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实战型人才为抓手提升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23-07-10 21:13丁明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科学技术公安

【摘要】本文以广西警察学院构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析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战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以培养实战型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推进建设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战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提升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战化教学质量等策略,以实现综合性的整体改革创新、刑事科学技术服务实战能力的整体提升,为我国公安司法机关输送更多优秀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战型人才。

【关键词】刑事科学技术专业 实战型人才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2-0116-04

刑事科学技术简称刑事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收集、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物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技术。刑事技术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刑事诉讼领域具体应用的学科,是我国公安司法鉴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部门办理案件的主要基础工作,是科技强警和有效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公安院校是公安队伍补充警力的主渠道,其核心使命是为公安队伍培养具备开展公安实际工作核心能力的实战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提升。实践证明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会直接影响到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因此,公安高校应积极探索构建公安行业特色鲜明的实战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公安工作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战型人才培养现状

公安教育以培养公安实际需要的人才为目标,构建公安高校实战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基本实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双重素质的人才。由于公安院校所处的行业封闭程度比较高,加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受办学历史较短和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实战型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策略、教学体系建立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而具体在教学中一些实际的问题也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以及该专业未来的发展。

(一)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战型人才培养策略欠缺

现行的公安教育与公安实际需求的不适应现象日渐凸显,特别是在实战型人才培养策略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实战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理念尚未全面推广。实战型人才其特点是能较好适应工作,综合动手能力较强,能够在工作中大显身手,需要其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而公安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强调以“专业对口”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关注专业知识和能力教学,有很重的职业教育痕迹。这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综合动手能力较弱。虽然在短期内有利于学生从事与该专业相关的工作,但从长远来看,缺乏后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利于提高整体素质,已经逐渐与我国高等教育所提倡的“宽培养口径、淡专业色彩”等人才培养理念相悖,难以适应公安工作中面临的复杂多变局面。

而在此教学背景下,所培养的人才在创新能力方面则容易出现短板。创新能力是公安人才综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离不开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当前公安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学校的创新氛围不浓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引导不够的问题,缺乏科学有效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机制,造成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不足。

此外,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的策略还较少被运用于教学中。刑事科学技术具有综合性的学科特点,并不是一门孤立学科,运用范围广。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单一学科培养人才的局限,现在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的需求,需要法学及自然科学等学科进行辅助。尤其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其对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现阶段的培养模式尚未广泛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策略,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尚不足,仍存在较大的拓展培养创新人才、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空间。

(二)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战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存在不足

教学体系包括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内容,关系到有效缩短院校教学与公安工作之间的差距,以及学员实战能力的提升,但现阶段在部分院校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还不完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由于公安高校开设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时间较晚且相关教育资源的建设没有跟上,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尚不够成熟完善,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普遍滞后于公安教育改革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体现甚微,还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实践课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

其次是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教授经典教科书的知识为主,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这就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下降,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成为许多学生的薄弱环节,更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三)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公安实战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公安实战化教学以实战需求为背景开展教学,是提升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公安工作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解决公安实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的抓手。实战化教学开展的成效会影响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与公安工作需求存在脱节的问题,毕业学生能力素质与实战化任务要求存在差距。

首先是目前授课教师整体实战化教学能力较弱。教师是开展实战化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执教能力对人才培养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部分教师非公安院校毕业,亦没有公安一线工作的經历,缺乏公安工作相关经历和实战经验,即便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战经验只能是纸上谈兵,实战化教学经验不足将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实战化教学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公安队伍”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其参与实战化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实战意识弱化。同时公安院校长期以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方面,唯学术化的倾向十分明显,致使许多教师远离实践去追求理论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脱离公安实际业务”的现象。

其次是实战教学成果距离“立足公安一线需求、紧扣公安实战任务”的目标要求仍有差距,在实战化教学理念与公安实战工作要求、教学内容与实战相结合、教学方法和实战训练、毕业学员能力素质与实战化任务要求等方面还存在进步空间。仅以教材建设为例,存在内容与公安实务脱节的现象。教材内容上存在重理论研究,轻实战操作,高水平的教材较少,特别是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的内容更新不够及时,老旧的内容和落后的实践技能操作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

二、改进完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战型人才培养策略

基于上述现状,公安院校要牢固树立公安教育为公安工作服务的战略观念,应根据公安高校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要求,按照实战型人才培养目标,紧扣全面提高人才能力方针,培养公安高校实战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

(一)以培养实战型专业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

基于培养实战型人才这个核心点,广西警察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理论—应用—复合—创新”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实战型人才的思路指导人才质量提升,增强毕业生的实战综合实力。

