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后续写所需语法资源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规划及教学策略

2023-06-28 13:24赖朝晖
关键词: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赖朝晖

摘    要:针对学生在读后续写中不能有效运用所学语法结构表达意义的问题,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要从把握读后续写的文本特征入手,明晰表达意义所需的语法资源,进而从读后续写所需语法资源出发,做好高中三年的语法教学规划,实施有效的语法教學策略,提高目标语法与续写语境的黏合度,增大所学语法能用的几率。

关键词:读后续写;语法资源;教学规划;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读后续写是高考改革中出现的新题型,要求学生对所给短文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明确短文主旨,把握文中的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然后根据提示用丰富、准确的语言进行既有创新又符合逻辑的续写。这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往往按照教材的语法编排体系,按部就班地教授语法,未能从读后续写语言运用的实际需求出发估量语法教学的重点;二是很多教师的语法教学更多强调语法作为规则的作用,忽视了语法本身的表意功能以及语法使用的具体语境。这导致高中生的续作常常出现语法结构单一,不能根据写作情景运用相应的语法结构,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多样化的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等问题。笔者认为,从读后续写的文本特征出发分析其所需的语法资源,进而合理规划高中三年的语法教学并实施有效的语法教学策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从读后续写的文本特征看其所需的语法资源

读后续写的文本体裁通常是记叙文,记叙文一般都有清晰的时间线,时间性是记叙文的重要特征。记叙文的主要目的往往是吸引受众[1]。为了吸引受众、增强可读性,记叙文常常在情节上体现曲折性以突显故事的张力,在人物刻画上力求通过情感描写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在语言上力求生动形象。基于读后续写的上述文本特征,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学所需的语法资源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与记叙时间性有关的语法资源。任何叙事都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时间逻辑是故事最主要的逻辑关系。叙事中的时间有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为在任何一个既定的时刻,故事中人物的思想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段不断移动[2]。清晰表达动作的时间并呈现叙事中的时间线对写好读后续写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掌握时态(尤其是过去时),以及学会运用时间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来表达时间是读后续写所需的一个重要语法资源。

其二,与情节曲折性有关的语法资源。记叙文的情节由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和应对构成,具有曲折性。情节的曲折性往往表现为期望和反期望,以此推动情节的发展[3]。其中,反期望是叙事类语篇常用的策略[4],是一种有效地使读者介入语篇的策略,具有评价意义。具有让步意义的状语从句是表达反期望的重要语言资源,是读后续写所需的一个重要语法资源。

其三,与人物情感有关的语法资源。跌宕起伏的情节离不开对人物情感的描写,情感是叙事的基本要素之一,与人物的心理活动紧密相关。虚拟语气把动作当作一种只存在于说话人想象中的“假设”或“推测”,跟说话人的心理活动紧密相关,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虚拟语气是读后续写所需的一个重要语法资源。

其四,与语言生动性有关的语法资源。不论是写景状物还是记人记事,记叙文的语言都要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生动活泼、人物形象逼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非谓语动词和独立主格结构可以让句子更加精练且富有层次性,有助于增强表达的画面感和生动性。此外,英语中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强调句等可以改变惯用的叙事模式,对叙事内容进行强调,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因此,修辞的运用、非谓语动词、独立主格结构、倒装句、强调句等都是读后续写重要的表意语法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其他语法结构对读后续写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只是使用频率相对较少,如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更多地是用于对故事背景进行必要的阐述[5]。

三、基于读后续写所需语法资源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规划及教学策略

有学者指出,关于语法教学的问题,不是该不该教语法的问题,而是教什么样的语法和如何教语法的问题[6]。从读后续写的文本特征出发,把握其所需的语法资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明确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该教什么和如何教。

(一)规划语法项目

教材通常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其自身的编写逻辑来安排语法项目,而读后续写有其自身特定的语法项目要求。因此,教师应在梳理教材语法项目、了解教材文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基于读后续写所需的语法项目出发,合理规划高中三年的语法教学。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为例,其主要语法项目和基于读后续写所需的语法项目的教学规划如表1所示。

在明确语法项目规划后,教师可以从读后续写语法运用的角度出发,依托教材已有的主要语法项目和教材文本的特征,采用穿插拓展、整合提升和补充落实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读后续写所需的语法能力。

其一,穿插拓展,即利用教材文本出现重要语法项目的契机,穿插重点语法项目的讲练并适当拓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一、二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阅读语篇存在许多倒装句的契机穿插倒装句的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穿插相关语法项目时,可以作适当拓展,但不宜过多。

其二,整合提升,即在恰当的时机将散落在多个单元的同一语法项目进行统整,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关于该语法项目的概念,进而通过整合性练习提升学生运用该语法项目表达意义的能力。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的定语从句时,教师可以整合人教版教材必修二和选择性必修一中关于定语从句的内容,设计整合性任务,提升学生运用定语从句阐述细节和背景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语法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融入基于运用的练习,提升学生运用相关语法表达意义的能力。

