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钓法(三)

2023-06-28 16:10沈禹羲
垂钓 2023年5期
关键词:钓法钓点窝子

沈禹羲

时下商品窝料多种多样,打窝方式也是各具特色。无论用哪种窝料,选择哪种打窝方法,其目的都是将目标鱼快速聚拢过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选择与具体鱼情相适应的窝料及打窝方式。

酒米类窝料

对于七星标传统钓法来说,酒米当然是首选窝料。近年来,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维它米越来越受到钓友们的追捧,价格也不断飙升,实际上它的配料相对固定:大米、玉米、复合诱食剂、植物提取液等,其实质就是酒米类窝料,关于酒米类窝料,我们既可以自制,也可以直接购买成品,目前来看购买成品者占大多数。自制酒米的原料主要有两种搭配方式,一是大米加酒曲,二是玉米碎末加酒曲。

成品窝料过去多为黄色和红色两种,近年来又出现了绿色碎米和黑色碎米两种新品,诱鱼效果各有千秋。不过,相关研究显示,很多鱼类是色盲,无法识别颜色,它们靠嗅觉来发现食物。

成品窝料主要有果香型、腥香型(红虫香型)及麝香型三种味型,此外还有专门针对黑坑、湖库的秘制味型。在诱鲫鱼方面,上述味型都有不错的效果,但每个人的垂钓习惯不一样,因此选用时各有侧重。比如在夏季,很多人喜欢用果香型窝料,包装盖一打开,浓烈的果香味便飘散开来,鲫鱼、鲤鱼、黄颡鱼等鱼种非常喜欢该味型,通常可以一直用到还不算太冷的初秋时节。在炎热的夏季,我们常看到大树掩映的水下有草鱼在觅食,这是树上的果实落入水中引得这些杂食性鲤科鱼类争先抢食的场面,此时将果香型的碎玉米打到此处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也可以打在水草旁边。夏天涨水时的浅滩水域或稻田旁的河沟、水渠也是不错的选择。酒米散发的味道很持久,能为钓者创造连竿的机会。

到了天气寒冷的晚秋、冬季,窝料味型应以腥香型为主。冬天水温偏低,鲫鱼、鲤鱼等鲤科鱼类活性变差,它们多栖于障碍物下或水草旁,嗅觉也不如夏季时灵敏。在打窝方面,我们应力求留住经过钓点的鱼,并争取吸引远处的鱼快速进窝。为此,我们可选用腥香味十足的红虫维它米窝料,其诱鱼剂成分能够快速聚鱼,最大限度地刺激鱼类开口觅食。

麝香型酒米含有麝香酮成分,在高温季节能够刺激鱼的神经系统,引诱其快速觅食。很多钓友在自制酒米时习惯添加适量麝香小药,中鱼率确实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两年多以来,成品酒米商品饵的价格实现了从5元到5.5元再到6元的三连跳,一些大城市的渔具店甚至卖到了7元以上的价格。还有1~2斤规格的袋装酒米,价格超过了10元,一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大量购买还推出了4斤规格的,价格在20元左右。

无论是哪种酒米窝料,其诱鱼原理都是通过鱼类爱吃的糧食来诱鱼进窝。根据销售情况,垂钓者更青睐以玉米碎末为主料的酒米窝料,虽然其价格比大米碎末为主料的酒米贵一些,但效果的确不错。当然,其前提是钓者要根据不同季节、地域,以及具体天气、位置灵活使用。

打窝之器

说完传统酒米窝料的种类,自然还要说一说打窝。从过去到现在,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打窝,如何将窝料从手中送到想要投放的位置。下面我着重介绍七星标传统钓法的几种主要打窝方法及打窝时需要借助的工具。

如果钓点距离岸边较近,如近岸处的沟汊、浅滩、草洞或是树枝等障碍物的下面,我们直接手抛酒米即可较为精准地投到钓点。如果钓点距离岸边较远,我们就要使用打窝器了。

比较常见的用于传统钓法的是一种形似羽毛球的打窝器,还有一种用于定点投放窝料的金属打窝器。前者更适于打出一个有一定覆盖范围的散状窝子,后者则适于将窝料聚合在相对固定的点位上,不至于在下沉的过程中过于分散。这种固定打窝器打窝精准,在水流较急、水较深的河道湖泊优势明显。

