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是“转”出来的

2023-07-10 00:12付拥军
教育家 2023年23期
关键词:共育管理者师生

付拥军

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影响广泛,意义深远。学校管理者要坚守育人阵地,聚焦教育教学中心任务,从严从细管好学校、带好队伍、教好学生,真正重视、开展好调查研究,经常在校园“转一转”,在“转”中发现问题、收集建议、凝聚共识、提升效能。

在“转”中了解情况

多在学校里“转”,不是闲逛、瞎转,而是要带着头脑、带着眼睛、带着耳朵去“转”,在“转”中开展调查、了解情况、分析研究。

了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党的教育方针是否贯彻到位、立德树人的任务是否落到实处、能否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不能仅仅通过听报告、看材料去主观判断,必须要在“转”中发现经验和问题,找准路径和抓手。

了解师生的真实生活状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想做好教育工作,就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广大教师、关心广大师生、团结广大师生。学校管理者只有全面深入地“转”,与广大师生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状态,倾听他们的感受与期盼,才能掌握更全面、真实、具体的情况。比如“双减”工作中,学生作业有没有优化、睡眠时间有没有增加、教师工作量有没有变化等。不深入到师生一线,就容易出现领导拍脑袋决策、干部拍屁股推诿、群众拍桌子抱怨的情况。

了解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管中窥豹,一叶知秋。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和各项活动的开展是否顺畅,体现着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在一些活动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比如在学生用餐时转一转食堂、就寝时转一转寝室,了解劳动教育的效果、文明素养的水平、后勤服务的质量;到教研活动室转一转,了解教师们的集体备课情况和学校教学管理情况;到学校的各类活动现场转一转,了解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是积极还是消极、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合作还是对抗,等等。

了解家校社共育情况。学校工作要想做好,离不开家校社共育。这既是当前教育方针政策强调的重点,也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短板。学校管理者在关键的场景多转一转,比如家长会、课后服务、综合实践活动等,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家校社共育的现状和问题。

在“转”中找寻办法

在“转”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收集民意、汇集民智,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日常观察中思考办法、在工作经验中总结办法、在集中讨论中探索办法,切实提升工作质量。

“转”到教师中找办法。广大教师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对一些现象和问题看得多、感受得多,也最有发言权。学校管理者要走近教师,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收集建议、提炼成果。一直以来,很多学校十分重视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也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发现了许多问题,征集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学校管理者要把这些要求落实好、把相关的制度建设好。

“转”到各处室中找办法。学校各处室是落实各项教育治理工作的主阵地,在落实上级要求和学校决策以及长期的专业化工作中,积累了许多案例和经验。学校管理者不仅要从年度总结中去了解各处室的工作,更要在日常工作中问计于“下”、问计于“专”,优化各处室的工作职能,保证年级之间的系统协调。

“转”到学生中找办法。学校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学校管理者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推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高度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切身体会出发,去思考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全面优质地培养学生。比如在“双减”政策和“选课走班”模式下,要解决作业如何设计、课后服务如何开展、校本课程如何建设、选课如何指导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转”到学生中去倾听需求、收集建议、探寻办法。

“转”到家长中找办法。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很多学校善于挖掘家长的专业特长,比如请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做法,参与法治教育、生涯规划教育、艺术教育,帮助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旅行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劳动教育活动等。学校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契机,主动“转”到家长中去找办法、去提升共育合力。

在“转”中解决问题

“转”是优化教育治理的方法和途径,最后还要转化为教育治理的效能,真正解决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在“转”中明确价值导向。学校领导去不去“转”、带了哪些人“转”、“转”了哪些地方、“转”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这些实际上都是在明确学校工作的价值导向,明确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和原则。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利用“转”的时机、地点和方式,为全体教职员工指明方向、统一思想、突出重点。

