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杰:聚宽求进 行仁育才

2023-07-10 00:12王冰冰
教育家 2023年23期
关键词:集群学校教育

王冰冰

今年春季开学前不久,北京市丰台区的教育版图和布局迎来了“后疫情时代”的一次重大调整——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教育集团新纳北京四中璞提学校、丰台区芳星园第二小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三所成员学校。这标志着北京十八中所在的方庄教育集群在与时俱进的教育集团化、区域化发展进程中迎来新一轮变革和提振。

这次调整,也让十八中教育集团校长管杰再次受到教育圈的关注。在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管杰对全校学生说:“十八中是个有光的地方。”而每每谈到教育,高峻挺拔、言谈爽朗、思维敏捷的管杰眼里就有光。

格局与魄力:聚宽多元教育资源 扩展区域教育矩阵

北京十八中素以“聚宽”文化闻名,“聚学问辩、居宽行仁”的校训彰显着十八中特有的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一所优秀学校的校风往往潜移默化地内化为校长的个人风格和人格魅力,一位优秀校长的个人风格也往往春风化雨地影响着学校的风格。

作为一位拥有战略前瞻眼光和开拓创新魄力的校长,管杰清晰地洞见了集群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向及趋势。借由多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改革的良机,在丰台区教委的直接指导和总体布局下,管杰不断引领教育集团壮大和规范化发展,同时也改变了区域教育结构,不断凝聚区域教育合力,使十八中教育集团真正成为吸引、聚纳优质教育资源并带动、辐射区域教育发展,同时推动教育事业整体迈进的教育能量源。各成员单位也通过师资共享、课程资源贯通、课程体系建设等行之有效的具体举措,成为“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教育助燃剂。

能带领一所教育集团不断开疆拓土、做大做强的校长,到底需要怎样的前瞻眼光和胆识魄力,对教育事业又拥有何种情怀和担当?这要从管杰从事教育事业伊始说起。

1989年,管杰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十一学校任教。在长达19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担任过团委书记、教育主任、副校长;2008年,他又来到北京十二中,担任了3年党总支书记。在这两所学校任职期间,管杰经历了一系列办学体制和育人模式等方面的教育改革,为日后带领十八中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创新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独到心得。

2011年,管杰被任命为北京十八中校长。当时的十八中正面临优质初中被剥离、高中生源断层的办学低谷期。每年升学季,学校都要面临大量优质生源外流到海淀、东城、西城等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的困境。为振兴和壮大十八中,几任校长都自觉接过接力棒开始了加速跑。“对于继任者来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做大做强十八中是责无旁贷的使命;对于改革者来说,困境就是冲锋令,唯有改革谋求新平衡才是出路;改革策略有别,改革路径多样,改革手段多种,不可简单复制,必须与学校所处的生态环境和历史阶段相适应,自主创新实践,这就是首创精神。”

2009年,原角门中学更名为十八中西马金润校区,成为十八中的第一所成员学校。2011年,十八中率先在丰台东部方庄地区对相关27家教育单位进行整合,建立了以十八中为龙头的方庄教育集群,成为北京市第一个教育集群,管杰担任集群的第一届理事会执行会长。自此,区域教育集群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区域教育版图持续扩张。十年间,集群成员单位也从最初的27家扩展到46家,服务区域由原来以方庄地区为主,发展到覆盖东铁匠营、方庄、大红门三个街道社区和南苑地区。

与此同时,自2013年起,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原芳星园小学)、北京市十八中嘉泰学校(原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彩虹分校)、北京十八中左安门分校(原左安门中学)、丰台区东铁匠营第二中学、丰台区时光小学等8所学校相继并入十八中教育集团。

回顾集团合并进程中的种种,管杰感慨良多。他清晰地记得西马金润校区在合并之前,招生非常困难,周边居民宁愿舍近求远也不愿选择该校,而在并入十八中教育集团后,不仅周边非京籍生源抢着进校,京籍居民也全部回流,稳定推动了区域的就近入学政策落地。如此巨大变化的背后,是管杰带领十八中集团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首先,解决师资问题。在合并之前,这所学校几乎没有一个市区级骨干教师,更别说特级教师。通过引进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使师资队伍发生了变化。其次,学校进一步改造了基本设施和教学设备,极大提高了设备信息化程度,软硬件兼优,同时开设形式丰富、内容新颖的各类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发展。“十八中进行集团化办学后,招生范围更广泛,让更多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使命和担当:托举集团发展大任 构建独特教育生态

在一位优秀校长的心中,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可以成为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理由。十八中教育集团的发展历程背后,正饱含管杰大写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十八中经历了教育集群化发展和教育集团化发展两段进程。在集群化办学发展进程中,十八中实施了多项举措。第一,通过吸引社会各界代表组建相应的管理和协调机构,来推动集群的机制建设和科学管理,以实现管办评相分离的现代教育治理理念,从而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提升办学质量;第二,在集群内实现教学软硬件、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第三,通过全面打通集群各学段学生出口、做大做强龙头校、打通集群内学生直升通道等举措,切实解决集群校的现实需求;第四,通过跨校、跨学段的横向贯通方式,开发新音乐教育、人生规划体验、科技社团等全新课程,并通过纵向衔接方式,开发贯通学段的中华传统文化、德育等课程,以及足球、击剑等项目从小学到初高中的一贯制培养模式;第五,通过建立集群教师培训基地、云平台、论坛等方式,以集群联动模式开发教师课程资源,让教师在交流活动中迅速提升教学能力。通过以上举措打造前后衔接完整的国际理解教育培养体系,构建区域教育治理的全新模式。

