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

2023-06-28 03:08穆阿娟徐威威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

穆阿娟 徐威威

摘 要:“双一流”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部署,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针对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科学组建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群、提升产教合作双方内驱力、增强专业群与产业链融合度、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等方面探索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建设。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4.018

1 研究背景

《國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研〔2022〕1号)重大战略部署:突出“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在关键核心领域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陕西是教育大省,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陕西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然而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办学时间较短,大部分处于民办院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的迎评促建关键期,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容易盲目趋从传统本科院校建校思路和方式,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紧跟“双一流”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寻找服务区域经济接口,与产业链协同,建设一流特色专业群,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前函待解决的问题。

2 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按照“双一流”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引和风向标,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立足地方、服务区域,以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并形成专业群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具有重要意义。

2.1 培养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人才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产业形态不断变革,社会组织运营方式迭代迅速,产业集聚性增强,创新性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只有聚焦地方产业发展布局和要求,才能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培养出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人才,更好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结合陕西重点发展行业进行专业群设置,如以陕西自贸区为中心,形成以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的特色专业群,该专业群可以深入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使得相关课程如战略管理、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内容与具体跨国企业实际更为贴近,进而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质量。

2.2 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协调发展

陕西作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放战略高地、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区,又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近些年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如果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能够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目标,实施校企联动,将产业资源变为教育资源,将产业链中的企业业务逻辑、运营流程等转化为具体高校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升产业链与专业群资源转换效率,坚持“学生实习实践走出去,职业经理人走进来”的培养模式,必定会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陕西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培养出符合陕西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专业型、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2.3 提升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竞争力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终点是依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竞争能力,然后依靠这些高层次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和升级。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并主动面向社会和产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专业群结构,以实践应用为基础,聚集能力培养,实现工学结合,解决专业群理论教学与就业岗位需求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实现学生高质量实习与就业,提升学生高质量就业竞争力。

3 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群建设现状

3.1 专业群组群逻辑不清晰

不同于传统专业的建设,高校建设专业群前要深入思考为什么要组建该专业群?如何组建该专业群?谁来组建该专业群?其组群逻辑起点是产业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只有研究新兴产业或者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产生的新业态、新模式等应用场景、清楚新职业的岗位要求,明确岗位能力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以新职业、新岗位、新工作场景“倒逼”教学场景改革,调整专业群和课程体系,才能实现跨界融合、跨学科专业融合,因此“双一流”背景下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产教融合、能力本位、跨界培养、多元成才”,是基于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中的企业生产运营、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组群。当前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部分专业群未能准确对接国家和陕西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不准确,不能辨别产业链或岗位群之间的界限,依旧按照自有学科专业和各自专业体系组织教学,专业群管理机制不完善,专业各自为战,资源建设重复,未形成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合力”和集聚效应。

3.2 产教合作双方内驱力不足

当前产教双方在开展合作过程中未形成统一的价值理念,导致双方合作发展内驱力不足。就学校方面而言,学校想依托企业优势提升办学水平和实力,聚焦与合作企业实训设备投入、项目资源引进等方面,然而实际运行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以顶岗实习为例,学生顶岗实习往往停留在基础的工作层面,缺乏系统、有效的实习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企业顶岗实习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差较远。就企业方面而言,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关注高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输送合格人才等问题,但实际上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群中,企业参与学校专业群课程设置的权限较少,也很难完全以企业标准评价和要求考量学生,这样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就业上岗需要再培训,即使培养出优秀人才,也无法保证该人才会进入到自己企业,而长期实际收益小于付出,会导致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足。

3.3 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融合不够

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内在要求即深化产教融合,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应找准产教融合突破点,探索深化融合育人的新模式。“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适应岗位需求的新应用型人才,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群承担着培养适应产业链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然而部分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融合不够,缺少专业群建设的动态调整机制,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深度不够,企业参与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设计的力量较弱,高水平实训基地由于受到政策制约,无法支撑专业群实践教学需要,服务行业企业水平不够高,专业群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3.4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要素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只有适应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围绕一流特色专业群高质量建设要求,实现高校师资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有效互动,才能提升人才培养的竞争力。目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是制约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发展的主要重要因素之一,具体体现为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能力欠缺,无法结合合作项目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高校只能通过外聘企业专家指导专业群的建设,但是一流特色专业群的专业带头人等高端人才、项目课程开发等实践教师依然严重不足。企业骨干业务突出,对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开发、教学实践等参与度有限,究其原因是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产教双方师资双向流动。在推进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配备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