羽毛球打窝器底部多为红色,上部为黑色或白色伞状塑料网,因其底部有一定的配重,故而可保证入水后伞状塑料网朝上,适合用长竿短线钓鱼时使用。鱼竿的竿梢绳除了连接鱼线的功能外,还可以挂打窝器。打窝器的上方有悬绳,可与竿梢绳相连接。还有一种更方便的,更多人使用的连接方式——在悬绳上装一枚太空豆,直接将悬绳绕在竿梢处,将豆子往前推,顶住竿梢即可。准备就绪后,我们就可以把酒米倒入打窝器中,向钓点投送窝料了。有些滞销的酒米窝料长期摆在渔具店里,出现粘连的状况。我们只需轻轻摇晃窝料瓶,即可使窝料慢慢散开。至于已经严重粘连、呈硬块儿状的酒米,用石块等硬物轻轻敲打至散开再倒入打窝器中即可。

打窝量视鱼情而定,如果有必要打重窝,就多放一些窝料,如果只是简单地探鱼或补窝,打一半的量即可。适量打窝能实现更好的诱鱼效果,留鱼时间更长,上鱼速度更快。过量打窝则不可取,可致鱼抢先食用窝料而忽略饵料,湖面出现大量水泡儿和鱼星却不见有鱼咬钩,效率严重降低。

如何做窝

打窝即意味着要做窝,即安排打窝位置。由于传统钓法并不适合钓深水,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的钓点水深不会超过4米,这决定了我们多以小范围多处打窝的方式做窝。若是在人烟稀少的远郊水域钓鱼,我们还可以大范围多处打窝,即在相距较远的多个钓点打窝,以便“走钓”。多处做窝是传统钓相对于台钓的特色和优势之一。

夏季天气炎热,水温偏高,打窝后五到十分钟就有鱼咬钩,我们可以在施钓的过程中不停地补窝,力求持续留鱼。冬季天气寒冷,水温很低,鱼的活性变差,打窝后往往要等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才有鱼咬钩,有的钓友甚至要打隔夜窝,此时我们很有必要稍微多打一些窝料以增强诱鱼效果。

理论上讲,把窝料打到任何位置都能把鱼诱来,但实际情况是,水草附近更易聚鱼,没有障碍物的位置聚鱼较慢,留鱼也比较困难。因此,我们钓前应结合钓位、钓点的地形和当天的风向来考虑将窝子做在哪里。

首先,钓浅水时,我们要根据鱼的密度来决定是否打窝。如果鱼的密度偏大,活性较高,有主动摄食的情况发生,我们就要少打窝甚至不打窝。当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少打些窝料为好。如果水浅且清澈,则要慎重做窝,“水至清则无鱼”不无道理。绝大多数淡水鱼生性胆小,喜欢躲在障碍物附近,过于清澈的自然水域鱼的密度往往不会太大(溪流鱼类除外)。

如果水体浑浊,即使水深仅10~15厘米,仍可做窝。既可以让窝子相对集中,也可以相对松散。集中的优点是聚鱼效果好,缺点是如果钩饵离窝子较远,鱼则很难发现,它们会先抢食窝子内的酒米,然后才有可能发现鱼饵。分散的优点是能把远处的鱼诱至窝中,缺点是留鱼效果一般,分散各处的窝料易被水流冲散,鱼的密度会越来越小。

值得注意的是,沟汊、水田、河道浅水处的鲫鱼、鲤鱼等底层鱼照例会贴底吸食饵料和窝料,它们不会因为水浅而全水层觅食。钓友们普遍认为鱼竿越长、伸得越远、钓得越深,钓到的鱼就越大,其實也不尽然,在有些很浅的位置,冬季也能钓到大板鲫。

再说说深水区做窝。在深水区打窝首先要了解水流的大小,如果水流过大过急,窝料就会被冲散冲远。为了让窝料能够沉入窝点,我们可在窝点上游适当距离(一般情况下30~50厘米即可)处打窝,窝料会随水流慢慢下沉,大致落在窝点位置。钓流动的浅水也可以这样处理,只不过窝料从落水到沉底的行程较短,所以影响不是很大。钓友们用定点打窝器打窝可以更加精准地把窝料投到目标位置上,且比较集中,不易被水流破坏。

使用七星标传统钓法时,应尽量选择在水深适中或较浅的位置打窝。传统钓通常为长竿短线的搭配,如果水过深,不仅鱼钩沉底时间过长,想把鱼钩精准地投到窝点也比较困难,鱼饵落到窝子外对于传统钓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总之,钓友们在选钓点时一定要把握好深度,并结合水质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决定是否适合做窝,以避免出现“死窝”“障碍窝”“可见窝”“无参照物定位窝”。所谓“死窝”是指自行开发的草洞,由于水草过密,鱼不入窝;“障碍窝”是指窝料打到了水草上或漂到水草丛里无法下钩;“可见窝”是把窝子打在了清澈见底的明显无鱼的位置;“无参照物定位窝”是指在无参照物的明水处打窝,打过之后难以记住位置。