在集团化办学发展进程中,十八中充分尊重每所成员校的文化特点和个性特征,坚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原则,开放包容成员校的多元文化,并在多元文化生态中不断探索全新的办学机制和路径。基于对集团内不同成员校办学历史、学段特性和文化特色的分析研究,十八中构建了平等包容的集团文化,以求“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充分调动各成员校的自主性,使教育集团整体更具活力,能够更好地服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需求,并通过优化各类教育资源配置,打造更加多元化的综合教育矩阵。

在十八中教育集团化发展进程中,还形成了一些具有独树一帜教学特点的学科,新音乐教育就是其中之一。通过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十八中将“音乐教育新体系建设”引入教学实践,打造出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这也是北京率先开始探索普通中学与专业艺术院校合作教育的有效模式。这门音乐课提出“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的音乐教学原则,成为学校里新音乐教育实验班学生最喜欢的课。

在新音乐教育课上,教师以歌唱为教学主线,辅以柯尔文手势和简单肢体动作等,通过拍、唱、做手势、走步和动作,进行听觉训练、同音转换、音乐记忆、读写分析等思维训练,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且发挥了辅德益智强体作用,使音乐真正走向教育、走入学生的心灵。

国际化办学也是十八中一张耀眼的名片。就在今年春季开学后不久,十八中教育集团和西班牙GSD国际学校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其后,双方将面向师生开展短期学生研学交流和教师互访活动,交流学习中文和西班牙语教学经验,组织学生夏令营、冬令营,开展语言、文化、艺术和体育等领域的交流活动。

为了使学生更具国际化视野,创造更好的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教育条件,十八中教育集团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了多门小语种课程,使学生从小学阶段就拓展能力、夯实基础,拥有语言优势带给未来的更多选择机会。

在全球化视域和发展格局中,十八中学教育集团也迈出了坚定步伐。目前,十八中已先后与2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建立了友好校关系,既大大提升了学生国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力推进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发展,更在长期稳定的中小学国际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冰雪体育教育更是十八中教育集团一张独具特色的王牌。每年冬季,十八中教育集团都会延续对冬奥文化和运动精神的真挚热爱与执着追求,在校园里开展学生们喜爱的包括冰雪体操在内的各式各样的冰雪运动。通过各种冰雪运动体验,学生们获得了“智慧的脑”和“健康的体”,更在运动锻炼中锻造了战胜自我、战胜苦难的“勇敢的行”,在朋辈的鼓励感召和友爱帮助中获得了“温暖的心”,实现德育、体育共同育人。

梦想与情怀:坚守初心为国育才 涵养矢志奉献教育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对师生而言,校长应该是极具人格魅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的领导者,既亲和包容又不怒自威,既能从宏观把握大局走向,又能于细微处进行人文关怀。

作为一名宽厚博爱的校长,管杰既会为那些学业优秀的学生喜悦和骄傲,也会关注并鼓励那些不起眼的孩子。小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差距较大,即使出生相差三四个月也会在精细动作和大动作上表现出差异。有些身体发育落后于同龄人的孩子,在体育运动中经常出现即使努力练习也伸不齐胳膊和腿的现象。面对那些容易自卑而灰心掉队的孩子,管杰在体操训练和表演中进行规划设计,专门为此增设考核,以此激励、鼓舞那些虽然成绩不理想但还一直在努力的“笨小孩”。在管杰的教育理念中,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激发、唤醒、鼓舞也是教育;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更是“点燃一把火”——这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对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深刻体悟与切身实践。

管杰可能是最早提出“作业熔断机制”的教育工作者。早在几年前,各种培训机构和网课甚嚣尘上时,他就对家长们不顾孩子身体和视力发育而盲目“内卷”的状况表示忧虑、提出质疑。他主张,学生如果晚上很晚还没有做完作业,可以无条件停下。在他眼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业成绩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是每个人人生中更长远的东西。

管杰对教师成长也同样给予了充分的宽厚和包容,特别是对待青年教师,管杰深知,他们需要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容错空间。

为焕发教师成长的自主性、自发性,十八中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与潜能,诸如充分利用集团优势发展以课程为中心的现代化区域生态教育共同体,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依托部分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培训和研讨,跨校开展骨干教师、青年教師导师带教等活动,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科研和教学能力;建立选修培训制度,根据教师需求自由选择走访名校;建立“老带新”“传帮带”制度,在新老教师之间开展拜师学习,多层面多角度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优化教师发展空间,为教师协调好时间和空间,专注于教师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全方位、全角度、全过程的激发促进,唤醒教师对自身职业和学校的情感认同,自觉建设个体,自发提升专业能力。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决定着学校的质量、水平和境界。一个个好的校长引领着一所所学校托起中国基础教育笃定前行的现在,也延续着中国基础教育无限希望的未来。管杰正是这些好校长中的一员,带领十八中教育集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把握教育发展脉络的起伏,因势而谋、乘势而上,踔厉奋发、锐意开拓,传递着十八中教育集团专属的澎湃力量。

猜你喜欢
集群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