学院要求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既要具有相当的公安业务知识与技能储备,又能够适应公安工作岗位要求,还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实战能力,其目标是成为复合型的人才。为此,学院努力改革以单一学科为导向的传统教师培养模式,整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交叉学科教师队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学科竞争力持续提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以提高其从业技能水平。如通过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科研能力和语言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面,使基本的学科理论内化为学生个人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广西警察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复合型人才需具备的要素之一,创新意识是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前提。为此,学院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方式、全方位创新创业训练,利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教学过程中按照“实战、实景、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创新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仅有创新意识还无法胜任未来从事的工作,还需要学校通过开展技能大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推进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战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

改革充实并优化完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遵循学科特点及突出公安实战需求安排课程,防止课程体系建设的简单堆砌,结合公安实战工作和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打造模块化课程,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建设。

因此,学院在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坚持交叉融合。学院科学地建立核心课程群,调整核心课程结构,积极构建“数理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学科前沿”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之间的衔接。全面梳理授课内容,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避免知识点重复,符合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在保证专业课体系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学院拓宽学科、专业建设领域,完成法学、理工科等多学科的交叉课程体系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对教学资源共享的需求,同时尝试开放院系课程互选,促进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各方向交叉融合发展,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公安实践能力。学院切实提高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例和质量,增加实验、实训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努力使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长达到1∶1的比例。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因此学院以公安实战为目标导向,做好教材建设工作,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尽可能地体现公安实战教育的特色,坚持“实战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学生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以教学内容补充实战和学科前沿内容,并及时更新活页教材,引入最新技术成果,充分发挥学科前沿知识的优势。

学院紧扣教学实际,努力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在创新教学手段方面,学院正积极探究如何在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中将单向被动式的教学转变为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式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成“理论—技能—应用”一体化专业教学范式,并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优秀科研成果、学科前沿动态以及成功案例引入课堂,采用混合教学、翻转课堂、基于OBE教学理念等新的教学模式。同时積极推进落实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协调同步,把课堂前移至“战场”,把“战场”延伸至课堂,即课程的讲授要贴近实战,符合“教、学、练、战、训”一体化的实战化教学理念,实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运作,进一步突出院系对人才实践能力和实务水平的培养。

(三)提升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战化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的质量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公安高校的教学最终要服务实战,因此教学工作的谋划以实战为导向、教学成果的检验以实战为标准,紧密围绕公安实战、贴近公安实战、服务公安实战,主动依托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信息化建设应用,利用公安实战部门力量提升高校实践教学质量。

为此,广西警察学院积极对接专业建设与实战需求、教学过程与实战过程,将刑事科学技术实训类课程教学下沉到公安实战当中,使理论教师和实战教官以实战化为导向,共同开展案例设计、物证布置和现勘指导工作,以此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并使学生掌握、内化刑事科学技术相关知识,高效提升学生对犯罪现场进行合理分析的实际操作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构建有力的证据链条的能力,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

广西警察学院积极推进和公安实战部门的“校局合作”,健全校局协同育人机制。坚持把“校局合作”人才培养摆到教学的重要位置,推动签署校局联合育人协议,搭建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共同培养公安人才的大平台,重点推进公安院校与同城公安机关深度共建、与警种部门“结对”共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最终形成多方互利共赢的局面。

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和培训是提升教员执教能力的坚实基础。广西警察学院本着“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原则,完善公安院校专业教师公安实践训练常态机制,通过短期调研、下派学习和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教师的公安实践训练,让教师深刻理解融会贯通理论和实践,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特点,从源头上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积累丰富的公安實践经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官队伍。同时学院还开展了警务实战兼职教官选聘工作。这些教官既要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实战一线丰富的警务工作经验。专、兼职教官有机的结合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训练与实战脱节的弊端,保证了训练与实战的紧密结合。

综上所述,实战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学科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全面贴近实战、面向实际、务求实用”的要求,通过对实战型刑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以实现综合性的整体改革创新,实现刑事科学技术服务实战能力的整体提升,培养的专业人才达到“上班就上手,到岗就管用”的目标,为我国公安司法机关输送更多优秀实战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齐麟.公安院校“实战型”刑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论坛,2016(9).

[2]鲁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N].山西日报,2020-03-09(4).

[3]常丽君,魏丹.高校关于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祖国,2019(11).

[4]山东警察学院:立足公安应用特色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山东教育新闻网2022-9-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743963500972456188&wfr=spider&for=pc.

[5]李晓娟.公安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

[6]郁康援.警察学校战训合一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公安教育,2015(5).

注:本文系2021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A类项目(2021JGA36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丁明(1971— ),广西宾阳人,广西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刑事法学、犯罪学、教育学等。

(责编 罗异丰)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科学技术公安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