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陆游的创作心境

2023-06-26 21:30邓云璐
课外语文·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宋词陆游春雨

邓云璐

唐诗是辉煌的,它以前无古人的气魄开创了中国诗歌文学的豪气万丈。宋词也不甘落后,以后来者居上的洒脱延续了中国诗歌文化。宋词以姹紫嫣红的风情与唐诗争奇,更以千姿百态的风貌与元曲斗艳。在宋词的创作史上,诞生了很多词作大家,像豁达乐观的苏轼、哀婉动人的柳永、不让须眉的李清照、壮志难酬的辛弃疾……他们的词作在宋词历史上流芳千古。而在词作盛放的宋代,陆游却鲜有写词,反而更钟情于写诗,也算是一朵“奇葩”。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的一生写就了很多很有成就的诗作,其笔下的诗词语言平易晓畅,且由于其独特的遭遇,让他的诗歌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陆游生于北宋灭亡时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家人爱国情操的熏陶,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其诗词的主要内容。但即便是陆游这样的诗人,面对收复河山无能为力的局面,他的心境也开始发生改变,唯有理想始终不变,只是隐隐约约透露着自己的无奈。不妨看看其笔下之作《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

一、《书愤》——抒发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

年轻的时候,陆游是一个很“狂”的人,他自诩“学剑四十年”,自然是“一身虎胆走天下”。更为重要的是,他一直以恢复中原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哪怕其晚年也是如此。《书愤》正是写于他61岁的时候。60岁在古代称为“花甲之年”又或者“耳顺之年”(《论语》:“六十而耳顺”),在平均寿命只有40岁上下的封建社会,这已经算是高龄了,更不用说他本人甚至活到了85岁,更是高龄中的高寿,哪怕是临终之时都有《示儿》诞生,高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寄托自己内心的不甘。那么,陆游在61岁写下的《书愤》有何“悲愤”之意呢?同学们请看下文对诗歌的分析:

《书愤》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诗人回忆自己年少时就已立下了恢复中原的宏伟志向,但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是如此艰辛。他经常向北眺望近在咫尺的北方疆土,内心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把它们收复回来。此句开篇自问,充满“愤”意。

颔联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此联诗人回忆追写当年与金兵战斗的场面,诗句意象恢弘、广阔,“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一一相对,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他和勇敢的将士在秋风中驰骋、奋力杀敌的壮阔场景,同时,他见证了收复大散关的捷报,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颈联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关键诗眼是“空”,意思是说,想当年“我”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涤荡贼寇,收复河山,重登长城之巅。“塞上长城”这四个字,是诗人借用刘宋名将檀道济来明志。然而,年华已逝,现如今更是衰鬓先斑。理想与现实的比照,更显悲怆。但是,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诗人并非不作为,而是因时局所限(下文会提及)不可为,故充满郁愤,悲伤万分。

尾联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此联用典明志,诗人回想诸葛亮一直坚持北伐,一篇《出师表》流传千古,即使不能恢复汉室,但终归以致力维护山河统一的姿态享誉千载,千百年来,无人可与其相提并论。此联,陆游意在表明自己恢复中原的伟大志向也会流传下去,希望能够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借此区别于朝廷上那些主张投降、主张议和的“碌碌无为”的大臣,抒发自己的“愤恨”。

纵观全诗,确实能够抵得上一个“愤”字,言语之间都是壮志难酬的愤恨之意、愤恨之情。陆游无疑是一位抱有坚定立场的爱国主义诗人,因为在耳顺之年依然坚持抗金,这一点难能可贵。毕竟当年的陆游面对的时局是“和”,上自皇帝、下至王公大臣都主张“和”,愿意“龟缩”在东南,对北面的疆土已经没有岳飞当年的热情,连辛弃疾也哀叹“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原来国土的宋朝子民已经安于现状,甚至认可金国的统治)。身边的人也在劝说陆游“不如放弃吧”,就算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能人,却也是泥古不化的“愤青”,但一个人能够心中始终怀有理想,并且历经四朝皇帝都没有改变,这一点恐怕不管是谁,哪怕是他的政敌都万分敬佩。

然而,个人的心境是玄妙的,陆游也有无奈的一刻。

二、《临安春雨初霁》——寄寓无可奈何的了然之气

看这首七律题目中的关键词“春雨”,是多么美的意境啊, “初霁”是“风雨停止,天放晴”的意思,引发人们美好的联想。这样的诗歌,居然是出自“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陆游之手,诗歌的风格与其一贯的雄奇悲壮的风格大有不同,也反映了他奇妙心境的转换。

首联是“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此联有点玄妙,诗人觉得多年以来的当官经历就是隔着一层纱,意味着他已经看透世事;但一个命令下来,又将他召回来,看看京城的繁华。我们不觉猜想,是不是朝廷的人有意让他看看现在的繁华,不必再谈收复国土,更不要去想发动战争?诗歌中的意蕴非常玄妙,透露着陆游的无可奈何。

颔联和颈联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两联描写的是一幅清新自然的江南休闲画面,听着淅淅沥沥的春雨、娇俏温柔的卖花声,从容铺开纸,写下有章有法的书法,品尝着香茶,悠闲自如,字里行间充满了“闲”与“无忧”之意,而看似“闲”的背后,则有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软弱和黑暗的揭露。可因为无人知晓自己的困惑和孤寂,陆游也只能百无聊赖。

尾联是“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虽身处繁华之地,但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无奈上自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没有看到繁华背后的危机,只有他一个人愤世嫉俗,无聊且可悲。于是诗人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本联。要理解这句诗,先要理解“素衣”一词,该词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二首》,此诗中“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一句道出了诗人的羁旅风霜之苦,陆游借此隐喻自己在京城生活不快,故而声稱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今杭州)久留。诗人虽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离开之际,在外人看来,是“悲哀”,实则是“无奈”;看似是“悠闲”,实则是“愤恨”。这微妙的心境,也表现了诗人陆游的无奈。

作为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时局下都始终如一地坚守着一份情操,陆游不愧是一个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斗士。但他同时还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面对与自己理想相背离的时局时,他的情感是复杂的,也难免有无奈和惆怅。我们能不能说这个人具有矛盾的性格呢?只要深入诗人的心扉,我们都知道其实不能。尤其是诗人笔下的诗作,《书愤》之“愤”从某种意义上有可能是《临安春雨初霁》写作时期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的情感喷发之作,所以最终诗人表达了对繁华帝都的不屑。纵使两首诗作风格迥异,我们依然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带着自己一生的坚守、一生的理想走完了可歌可泣的人生。

猜你喜欢
宋词陆游春雨
宋词里的中秋月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春雨
春雨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初夏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