草洞如何选点打窝

在平原地带,河道网络比较发达,各种小水渠、小河沟相连互通,比较合适做窝。因河道并不太宽,所以我们不必打得太远,在离岸边较近的位置打窝即可,这里鲫鱼、鲤鱼、鳊鱼较多,偶尔还能碰到草鱼。可以将窝子打到草头位置,即水草相对集中区域前方几十厘米的位置,也有人喜欢贴着水草打窝,鱼能在水草的遮蔽下进食,聚鱼效果更好,留鱼时间更长。夏季贴草打窝后十多分钟就能发窝,可将七星标搭在水草上钓浮。当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钓底的,将七星标搭在水草上主要是为了防“走水”。

我们也可以选择钓草洞,钓草洞是传统钓的特色之一。草洞可大也可小,以直径几十厘米的大草洞为最佳。特别是在夏季,小草洞溶解氧不足,很多鲫鱼会浮头,难以施钓。它们会在清晨到水草较少的开阔水面活动,在此打窝更易聚鱼。冬季则是另一番景象,许多小面积水域中的鲫鱼因水浅无法满足其越冬需求而选择集中躲在温度相对较高的水草下面过冬,因此我常在凤莲较多或水花生密集的位置找小草洞打窝,更容易中鱼。这是台钓难以实现的。

值得一提的是,钓草洞时朝天钩容易挂草,轻拉容易破坏草洞,用力拉不但破坏草洞,钩、线也有被拉断的可能。如今,市面上出现了专门用于钓草洞的浮框(多为泡沫材质),可以助钓友们快速拨出一个草洞以便打窝施钓,这种工具适于拨浮萍、水葫芦等悬浮水生植物,生有水花生、金鱼藻等水草的区域则不适用,下钩即挂草。水草过多过密的自然水域很常见,无论是钓水草前方还是钓草洞,我们都要先除草,可以借助耙子、镰刀、三角钩等常见工具把水草拉开、回拨或搅成团状逐层覆盖,还可以用树枝围成一个圈子,在圈内下钩。

通常情况下, 用七星标传统钓钓法野钓打两三个窝子即可,也可以打十个八个以免“错失良机”。在较为凉爽的秋季,窝子多了会钓不过来,也算是钓出了一种境界。

钓养殖鱼如何选窝及打窝

从自然水域到鱼塘,再到黑坑,不同的钓场环境决定了钓法及打窝方法的不同。黑坑及竞技钓多采用台湾钓法,传统钓法主要应用于在养殖鱼塘、野外休闲钓鱼。

在南方,供垂钓用的大宗淡水养殖鱼主要是鲫鱼。鱼塘经营者会定时定点投喂饲料,因此不缺食物,加之鱼塘中鱼的密度较大,这就使得我们打窝轻松多了,不用像野钓那样必须想方设法去聚鱼。

垂钓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泥土堤岸的精养鱼塘,另一种是水泥池子。二者底部都相对平整,鱼种相对固定,我们要做的是精准配线和打窝。养殖塘常见的对象鱼有很多,仅鲫鱼就有很多种,如土鲫、中科3号异育银鲫、中科5号异育银鲫、湘云鲫、彭泽鲫、天津黄金鲫、芙蓉鲤鲫、武汉鲤鲫等;鲤鱼包括鲤、兴国红鲤、荷包红鲤、德国镜鲤、丰鲤、建鲤、荷元鲤、禾花鲤、芙蓉鲤、乌克兰鳞鲤、散鳞镜鲤等;其他的还有翘嘴红鲌、黄颡鱼、草鱼、青鱼、团头鲂、鳊鱼、鲢鱼、鳙鱼,罗非鱼、淡水白鲳以及多种鲇鱼和鲮鱼。这些鱼种会以不同比例进行混合饲养,我们不必投喂价格昂贵的精制酒米窝料。

在鱼塘或垂钓园,窝点与岸边距离应适中。因水体之中鲜有小杂鱼,所以可以将窝料打在钓点正前方,散窝即可。一些基础设施好、服务优的鱼塘会为钓客提供原塘颗粒,即他们平时投喂的饲料,用它做窝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魚塘中通常会设置增氧设备,常见的有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等。在高密度养殖的环境下,早晨或缺氧时期打开增氧设备能保证鱼不浮头。增氧机关闭后,我们可以把窝料打在这些设备的下面,需要注意的是在施钓过程中不要把鱼钩挂到设备或拴设备的绳子上,一旦挂上只能划小船去解围,会惊扰窝子。如果岸边有大树,我们也可以在树下做窝,这里草鱼往往比较多,若有果子不时落入水中,更会为窝子增色不少。

