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热点 深入实地 提升调研水平
——基于湖南日报做深做优经济报道的思考

2023-07-04 12:43李伟锋
中国记者 2023年6期
关键词:湖南日报新闻报道经济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观察经济现象、解决发展问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主流媒体做好经济新闻报道的基本职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主流媒体在经济新闻报道中亟须更新观念、明确认识、创新方法。

近年来,湖南日报在经济报道实践中充分运用调查研究这一法宝,推出了一系列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作品,为主流媒体创新经济新闻报道提供了鲜活经验。本文旨在通过梳理文献,分析案例,探讨如何以调查研究做深做优经济新闻报道,为经济新闻报道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挥更大价值提供思路、贡献智慧。

一、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调查研究的新论断、新思想和新表述 。他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调查研究是获取新闻信息、了解真实情况的重要手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工作者面对海量资讯、碎片化信息和复杂经济现象,只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才能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理解事件背景和内在因果关系,确保新闻报道准确、客观、可靠。

调查研究是挖掘深度报道和独家新闻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经由调查研究,新闻工作者可以充分挖掘新闻信息背后的真相与价值,从而为公众提供权威、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另一方面,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发现独家新闻的重要渠道,通过挖掘呈现未被公众所知的事实和问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声誉能够得到提升。

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锻炼成才的必经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者只有把调查研究作为自身的必修课,从调查研究实践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能力,真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采写出既符合党和国家的利益,又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报道。[1]

二、经济新闻报道尤其需要重视调查研究

一篇好的经济新闻报道,尤其需要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综合研判。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贸易摩擦、流行疾病、环境变化等因素引发的张力与日俱增,给国内经济增长、投资、市场稳定等方面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党和政府正在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升级、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

“经济新闻报道是传递人类社会最新经济关系、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趋势的信息,反映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2]经济活动人人参与,经济形势大家都想了解,满足受众了解深刻变革的经济形势的期盼,给主流媒体的经济新闻报道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主流媒体应当致力于提供准确、客观的经济信息,确保报道基于真实的数据和事实,而不受经济利益、片面信息等干扰,以帮助公众全面了解经济形势,做出正确判断。其次,面对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各类经济现象,主流媒体在经济报道中需要及时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公众掌握现象背后的本质和逻辑。第三,主流媒体应关注经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乡村振兴、区域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通过深入调查和报道,揭示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促进解决。

无论是对准确信息的获取、对经济现象的解读,还是对现实问题的反映,都离不开主流媒体对事实的深入调查、对问题的持续研究。因此,对于经济新闻报道而言,深入践行调查研究尤为重要。

三、湖南日报将调查研究融入经济报道的实践

对于主流媒体而言,践行调查研究既有理论必要性,亦有现实需要。近年来,湖南日报在经济报道实践中充分运用调查研究这一法宝,策划推出一系列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作品,如“湖南农业机械化调查”“我随书记去调研”“水利三湘·湖南水情调查”等系列报道,均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和积极社会影响。

(一)立足热点,提升报道关注度

鲜明的问题意识是优秀新闻作品的基本特质。在经济新闻报道中,湖南日报密切关注经济领域的具体问题,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揭示问题的本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如《百万亩洞庭芦苇,何去何从》,针对历史罕见干旱,洞庭湖区芦苇疯长,“南方大草原”的视频在互联网广为传播,同时带来芦苇大面积弃收、可能引发生物多样性安全等新问题,记者深入一线持续调查,并多次与环保、林业、农业领域专家交流沟通,客观陈述芦苇弃收后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并对芦苇综合利用提出可行性建议,引发强烈社会反响。湖南省政府对此进行专门研究,正在制订出台方案。与此同时,作为省级党报,湖南日报在调查实践中扎根本省实际,立足地方特色,以细小切口、典型问题提升经济报道的品质与价值。例如,《双牌虎爪姜种植不用年年“挪窝”了》聚焦双牌县特色产品虎爪姜,挖掘呈现了“双牌虎爪姜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大面积烂根绝收的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受到当地百姓高度认可。

