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课程改革积极性的思考和实践

2023-07-10 00:12林耀
教育家 2023年23期
关键词:赋权契约积极性

林耀

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是体现学校治理水平、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无论课改采用什么新模式,只有教师始终怀着推进课改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改变教育理念、改进课堂模式。

很多教师在常年的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些经验和惯性,对课改的新要求会产生茫然感,再加上因走出舒适地带、处理人际关系或被学校要求转型而产生的焦虑感,都会妨碍或阻止教师对课改的参与和投入。因此,要顺利实施课改,提升教师课改积极性,必须在赋能、契约和文化三方面深层次推进激励。

赋能激励

“赋能”即“赋权增能”。对教师而言,赋权是在与教育利益相关的多元主体的协商、沟通中,不断生成规则和秩序的过程;而增能就是在自主发展与决策中提升身心素养、专业权威和社会地位的动态助力过程。首先,要增强学校领导与管理层的赋权意识,处理好权力集中和扁平化的关系,科学构建学校权力分配机制,对于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能力主动参与,规范教师参与学校事务规则制定、考核评价等各项程序,提升教师广泛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奖励、惩罚与监督机制,为教师切实参与、评价学校管理决策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后,校长要保障教师的课程实施权、教学自主权和专业发展权,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激发教师的能动性,使教师在激励中逐步从外在推动转向自我驱动。

契约激励

教师行为管理和激励的关键在于达成心理契约。首先,学校管理者的承诺要实事求是,承诺教师薪资福利待遇、晋升培训条件、职业发展目标均应客观真实,且符合学校的实际条件与能力。其次,学校领导者或管理者要积极兑现对教师的承诺,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预期,从而大幅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学校与教师达成心理契约后,要做好相关维系工作,包括:实施科学民主的管理,悉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高效合理地安排学校各项事务,避免过多占用教师个人时间;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劳动,让教师感受到幸福感和成就感;及时调解教师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具体来讲,学校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估激励机制、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来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要;采取印发教职工管理日记和赏识卡等做法,激发教师内驱力,管理好自己,管理好学校,引领学生成长;通过公众号、教师大会、学生大会、电子屏等途径,宣传教师事迹,树立各类优秀教师榜样,满足教师成就感的同时不断影响并塑造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解决教师的困难,为教师的高效工作创造条件。

文化激励

学校制定发展愿景,引导、激励和推动教师在变革中的态度和行为,鼓励教师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真正把推進课改作为自己的一种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让每一名教师都能感受到课改带来的成长。为此,学校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加强学科建设,让教师牢牢把握课改精神,不断加深对学科本质的理解,结合学生学习的基础、风格和态度,巧妙创设学习情境,精心引发教学生成,积极创造高效课堂;注重人文关怀,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方式,有效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针对青年教师群体开设青研会,组织青年教师阅读专业书籍,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研究活动和课堂实践探究;创立“驼铃”读书社,让教师在阅读中真正认识自我,保持教育初心。

课改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永远保持对生命的蓬勃热情和对知识、智慧的渴求,不断挖掘教育工作的内在价值,用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感染身边的每一名师生,让班级和学校永葆活力。

猜你喜欢
赋权契约积极性
一纸契约保权益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试论新媒体赋权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基于改进AHP熵博弈赋权的输变电工程评价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