在“转”中优化评价方式。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明确了“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评价改革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讲,学校管理者的“转”也是一种考核,要在“转”中给予主导性与多元化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引导、督促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在“转”中强化督办力度。学校工作中的一些棘手问题往往是积压时间较长、牵扯部门较多的事情。因此,学校管理者的“转”也是一种现场办公,是推动“马上办”的抓手,可以深化其对一线工作的认识。既要在“转”中发现问题,也要带着问题和准备有针对性地“转”,在“转”中实现广泛动员、协调各方、统筹实施,推动工作的串联和并聯,优化工作的流程和方案。

在“转”中推广工作经验。学校工作是一项复杂又系统的工作,在现有的一些考核制度导向下,学校内部部门之间、年级之间,“竞”有余而“合”不足。学校管理者要把“转”当作打破部门之间藩篱的机会,在“转”的过程中加强处室间、年级组间的横向交流,把好的作风、好的经验、好的成果在“转”中推广运用,引导各处室和各年级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在“转”中转变作风

“转”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过程。学校管理者要把“转”当成宝贵的实践机会和学习机会,在“转”中加深思想认识、提升能力素养、锤炼品格修为、涵养道德情操、改进工作作风。

在“转”中厚植为人民服务的情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校管理者要在“转”中厚植对师生的情感,树立起共情心、同理心,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40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时指出:“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为掌握全县校舍危旧情况和修缮进度,他一有时间就要去学校转转。这份深厚的人民情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学习。

在“转”中强化使命和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政治站位,勇担时代重任。学校管理者要在“转”的过程中树立大局观和角色观,增强荣誉感与责任感;要在价值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中强化使命意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展现“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在“转”中培养闻过则改的胸襟。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在“转”的过程中会听到很多意见和建议,也会遇到很多抱怨甚至是批评,学校管理者要把这些意见、建议、抱怨与批评当作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契机,不能闻之则烦、见之则怒、谈之则怨,尽力做到闻过则改。

在“转”中坚定攻坚克难的决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頑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在“转”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恰恰能指明工作的重点。学校管理者要把深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闻过则改的胸襟,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决心,以实际行动回答人民、以实际成效回报人民。

在“转”中凝聚合力

一所好学校除了校长的努力外,还需要全体干部员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管理者要在“转”中换位思考、加强交流,赢得干部师生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道路认同,创新思路、优化目标、凝聚共识、搭建平台、汇聚智慧,实现同心勠力。

家校社共育合力。为推动家庭教育,促进家校社共育合力的形成,2021年,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该法律正式实施后不久,宜城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未成年人抢劫、非法拘禁案中,针对监护人监护失职的情况,依法发出湖北省首份《家庭教育令》,并联合宜城市团委、妇联等五家单位对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为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大支持。学校管理者要趁势而上、积极作为,进一步走到教师、家长、学生中去“转”,在“转”中整合家校社共育资源。

各处室共建合力。学校各处室、各年级组任务分工和工作重点虽然不同,但又彼此连接、形成整体,很多项目需要相互配合。管理者要深入到各处室,促进各处室间的横向交流、学习和观摩,实现思想认识、进度安排、方案流程、材料资源上的整合,促使干部和教职员工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整体工作的高度上解决问题。

各教师共研合力。教育教学工作要汇聚集体的力量。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着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内容、新考试制度、新教育评价等诸多挑战。因此,在落实国家课程要求时,要群策群力、优化分工,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才干、汇聚每一位教师的智慧。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在“转”中推动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主题化、系列化、成果化,通过创新打造项目、通过项目创设平台、通过平台整合力量。在提升同学科教师的共研合力基础上,加强学科融合和学段融通,提升不同学段、不同学科间教师的共研合力,促进项目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成果共用。

师生间共进合力。教育教学的主力是教师,中心和主体是学生。教学相长就是要在师生间形成共进的合力。学校管理者要在“转”的过程中关心教师、帮助教师、引领教师,帮助教师厚植教育情怀、开阔教育视野、提升工作能力、强化教育担当,真正成为学生的启迪者和领路人;同时,要在“转”中深入学生、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建立学生成长的支持系统,完善德智体美劳各项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实施方案和路径;要用学识和品格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和伙伴,让师生最终成为成长的共同体,同心同向、共同奋进。

猜你喜欢
共育管理者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麻辣师生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