(二)注重实地调研,提升报道质量

践行调查研究,意味着对经济问题进行多维度分析,不仅要报道表面现象,更要探寻问题的内在逻辑和背后的复杂关系,帮助公众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趋势。经过长期实践,湖南日报将实地调研作为新闻工作的一项基本手段,在经济新闻报道中持续挖掘报道深度。例如,在“湖南农业机械化调查”系列报道中,记者通过深入调查,既呈现湖南农机产业取得的发展成果,又客观分析湘字号农机在升级道路上面临的三重困难,同时给出针对性建议,让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农业大省湖南的农机发展现状。“水利三湘·湖南水情调查”系列报道,针对湖南作为农业大省、水资源大省面临的结构性缺水和水资源保护等问题,记者深入三湘四水和洞庭湖区,探寻护水、用水、节水之策,报道刊发之后在省内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三)创新形式,扩大报道传播力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今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本着“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宗旨,湖南广大党员干部踏进田间地头,走进社区小巷,来到项目现场,听真话、察真情,力求找到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湖南日报在今年5月中旬策划推出“我随书记去调研”系列报道,派出多路记者深入一线,跟随县委书记开展调查研究,破解影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组报道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紧扣重点,精心策划。根据中央确定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2个方面调研内容,选定调查采访选题。报道架构上,设计“调研主题”“把脉问诊”“调研感言”“调研之后”4个部分,连贯性强,有背景有结果,避免了工作性报道的空泛与说教。二是深入现场,生动鲜活。记者跟随书记深入基层一线现场,进行沉浸式体验报道,有故事有细节有场景,现场氛围感浓,语言平实精练,叙事有情感渗透,报道充满生趣,给读者带来“代入感”和“沉浸式”阅读体验。三是融媒呈现,推广有力。这组报道运用图片、视频等融媒体手段,将调研过程鲜活展现。稿件推出后,既有关注度,又有新媒体气质,读者阅读兴趣自然而来,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

四、以调查研究为方法做深做优经济报道

面向未来,主流媒体需要不断加强新闻调查能力,提升业务研究水平,同时创新报道方式,讲好经济故事,切实做深做优经济新闻报道,在反映经济社会现实、服务党和人民的过程中,彰显担当与价值。

(一)提升调查能力

调查是获取新闻线索、掌握新闻事实的基本方式。前期调查是否深入、调查过程是否严谨,直接决定了后期新闻报道的质量。在经济新闻报道中,记者必须加强调查能力。

一方面,记者要提升调查选题能力,树立敏锐的问题意识,明确调查的目标与方向,围绕解答问题的需要确定调查的地点、采访的对象,并通过检索资料等方式提前了解相关地点、对象,针对性地制定调查方案、访谈提纲。在调查过程中,记者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结合新情况、新线索,及时调整调查进程。另一方面,掌握并运用正确的调查方法至关重要。在工作实践中,记者应针对不同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选取最合适的调查方式,如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对于各种调查方式,还应熟练掌握收集信息、深度访谈、设计问卷等具体技能,以提高调查的效果和质量。

(二)提升研究水平

研究是在调查基础上所进行的全方位分析。从调查中得来的材料线索,经过科学研究、合理分析,才能转化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提升研究水平,是创新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路径。

熟悉经济领域、了解经济知识是有效开展研究的基础。经济新闻工作者要持续关注经济领域的动态,了解最新的经济趋势、政策变化和市场发展;还要通过研读专业书籍和研究报告,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熟悉各种经济模型和指标,为研究问题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意识。在研究过程中,要保持对材料的质疑与批判,不断加强材料的准确性,弥补材料的局限性。同时,经济问题常常与政治、社会、科技等领域相关联,经济新闻工作者要善于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综合多个领域的知识和视角,更好地理解经济事件的全貌和影响,发掘更深层次的报道价值。

建立广泛的智库合作网络。经济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借助专家的智慧研究经济问题、分析经济现象。在日常工作中,要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养成向专家请教、向专家学习的工作习惯。

(三)讲好经济故事

经济工作专业术语多、数据多,要拉近经济新闻与受众的距离,提升经济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要把讲好故事作为核心要素,通过深入调查采访,挖掘典型故事、剖析典型案例,使经济新闻宣传更加生动鲜活。

践行“四力”要求。好的故事靠挖掘得来。经济新闻记者要深入践行“四力”要求,深入经济活动一线调查采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既要观察一般经济现象,更要提炼精辟观点,找准经济事件的特征特点,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真正让读者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震。

回应经济热点。人人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人们对一些经济现象有不同议论很正常。但新闻媒体要密切关注经济领域舆情动向,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主动作为,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以准确的调查报道积极回应经济热点,帮助读者澄清谬误、正确判断经济形势。

加强融合传播。如今,信息载体、传播渠道更新迭代越来越快,全媒体时代扑面而来。做好调查性经济新闻报道,必须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传播方式,让调查性报道这份新闻报道的“主菜”成为新媒体的“好食材”,放大调查性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

【注释】

[1]顾建鹏.新时期记者调查研究的重要性[J].新闻与写作,1992(01):4-5.

[2]吴玉兰.经济新闻报道[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5.

猜你喜欢
湖南日报新闻报道经济
严正声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报刊交邮发行公告
党报发展探新路 融合创造“新湖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