钓这种精养鱼塘无须多做窝,如果是地板钓位,打两三个窝子即可,打多了不但自己行动不方便,还会影响他人钓鱼。如果水边有投喂饲料的机器,我们也可以站在投食机后面的平台上施钓,若赶上塘主开启投食机,就相当于一边打窝一边钓,效果非常好。不过,这种钓法锚到鱼体的概率很高,有时投出的饲料漂在水面尚未下沉就被草鱼、团头鲂、翘嘴红鲌等争相抢食了。另外,有些鱼塘边有小船或废弃的轮船,我们既可以站在船上向远处打窝,也可以站在岸上向船头的位置打窝,这些都是非常理想的窝点。

部分垂钓中心还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景观,不仅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贴着桥墩子打窝,因为很多鲫鱼就喜欢在这里集结,清晨时分还有机会钓获昼伏夜出的黄颡鱼。选择这样的位置钓鱼无须频繁换位,方便又快捷。

钓鱼先养窝,窝好鱼也多。目前各大饵料厂商针对不同的鱼种研发出了不同味型、黏度的商品窝料,由于这类窝料主要适于台湾钓法,因此我着重介绍两种适于传统钓法钓鱼塘的窝料——麦麸混合配方窝料和颗粒饲料。

麦麸即小麦皮,可加工成面粉副产品,其质量较轻,在水中难以下沉,因此我们通常需要掺入适量面粉进行揉搓,以增加其质量,防止它被水慢慢冲散或冲走。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辅料,如草鱼爱吃的谷物、商品诱食剂、植物纤维、红虫液、玉米碎末等。我会以玉米渣、麦麸、曲酒、蜂蜜为原料,大致按照1∶1∶1∶0.1的比例进行混合,握成球状即可打窝,若在寒冷季节还可适当增加红虫粉、红虫液的比例。这种窝料球在下降的过程中还会少量雾化,在高密度鱼塘聚鱼效果显著,诱草鱼、青鱼、鲫鱼、鲤鱼、罗非鱼等均有效。

上述配方并没有固定的配比,钓友们应根据实际鱼情进行搭配,并根据上鱼效果酌情调整。

颗粒饵料尤其是原塘颗粒也非常有效,其优点是能够快速聚鱼、有效留鱼,缺点是容易将底层鱼引到上层,水体上层活跃着大量的鱼并不适合使用传统钓法钓底。当然,如果是钓翘嘴红鲌等上层鱼比较多的鱼池,上鱼节奏是非常快的,可以达到连竿的效果。

其他关于打窝的问题

关于隔夜窝的使用方法。所谓“隔夜窝”是指头一天晚上打窝,次日早上垂钓。菜籽饼是比较常见的隔夜窝料,它的硬度相对较高,通常搭配五粮酒糟、玉米渣、高粱、花生饼、面粉等辅料使用。施钓前将菜籽饼掰成小块儿,投入水中适量即可。如果是守钓大鱼,则要打重窝。隔夜窝做好后应做一些标记,一来便于次日寻找,二为提醒其他钓友“此处有人”,以免被不知情的钓友占了钓位。水流湍急的地方不适合打隔夜窝,须知窝料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效果会变差,甚至会被冲得荡然无存。

台湾钓法和传统钓法互相取长补短也是不错的选择。一些传统钓者喜欢用台湾钓法的打窝勺打窝,能够快速补窝且不会像传统钓打窝器那样容易惊了窝子,尤其是钓点比较浅时。当然,打窝器精准打窝的优势是打窝勺所不具备的。

现在很多钓友直接购买台钓用的商品窝料用于传统钓打窝,这些商品窝料为我们配好了打窝所需的粮食,比例较为合理,一般都有玉米粉、豆粕、小麦粉、菜籽饼、腥香调味剂等配料,有的还自带黏合成分,加水直接搅拌即可成球。在使用商品窝料时,我常将其一分为二,一半作饵料,另一半加入适量酒米,搅拌均匀后留作打窝使用。至于窝量多少、加多少水,要根据鱼情作综合考量。

补窝很简单,只需将窝料送到窝点即可,力求位置精准,以免把鱼带偏;切忌打得太散,以免鱼群分散(如果鱼的密度过大则另当别论)。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鱼密度小或钓点是没有水草、石头、树枝等障碍物的“光水”区,尤其是钓江河湖泊这种大水面时,更应该打重窝、勤补窝。用传统钓法钓鱼,初次打窝后,钓到“鱼星”“鱼泡”消失时就该补窝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窝子总是能吸引并留住更多的鱼。

