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定位、境界与情怀

2023-07-10 00:12张晓顺
教育家 2023年23期
关键词:权威班级班主任

张晓顺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需要能力、经验与情怀的工作,对于新晋班主任而言,老班主任的经验和感悟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15年的班主任之路,我从初当班主任时的空有一腔热情、学习模仿他人,到今天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获得学生及同行的高度认可,经历了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如今,我将自己的经验与感悟分享出来,期望为更多青年班主任带来有益参考。

定位:教育者而非管理者

班主任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义为一个班级常规工作的管理者,而要站位更高、视野更广,将自己定位成充满智慧与创意的教育者。这要求班主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准确把握“何时为,如何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在科学的教育观、正确的学生观的指导之下,对教育活动做出恰当的取舍。我曾遇到这样一个例子,高三刚开学时,班里来了一名复读生小A。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向小A原班主任初步了解了一些情況——小A曾因抑郁休学三个月,也曾在追求女生失败后持续纠缠对方,在校期间因幻想受他人欺凌而与一众学生发生争执,种种表现都指向小A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甚至患有心理疾病。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我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可转念一想,小A能重新回到校园,来到我的班级,我便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也有责任和义务帮他走出消极状态。我深知,老师和同学对小A的看法,会影响他在新环境中的自我定位,我决定暂时对科任教师和班级学生“封锁消息”,先观察小A在新班级的适应情况再相机行事。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小A除了性格有些内向之外,并无其他异常,我猜想可能是小A自己也在努力弥合伤痕。接下来,我尝试正向引导他融入集体生活,比如鼓励他多用自己的“高三经验”帮助和指导同伴应对心理压力,多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等。渐渐地,他变得关心班级,与同伴的关系更和谐,学习也更加刻苦。我知道,小A已经彻底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做好了迎接光明未来的准备。

“为”与“不为”是行为的两端,在为与不为之间,更关键的是对度的把握,也就是“何时为”和“如何为”。“何时为”指的是班主任开展工作要讲究时机,“如何为”则强调班主任工作要有方法技巧。

一个寒冷的早上,学生们大多还没到校,我看见学生小B独自站在教学楼走廊的窗台边吃包子。我问他为什么不进教室里吃,他回答道:“包子味道比较大,我怕影响到其他同学。”我感动于这件班级小事中的温馨,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里想着一定要在班里表扬一下小B,鼓励大家发扬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但又怕学生们会因为我大张旗鼓地表扬某位学生的“小善事”而产生反感和“心理疲劳”,便把这件事暂时搁置,当作素材记了下来。不久之后,我发现班里的垃圾桶中有几根不知道谁吃完东西扔掉的竹签子,存在安全隐患,便在随后的课间和学生们讲述了小B的故事,学生们在感动和敬佩于小B善良、体贴的精神品质的同时,也明白了为他人着想应该体现在生活点滴之间。

境界:努力提升感召权威

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树立在学生心中的感召权威,方能让学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虽离师辅而不反”。不同于教师身份自带的“威严”,感召权威是教师凭借自身的学识、能力、个人魅力等而自然形成的领导力和公信力。

要获得这种权威,班主任须不断通过理论学习和自我反思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但在将之应用到育人活动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反复辩证思考。例如,我曾在一本书中读到过一句话:“耻之一字,所以治君子;痛之一字,所以治小人。”彼时,我对这一说法深以为然,于是,激将法、打压法、告诫法齐上阵,对学生侃侃而谈“都是为你好”,试图建立班主任的“权威”。然而令我没想到的是,班级中不论“君子”还是“小人”都不买我的账,甚至很多学生因为害怕、失望而与我疏远。我意识到,任何教育方法都要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症结所在,用自己的经验和学识引领学生走出困境,矛盾和问题才会迎刃而解。自此之后,我甚是反感用“战略”“战术”之类的词来描述师生关系,毕竟真情实感是不需要任何“策略”和“战术”的。

班主任的价值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间,我在去班级的路上听到两次班里男生说脏话。我想着,这或许是青春期男生标榜自己“成熟”的偶发行为,便没有当着众人面直接批评他们,只是用眼神提醒他们不要在公众场合言语不当,他们也很尴尬,双手合十向我“求饶”。本以为他们此后能有所改善,但某天中午我再次听到班级里传出了不文明用语,看来“说脏话”已经成了班里男生的不良习惯。于是,我趁着中午小班会的时间做了一次思想教育:“有调查显示,语言选择具有阶层性,不同阶层的人群会有不同的语言习惯,而说脏话、骂人、表达没有逻辑的人,通常处于较低阶层。你们年轻,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错把那些带有侮辱性的话语当作成熟的标志,以后一定要严于律己、践礼修德。一个精神丰满、有品位的人,是不会满口脏话的。”课间,我又单独找了几个喜欢说脏话的学生聊天,学生们也知道我的用意,面红耳赤地保证以后一定会规范自己的言行。

班主任的感召权威和解决问题能力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的尊重;只有学生认同班主任的教导,才能发自内心地改变。

情怀:在爱与期待中成长

师者父母心,班主任从事的是培育人的事业,不能仅仅把它当成养家糊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而是要有情怀,要真正热爱这项事业,如此才能充满激情和创造性地工作。

班主任是陪伴学生走过青春之路的亲密战友,这样的关系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我能传授给广大班主任们最好的经验,就是“爱”。班主任的爱表现在各种各样的小事中:每天的晨读、课间操、午间小班会、下午的大练习等,我都会陪伴在学生们身边,除了偶尔和个别学生交流一些具体的问题,绝大多数时间,我只是默默地观察、欣赏、陪伴,让学生随时能看到我的身影,安心、快乐地享受自己的校园生活;为了避免学生在放假期间颓废度日,我经常在寒暑假给学生打电话了解近况,或在社交软件上互动,为他们“定制”个性化的生活作息表,与他们一起记录成长的精彩瞬间;高三寒假,我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条有纪念意义的鼓励性话语,总结了他们三年的表现,铭记了每一段师生情,即使以后学生们各奔天涯,也始终会铭记高中的美好时光,让师生情和友情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在学生面临选择、困难和挫折时,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用爱和信任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人生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问题,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换言之,班主任的职责是“为学生的成长赋能”。有些学生并不那么聪明,有些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面对学生的千万种特点和性格,班主任要积极帮他们认识自我、驱动自我,而不是用自己的判断给学生的未来“画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未来都充满无限可能。我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志向和选择,坚信“成才先成人”,积极帮助他们发展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大胆体验人生。久而久之,我们班形成了尊重、开放、活跃、包容的氛围,每个人都活得有尊严、学得有动力。

《中庸》开宗明义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启示我们,教育要把握学生发展的内在规律,顺势而为。班主任的“顺势而为”不同于无所作为的“顺其自然”,而是要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何时为,如何为”中不断探寻学生的成长之道和教育的发展之道,积极主动地把握工作的节奏感,目标是“为而势顺”。

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班主任工作不只“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更有“爱人”的初心与智慧。

猜你喜欢
权威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夸夸我的班主任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权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