也有较高的造诣。据统计,王安石一生共创作了1680首诗歌,其中山水诗共有721首,比例颇高,研究这些诗作,有助于拓展同学们对王安石的认识。

一、王安石山水诗的类型

王安石在儿时就跟随父亲,足迹遍布多地,入仕途后也曾到多地为官,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也为其山水诗的书写提供了丰富材料。纵观他的山水诗创作,最常见的有三类:

一是山川名胜类。年少成名的王安石心怀远大理想,主动到多地担任地方官,足迹遍布全国:22—25岁,他任官于淮南,后又到京师;27—30岁,他任官于鄞县(今浙江宁波),后又归临川,还曾到舒州、常州入职。为官期间,王安石多次进行田野巡视、民间访察,晚年又隐退金陵,这极大地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使他饱览各地美景,创作出大量山川名胜类的作品。如在《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中,王安石展现了舒州优美的山水、此地淳朴的民风;在《天童山溪上》中,描述了天童山的风景幽胜、寺庙雄古;在《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两诗中,描写了九华山的云雾、林木、岩石、流泉之美。

二是江南山水类。在仁宗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于鄞县任职,此地的苏杭水乡颇有名气,他走访乡间美景,与朋友诗酒往来,醉心于苏杭山水,创作了一系列关于江南山水的诗词。以《平山堂》为例,此地为欧阳修昔日政绩所在,王安石在途经扬州平山堂时有感而发写下此诗,首句以“走”描述了平山堂的山势,接下来写出了其宏伟壮观,全诗布局巧妙,既展现了自然山水的明丽风光,又描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遥想当年欧阳修在平山堂宴请宾客的情景,借此诗来咏怀古今。

三是塞北风光类。在仁宗嘉祐五年(1060),王安石有一段难忘的使北经历,在使北途中创作了40余首诗歌,描述了塞北山水。以《入塞》为例,该诗描述了燕地百姓为宋朝使者送行的场面,边界落雨纷纷、乱云低垂,马上的使者渐行渐远,燕人们流泪不已,整幅送别景象十分凄凉。在全诗中,诗人多次使用“雨”来描述塞北的荒凉意境:“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吹休。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而在《将次洺州憩漳上》与《宿雨》中,尽管描述的是初春景象,但诗歌中的意象与江南春光明显不同,均显示出北国的荒凉之感。

二、王安石山水诗的特色

(一)清丽柔美的审美

王安石的山水诗常常呈现清丽柔美的氛围,黄庭坚十分推崇,他用“雅丽精绝”四字来评价。如在《西太一宫楼》中,王安石借景物描述秋日的闲淡景色,隐隐透露其内心的凄凉之感,紧接着又用炊烟来描述思乡之情,衔接得当。他的山水诗刻画得非常细腻且情感浓郁,正如王夫之提到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通过对景色的细致描写来抒发情感,此时尽管秋日景色已经衰败,但在阳光的照射下依然别具特点,充满清丽之感。当然,王安石山水诗也不单一局限于同一种艺术风格,除了清丽柔美外,他的部分山水诗也有苍凉豪放之感,如《望晼山马上作》(又名《望皖山马上作》)、《登大茅山》、《露坐》。总体来看,王安石的山水诗阴柔清丽,又带有静寂之感,这与诗人信仰佛禅有关。诗人静心观察山水,自然产生了愉悦的情趣,让诗歌呈现出阴柔清丽之美。

(二)婉转细致的风格

王安石饱读诗书,尤其是精读唐诗。唐诗追求“文外之旨”的审美特征,他深受其影响,在自己的诗作中表现出“深婉不迫之趣”。不仅可细致地呈现出山水中的静态美,还能够捕捉到山水的动态美,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以《江宁夹口三首》(其三)为例:“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此诗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诗人乘船到江口,停船后上岸看到了寂静的景致,江面波光浩渺、月色茫茫,朦胧月光若有若无,此时的画面是静态的,很快一声关门声打破了寂静,让画面动了起来,最后画风一转,描述了枯树在雨水的侵袭下摇摇欲坠,使其联想到岁月的流逝。通过对月色、江水、舟、小店、灯、枯树的描写营造出萧索、沉寂、凄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探寻岁月流逝的复杂心情,既有自信,也有愁苦与孤寂。《江宁夹口三首》(其三)造景方法与《枫桥夜泊》类似,诗人的观察非常细腻,比之《枫桥夜泊》,王安石的描述更为深刻,在描述景色的同时又暗含人生哲理,别具匠心。除此之外,王安石的《山行》《重游草堂寺》等山水诗,也无不如此,他的景色描述颇具画面感,对景色外在的探寻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三)推敲锤炼的字词

王安石山水诗也非常重视文字的锤炼,在这一方面,他深受杜甫的影响。杜甫可谓炼字能手,能够完全将自己的心境融入诗歌中,王安石继承了其炼字方法,具有语意皆工的成效。一方面,他对动词的使用非常精练传神。宋朝诗人十分关注意象关系的调整,常常醉心炼字,王安石的山水诗常使用具有动感的词,如在《仲明父不至》中,诗人用“出”“映”“升”“隐”“占”“投”几个动词呈现出雨鸟归寂、月色烟冥的景象;在《东皋》中,用“流”“没”二字表现出草盛花繁之美,动词的使用让整个景色有了摇动之感。又如在《山樱》中,“抱”字的使用非常用心,既为山樱赋予人的温度,也描述了风水樱花、花香飘逸的动人景象。此字在全诗屡次出现,生动表现出山水花木之间的情感;“嫌”字的使用也十分传神,就像春风有了人的感情一样。

另外,王安石还善用叠字和重言。叠字能够让诗歌更具韵律美,根据统计,他的诗作中叠字使用较多的有“纷纷”“悠悠”“漠漠”“冥冥”“区区”“漫漫”“忽忽”“泠泠”等。用叠字来状声摹情,展现出山水之情的精妙,这是王安石擅长的。如《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围。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诗的上半句是山水对句,下半句描述了遗憾、惆怅之情,以“靡靡”来构造出清冷、广漠的空间。在《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中,诗人探索大自然的起源,从“穷”“竟”即可看出,但最后以“泠泠”“靡靡”收场,表現出他低落失望的情感。

(四)别具一格的色彩

在古代诗歌中,色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唐宋大家,多擅长颜色的运用。如李白善用白色、青色、金色来营造氛围;王维善用白色、绿色、青色来营造宁静、清幽的场景;李贺则善用绿色、红色、紫色来营造怪异诡诞的空间……王安石也非常善用色彩来营造气氛,根据粗略统计,在他的1000余首诗中,有600余首使用了与颜色有关的字词,占比近40%,其中以白色、绿色为主,白色使用得最多。如在“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定林所居》)中,竹是绿色,云是白色,清丽的画面烘托出宁静自得的心境。

王安石的山水诗除了描写景色之外,还融入了诗人的情志,通过对其山水诗特征、内蕴、情感与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出他的山水诗有着较高的艺术造诣。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王安石的山水诗风格各异,可无论是早期雄健峭拔的诗风还是晚年自然清新的特色,都为宋代山水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猜你喜欢
叠字山水诗景色
《海那边的景色》
咦,春天!
王维的七言山水诗论略
奇特的叠字联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叠字家园
秋天de景色
王维山水诗中的空山意象探微
叠字话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