4 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路径

4.1 科学组建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群

专业群是跨学科跨专业、体现产教双主体办学的教学组织,是在产业链分析基础上专业群组重构,而非学院或二级学院内部对现有专业的重新划分。首先,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调整,紧跟现代信息技术、汽车、新能源等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对接产业链中的岗位群,依据“专业技术领域相近、专业基础课程相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就业岗位关联度高”的思路建设专业群,并构建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以产业链岗位需求定位专业群人才培养,明确专业群人才培养标准,确定专业群课程标准,包含公共平台课程标准、专业群平台课程标准、“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标准、专业群互选平台课程标准等,形成专业群毕业生毕业标准,实现高校专业群与社会产业链、校内课程设置及教学与企业岗位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其次,构建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形成优秀专业负责人和企业骨干共同引领专业群,以专业群总体目标为统领,发挥专业群带头人在专业群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基地、社会服务等目标,构建特色专业群质量保证体系。最后,建立行业、企业、学院等多渠道的专业群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专业群建设投入的多元化,保障专业群建设顺利进行。

4.2 提升产教合作双方内驱力

产教融合的主体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深化产教融合是“双一流”背景下,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特色专业群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合作双方必须建立起参与式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的决策过程中来,构建校企平等互利、责权相应的完整运行机制。基于此,可以从政府政策方面予以支持,确保企业以合理合法身份参与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群管理与教学。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管理权利参与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群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确保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并优先录用合作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应该从院校层面加大专业群建设力度,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课程开发、增加科学研究等经费的投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并提供有效的服务,协助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尔后高校培养出来并成长为企业骨干的人才及企业资源反哺教学,实现真正的互惠互赢。

4.3 增强专业群与产业链融合度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产业集聚。“双一流”战略指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发挥自身优势,与产业链协同,并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产教融合的实质性合作,推进自身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首先,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产业学院等形式为载体,整合院校和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共同打造产教融合体,并形成命运共同体,制定双主体合作育人机制。其次,充分发挥企业作用,以企业人才标准重构高校专业群课程体系,通过项目课程开发与建设、项目化教学、实习实践等模式将企业资源融入高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编制工作手册式教材,共同建设高校专业教学资源库。最后,与企业共建集企业真实运营、高校实践教学、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资源共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解决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教学难题,服务企业与社会,真正将企业的优质资源转化为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群的教育资源。

4.4 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

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需要组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一是引进支撑一流特色专业群发展的专业带头人,依托学院工作室、产业学院等平台,对接专业群优势行业背景,建立项目制、导师制等教师成长体系。二是建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平台,通过教师旋转门式的企业挂职,锻炼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三是引入在行业Top企業具有3年以上,对项目操作、营销实战、企业管理等领域都有着丰富实践经验与优秀业务能力的骨干丰富师资队伍。四是建立健全引进、培育和激励师资的制度体系、完善产教融合协同机制,建立多维度的绩效考评制度,完善企业高水平人才提供职称转评的相关制度,对教师实施分类考核。真正形成跨界融合,与时俱进、素质过硬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5 结语

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已成为促进陕西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双一流”背景下,陕西出台多项激励政策和资金保障制度,鼓励陕西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陕西部分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协调、专业群调整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希望今后能够在政策激励下,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中成长,大力推进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712/t20171220_321977.html,20171220.

[2]刘文锴.扛牢责任,锚定一流,全力创建水利工程一流学科[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08):67.

[3]陈超群.高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绩效评价模型的构成——基于区块链的模型运行机理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0,(11):4144.

[4]杜雪梅.创建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实现路径分析[J].电子技术,2020,(10):122123.

[5]张晞,顾永安,张根华,等.地方应用型高校一流本科专业推进策略——基于江苏20所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调研[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5861.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品牌建设路径研究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