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类比、模仿到自主创新

2023-07-06 19:49李青霞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类比模仿自主创新

李青霞

摘  要:“探究活动:从圆到球”一课以球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类比、模仿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探索研究球的新方法和新结论,完整体现了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教学的典型历程. 学生发现和提出的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有力推动了探究活动的深入,凸显了数学探究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数学探究活动;球的几何性质;类比;模仿;自主创新

“探究活动:从圆到球”一课的主题选定、整体构想和实施步骤都体现了设计团队的智慧,为实现良好的教学活动效果奠定基础,也为教师开展此类活动提供了可以类比、模仿的典型案例. 在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直面问题,从类比、模仿到自主创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思维发展过程,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

一、主要特点

“探究活动:从圆到球”一课围绕的数学问题是“由圆的几何性质类比探究球的几何性质”,让学生经历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到课堂交流的过程. 在成果展示课上,学生侃侃而谈,表达成果,互相学习,沉浸于浓浓的学术交流氛围之中. 笔者认为,该课例至少有如下三个突出特点.

1. 探究活动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过程完整,具有示范性

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一般要经历拟定计划、课前实施、形成报告和课上分享的过程. 在该课例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先将“球的几何性质”这一主题细化为七个具体问题,然后分工合作,各自通过观察、抽象、探索、猜测和论证,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到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独立的研究报告,并利用课堂展示、交流、质疑、反思合作完成了对球及其几何性质的全面认识,完整体现了数学探究活动应该具有的典型历程.

该课例自主创造的探究主题具有特色. 其一,以球的几何性质为研究主题,类比圆的几何性质,整合了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两个重要几何研究对象,体现了整体设计理念;其二,研究路径分为定义概念、推导性质、建立联系、实践应用四个层面,遵循了几何图形研究的一般思路;其三,研究内容涉及球的相关概念、平面与球、几何体与球,还研究了球的应用,既重视“四基”“四能”的落实,也适时融入了数学文化. 当然,以《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为题,将学生的研究成果集结成册,也是颇具匠心.

2. 注重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聚焦核心能力

问题是数学探究活动得以开展的内驱力. 探究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融入问题的探究,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在该课例中,学生已经系统研究了圆的有关知识,并积累了研究几何图形的经验. 面对新的研究对象——球,驱动学生不断探究的正是他们自己通过类比、模仿、创新所发现和提出的问题. 这些问题从模糊到清晰、从机械到有意义、从直觉猜想到理性循证,最终形成了七个研究方向,分别是实例应用、定义问题、体积问题、切面问题、截面问题、内切球问题、外接球问题,几乎涵盖了中学阶段与球相关的所有问题.

该课例外接球组的探究问题具有代表性. 推进探究的问题串是:(1)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吗?唯一吗?(2)任意三棱锥都有外接球吗?唯一吗?(3)如何找到三棱锥外接球的球心?如何计算外接球的半径?(4)研究哪些三棱锥外接球的问题呢?(5)直角三棱锥(墙角模型)的外接球的确定方法是什么?(6)正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确定方法是什么?(7)一般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确定方法是什么?类比“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这一结论,对这些问题围绕“存在、唯一、作图”这三个角度展开探究,展现了学生探索几何图形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此外,实例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产生活、天文地理中有关球与圆的知识,并从数学文化中丰富认识,也让人耳目一新.

3. 用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探究的全过程,体现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辅助手段,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启发思路,提供直观、丰富的资源. 在该课例中,截面组关于球的相交弦定理等内容的直观猜想、切面组关于三元方程和三元不等式的数形结合求解方案、外接球组关于三棱锥外接球存在且唯一的证明与演示,都涉及GeoGebra软件的使用,实现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该课例运用信息技术拓宽解决问题的渠道,对于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很有启发性. 事实上,在探究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有些可能会被忽略而放弃,但是这些问题可能正是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契机. 怎样才能让这些问题尽可能得到解决呢?执教教师借助多方资源适时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例如,实例组学生发现:球面不可展,那么地图是怎么绘制的?这个问题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采访了相关领域的大学教授得到解决. 又如,定义组学生受限于自身知识水平,难以深入探究球的性质,于是利用电子邮件询问了多位大学教授,最终使得这一研究取得了突破. 另外,该课例的前期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方式的转变,都体现了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深刻影响.

二、思考与建议

数学探究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类综合实践活动,涉及探究问题、探究方法、探究过程、探究结果、探究反思等要素. 从该课例的课堂展示来看,较多重视探究结果,较少从整体上反思探究问题、探究方法、探究过程等各环节的得与失. 如果能在探究之初作好规划,引导学生更好地记录探究的历程,有可能在回顧与反思时,能更全面地体现本次探究活动的价值.

数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恰当的评价有助于激发探究热情、形成探究氛围. 该课例实施的周期较长,活动评价的设计较多关注结果、关注课堂,对探究过程中各小组、各成员的表现关注不足. 如果能构建合理、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工具,用多维评价促进所有学生主动思考、交流合作,及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可能使探究活动的成果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张定强,裴阳.“数学探究活动”的机制性分析[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22(6):15-18.

猜你喜欢
类比模仿自主创新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
“类比”一种思维方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