投送窝料的方法有很多,如果距离较近,手抛即可,较远时尤其是使用酒米窝料时则用羽毛球打窝器。使用商品窝料时可以搓成大球投至钓点,等待窝料慢慢雾化散开。还有一种新颖的打窝方式,即用打窝船投送窝料,但是对于传统钓来说并不是很有必要。

说到打窝船就不得不提方块饼饵,它富含谷物、鱼粉、蛋白质等优质成分,可用于钓鲢鳙,也经常被用于钓鲫鱼。有些钓友直接用打窝船将它运送至窝点上方。此外,方块饼饵中间有一个小孔洞,我们也可以直接将鱼钩挂在孔洞处,将其送至窝点上方。

如果是打比赛,我们还可以用竞技钓专用的黑坑饵窝料,这些窝料中已经添加了有效的诱鱼成分而使其诱鱼效果显著提高,有助于快速聚鱼、节省时间。选择这类赛用商品窝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你要选择跟你的目标鱼种相匹配的窝料,这样才能快人一步。

再说说最常见的玉米打窝法。这种用打窝勺直接抛投玉米粒的做窝方式跟台湾钓法搭配起来效果很不错。近年来,很多传统钓玩家也借鉴了这种打窝方法。他们有用玉米粒直接打窝的,也有以玉米为主、五谷杂粮为辅混在一起进行打窝的,配料种类也是五花八门,玉米、麦子、大米、高粱、香料、曲酒等自由组合。直接打窝的玉米粒可以再做细分,有专钓中小体型鱼的嫩玉米或老玉米,也有专攻“大物”的发酵过的嫩玉米或老玉米,甚至出现了专钓翘嘴红鲌等上层鱼的配方玉米,钓十几分钟就要补一次窝,很注重频次。

最后再说说比较常见的含动物元素的窝料,如由红虫粉、蚯蚓粉压制而成的长条颗粒窝料。这种窝料用起来比较方便,可以直接撒投,也可以制作成窝料球抛投,还有一些钓友喜欢在饵团中添加一些活蚯蚓或活红虫,搅拌均匀后握成团打窝,饵团要有一定的蓬松度,这样腥味也会有所增加,加上扭动的蚯蚓、红虫,可谓动静结合,诱鱼效果会大大增强。

还有一种新鲜的开袋即用的蚯蚓拉饵,也可用来打窝,其原料是蚯蚓泥和诱食剂,抓取适量揉搓成团即可打窝。这种拉饵的雾化效果也非常不错,落入水中的蚯蚓泥会缓慢地分层散落,具有一定的诱鱼效果。

钓草鱼、青鱼之类的大型鱼,除了常规窝料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它们的特殊食性为其提供“专用特色食谱”,譬如草鱼爱吃草和蚯蚓,即可在鱼塘浅水区投一些鸡肠子做辅助窝料,诱其快速入窝。草鱼对长条颗粒也很感兴趣,钓友们也可以选用一些带蚕蛹粉和草鱼香精的原塘草鱼复合饲料进行打窝。若钓大鲤鱼,可以在使用常规窝料的同时辅以面包虫、蛆虫等。青鱼的食性也比较特别,喜食螺蛳,钓青鱼时,我们只需准备一盆小螺蛳,用打窝勺直接抛到钓点,并适时、适量补窝即可。这种打窝方式吸引大青鱼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针对大面积水域中的青鱼布下隔夜窝,次日是需要补窝的,因为一夜下来螺蛳会爬走很多,钓友们应补打几勺螺蛳后再行垂钓。螺蛳不必打太多,让青鱼在数百个螺蛳当中精准地咬到带有钩子的那一个亦非易事。

还有一种违背公序良俗的泥鳅打窝法,采用这种方式打窝的人被称为“泥鳅党”。他们通常在4月末翘嘴红鲌进入繁殖期、开始集中摄食时在水边流窜,通过投放大量的活泥鳅来诱捕翘嘴红鲌。这种对水生物资源保护百害而无一利的绝户式钓法应该为大家所抵制。此外,一些含有违禁成分的诱鱼小药也应杜绝使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野钓时应注意清理用过的商品饵料包装袋,不留下任何垃圾,做文明钓鱼人。

猜你喜欢
钓法钓点窝子
HERA钓技揭秘
打窝切忌打过量
春季观鱼情选钓点
HERA钓技揭秘(二)
春季垂钓五法
钓位有限,如何挑一个有鱼的位置?
条件反射对垂钓的影响及对策
守望
风的魔术师
——驭风初起
黑水钓事
——老东北的民间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