其三,补充落实,即补充教材偏少或没有涉及但在读后续写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语法项目,并落实学生对这些语法项目的掌握。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的名词性从句时,教师可以从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各种从句的概念出发,补充各种从句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从句(尤其是状语从句)及其表意功能。在补充语法项目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版本教材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该语法项目的基本结构及其表意功能。

(二)实施有效的语法教学策略

在规划好语法项目的基础上,教师就应思考如何就该语法项目实施有效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强化语法结构的变式训练和优化语法教学的处理过程来开展有效的语法教学。

1.强化语法结构的变式训练

母语习得无需聚焦语言形式,而外语学习需要静态语言操练,为表达动态内容储备语言资源[7]。静态语言操练可以提高续写必备语法结构的准确度和熟练度。常见的语言操练形式有造句练习、翻译练习、填空练习等。就语法结构操练而言,单句层面或者语篇层面的句型结构变式训练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更好地掌握相应的语法结构。

就单句层面的句型结构变式训练而言,其是指针对某语法项目需要强化的句式进行变式训练,以巩固所需掌握的语法结构。例如,在动词ing形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如表2所示的单句层面的句型结构变式训练,在强化学生句式熟练度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句式转化前后的差异,进而意识到动词ing形式可以使句子更紧凑,更有层次感和表现力。

就语篇层面的句型结构变式训练而言,教师要善于利用平常练习中的叙事语篇,让学生在语篇层面进行综合的句式转化练习,以使学生灵活掌握续写所需的各种重要语法句式。以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英语湖北卷完形填空题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让学生就其中的句子进行改写。完整的完形填空题语篇及其中句子的改写要求如下:

Zigfried, a little mouse, blew his breath on the frosty window of the farmhouse and rubbed it to see the outside. Still nobody came. Maybe today, he thought hopefully. It was only a few days before Christmas and he was watching for a miracle.

This farmhouse had been empty too long. It needed a family. Zigfrieds stomach made a noise. He realized that he hadnt eaten anything since yesterday. (用倒装句或者强调句进行改写) He jumped from the windowsill (窗沿), grabbed a bag from his home, and went next door to Farmer Mikes. (用非谓语动词进行改写)

Farmer Mikes house had been a great place for the little mouse until the farmer married a wife who had a cat. Zigfried trembled when he thought of it. (用定语从句进行改写) He looked around cautiously as he stole into the room where grain was stored and was quite nervous as he filled his bag with wheat. He was turning to leave when suddenly he felt a hot breath about his ear. (用不同的时间状语从句进行改写) His heart beat fiercely, and without thinking he started to run and luckily escaped the cats paws. (用独立主格结构进行改写)

通过上述综合改写练习,学生不仅可以熟悉常用的语法结构,而且可以体会在语篇中如何使用不同的语法句式表达同样的意思,儲备丰富的语法句式资源,为续写奠定基础。

2.优化语法教学的处理过程

语法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句式的选择不仅要做到形式和意义正确,还要做到在所涉及的语境中恰当和得体[8]。学生学了不少语法知识,但在读后续写中不会用、用不对、用不得体,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教师在语法教学时脱离语境讲解抽象的语法概念,忽视了引导学生基于语境理解语法结构的意义,以及基于具体语境进行运用实践。这造成学生对语法结构的意义理解不深入,以及缺乏了解语法结构恰当运用的语境。为了能让学生在读后续写中运用丰富的语法结构来表达意义,教师要优化语法教学的处理过程,帮助学生弄清语法的基本概念,在语篇中探究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功能,以及在语境和情境中运用并内化所学的语法。下面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选修六Unit 1 Art中的Reading板块阅读语篇“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的虚拟条件句作为教学补充为例,阐述从获取语法知识、探究语用功能、操练内化、运用迁移、强化产出五个方面来落实学生对该语法项目掌握的策略。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基于所读文本,获取语法知识。语言的使用总是发生在语境里并受语境制约[9]。因此,目标语法教学要基于所读文本,引导学生在文本语境中去发现、获取语法知识和概念。“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的虚拟条件句主要出现在分析文艺复兴绘画作品风格形成的原因中,因而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梳理出如下关于文艺复兴绘画作品风格形成的原因:

· new ideas and values (humanistic attitude)

· rich peoples faith or needs

· the technique of drawing in perspective

· the development of oil paints

· the influence brought about by Giotto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How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rules of perspective and oil paints?”,引导学生聚焦该部分出现的两个虚拟条件句“If the rules of perspective had not been discovered, no one would have been able to paint such realistic pictures.”“Without the new paints and the new technique, we would not be able to see the many great masterpieces for which this period is famous.”。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问题“Whom does ‘no one refer to? Does ‘no one refer to the artists at present or in the past? And what tense is used here?”“Are the rules of perspective discovered at present or were they discovered in the past? And what tense is used here?”,帮助学生感知虚拟条件句中与过去事实相反主句的谓语动词用“would have done”,从句的谓语动词用“had done”。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過问题“Whom does ‘we refer to? Does ‘we refer to people at present or in the past? What tense is used here?”,帮助学生了解虚拟条件句中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谓语动词用“would do”,通过问题“Are the new paints and the new technique developed at present or were they developed in the past? And how can we change ‘without into ‘if?”,引导学生探究、体会without与if引导的虚拟条件句的转换。

最后,教师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清晰呈现虚拟条件句的结构(如表3所示),帮助学生获取结构性知识,初步形成概念。

第二步,依托文本语境,探究语用功能。虚拟条件句往往与说话者的心理紧密相关,表达主观的后悔、遗憾、庆幸等深层语义。在把握虚拟条件句的结构规律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Because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rules of perspective, artists after Masaccio could paint more realistic pictures. How did they feel?”“Because of the new paints and the new technique, we can enjoy so many great masterpieces of the Renaissance. How do we feel?”,让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境探究虚拟条件句的语用功能,体会虚拟条件句表达庆幸的语用功能。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不建议教师拓展讲解虚拟条件句的其他语用功能。

第三步,围绕主题内容,操练内化。在学习虚拟条件句的结构、理解该结构可以用来表达庆幸这一语用功能后,教师可以提供如表4所示的虚拟条件句初步运用支架,让学生运用虚拟条件句围绕文艺复兴绘画作品风格形成的其他因素进行表达,以使学生在操练中内化所学语言。

第四步,创设新语境,运用迁移。“外语学习多停留在静态操练,教学重点关注的是从语言知识到语言应用,动态内容的促学价值被低估甚至忽略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高效促学因素未受到足够重视:一是自主创造内容,二是理解与产出紧密结合。”[10]。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理解目标语法后,引导学生在新语境中运用目标语法自主创造内容,实现知识的迁移。结合本课所学的语法,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新语境:阅读小说《手斧男孩》中主人公“坠机幸运逃生”的一个片段(略有改动),用if引导的虚拟条件句谈论并仿写自己的一次幸运经历。改动后的片段如下:

If the plane had come down a little to the left, it would have hit the rocks and never made the lake. He would have been smashed.

“I would have been destroyed and torn and smashed. Driven into the rocks and destroyed.” Brian thought. “Luck, I have luck, I had good luck there.” But he knew that was wrong. If he had had good luck, his parents wouldnt have divorced and he wouldnt have been flying with a pilot who had a heart attack and he wouldnt be here where he had to have good luck to keep from being destroyed.

第五步,续写演练,强化产出。为帮助学生在读后续写中运用所学的虚拟条件句来表达幸运,教师可以利用2017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英语浙江卷的读后续写题让学生进行实践。该读后续写题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Mac在独自骑行过程中遇到狼,Paul和Becky帮助Mac脱险。针对Mac从狼口幸运脱险这一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虚拟条件句进行表达,强化学生的目标语法产出,促进学生语言结构和语境的黏合,增大学生学过的语言结构能用的几率[11]。

四、结语

作为一种新的高考写作题型,读后续写对学生准确、灵活、恰当运用语法结构来表达意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如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储备读后续写所需的语法资源,使学生在写作时用得出、用得对、用得恰当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关切。具体而言,教师应先在整体上做好三年的语法教学规划,然后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即进行单句和语篇层面的句型结构变式训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语法结构,以及优化语法教学的处理过程,幫助学生识别语法结构的表意功能、获取语法结构的运用性知识,进而在新语境的运用中盘活所学语法。如此才能增大学生学过的语法在续写中能用的几率。

参考文献:

[1]ROSE D, MARTIN J R. Learning to Write, Reading to Learn: Genre, Knowledge and Pedagogy in the Sydney School[M]. Sheffield: Equinox, 2012: 129.

[2]雪莉·艾丽斯.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造[M].刁克利,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33.

[3]MARTIN J R, ROSE D.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Clause[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4: 119.

[4]王振华.作为系统的语篇——语篇语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9:63.

[5]HART J. Storycraft: The Complete Guide to Writing Narrative Nonfiction[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1: 123.

[6]程晓堂.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4):62-70.

[7][9][10]王初明.外语学习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静态语言知识如何适配到动态内容?[J].现代外语,2020(5):593-600.

[8]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3.

[11]王初明.内容要创造  语言要模仿——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J].外语界,2014(2):42-48.

猜你喜欢
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浙江省英语新高考首考卷写作试题的评析与教学建议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英语阅读教学提高记叙文读后续写能力策略
读后续写的解答策略和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