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科普作文导写及例文

2023-07-11 05:24肖良
广东教育·高中 2023年6期
关键词:杨维常识科普

肖良

【作文题目】

“如何乘公交车”“如何坐高铁”“如何看电影”“如何去吃海底捞”“如何去医院看病”……社会上有些人在做着这些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常识”科普。也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任务分析

世间万象纷纭,现象是一种存在,一种事实。如何看待?既可以肯定赞赏,亦可以否定批评,或者指出可取方面点出不足地方,进行辩证思考等。本题目以省略号为界分前后两部分,先罗列社会上有人在传播教人如何如何的视频材料;有人肯定,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材料所列现象普通、平凡,而又值得思考,发人深省。

像“如何乘公交车”这类问题,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常识,哪座城市没有公交车,哪个现代人不会乘呢?可辽阔的神州大地有城市也有乡村,有东部也有西部,也许有些人从来没有走出过家乡的大山,没有机会进入奔驰着公交车的城市。我们觉得的常识,在他们看来,也许就是从未接触过的全新世界。做这样一些科普无疑是有意义的,根本不存在某些人认为的占用网络资源,吸引公众眼球等问题,能够传播一些别人需要的东西,用自己的智慧与心血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志愿为大家做“常识”科普的人显然是将关注目光放到了那些容易被大众忽略的人群身上,努力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有些人自愿发挥余热,将兴趣爱好与帮助他人结合起来,在社会上传播正能量。

本题紧扣“立德树人”金线,依托情境载体设置材料,在运思动笔中引导学生将关注目光投向那些容易被大众忽视的角落,重点考查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

二、确定角度

面对纷纭万象,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不同的思维支架,努力将线性思维多元化,将錯杂的思维条理化,将浅表的思维深层化。

首先,任何现象无论好坏,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现象存在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是客观因素,哪些是主观因素?社会上是否有其他同类事件存在?如果是好事,需要些什么条件才能让它继续发扬光大,更好发挥引领作用?如果是不好的现象,有没有改进的办法措施,促使其变得更好……

鲁迅先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当代青年身逢盛世,自当更加开放包容、理性客观,常保心灵的温暖与柔软,自觉将个人与社会扭结,让个体与家国相牵,把理想信念深深扎根于祖国大地之中。当代青年若能将关注目光倾注到阳光不能到达的角落,责任担当必将更加勇毅,成长之路也能更加宽阔。

青年学生应当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有需求的特殊人群,扎根泥土,将真诚、理性、宽容、尊重的美德传扬下去。此题可以探究“常识”科普者的深层动因,勾连社会上同类事件,如感动中国的“银发知播”群体展开分析。也可寻找反例,如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被社会“抛弃”等,做为靶子,探讨如何唤醒更多的人关注、参与到关爱特殊人群活动中来,更好的弘扬核心价值,在社会传播正能量等。亦可拓展如何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利用网络帮助弱势群体发声,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等等。

【佳作示例】

学生习作一

白日不到处,真诚有花开

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高一(5)班郑隽晞

你所熟悉的生活,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是从未听说过的远方;你所以为的常识,也许是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生活的世界蒙蔽,以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很可能世界还有另外一种样子,它在我们的视线之外世界之外。若能常保真诚关爱之心,尊重他人的未知,呵护别人的不足,用力所能及的关爱帮上一把,世界就会更加美好。(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真诚、尊重、包容是评价他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黄金法则。)

你的求知之心有人能懂。

73岁退休教师杨维云开通“喜洋洋拼音课堂”,通过短视频教人拼音识字。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的短视频有人愿意看吗?她想通过短视频赚学龄前孩子家长的钱吧?这些人想错了,杨奶奶的课堂有几十万听众,而且学员主要是成年人。那些拼尽全力想在短视频赛道抢夺流量的人傻眼了,杨奶奶用自己的真诚善良以及无私无功利,帮助了无数因各种原因在本该学习阶段远离学校,又渴望识字的成年人实现愿望。(举例论证。将杨维云奶奶的无私、宽厚,发挥余热,急人之急的高尚行为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与材料提到的常识科普者的精神内核是高度一致的。)

我们生活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过剩是生活常态,很少有人关注到那些不识字人的痛苦与无助。“杨维云们”用自己的热情帮他们打开了一扇门,打开了一扇联通世界,互相关爱的热心之门。(紧扣第三段,分析材料,拓展到社会上更多的“杨维云们”的高尚行为。2022感动中国的“银发知播”群体就是用网络传播知识的典型。)

你对常识的需求有人关注。

最近,自媒体博主“打工仔小张”火了,一月之间涨粉200多万。小张大火主要在于他关注到了普通人的常识需求。他拍摄的“如何乘公交”“如何坐高铁”“如何去医院”等系列视频被众多网友点赞并收藏。这些在城里人看来司空见惯的问题,有些人却视若畏途。小张发现了他们的需求,用自己的行动拍摄视频发到网上,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大众的赞许。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片星空下,但不同的需求人群不应该被忽略,比如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问题,城市设计不便于残疾人出行问题等等。(扣住材料选例用例。我们司空见惯的日常,也许是一些人想都不敢想的远方。做常识科普的“小张”无疑是真诚、善良的高尚者,他关注到了被忽视的人群。)

检验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就看少数人的利益是否得到了保护。一个有温度的,充满人性的社会不应当只是宣扬丛林法则,在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应该留下政府、公益机构和更多充满温暖的善良个体的关注与关心。弱势人群理应受到关注与尊重。(围绕材料拓展分析。社会需要许许多多的“小张”。)

真诚的体谅,自觉地共情,无私的帮助,善意的微笑……让我们共同携手,让社会更加温情温暖!(呼吁作结,深化论证,重申观点。)

点评:本文中规中矩,是一篇标准议论文。开篇由材料得观点,简介准确。主体部分,通过杨维云奶奶和自媒体小张两个事例展开分析论证。结尾总结观点,并作出呼吁。作为高一学生能写出这样的议论文确实很不容易。

学生习作二

我们看到的世界不是全部

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高一(5)班钟因悦

有人出生在发达的一线城市,有人在贫困落后的小乡村里成长;有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拥有、享受一切,而有的人倾尽全力可能都得不到上述人的九牛一毛。人与人有不同,我们日常看到的并不是世界的全部。(文章开头从人生长环境有不同切入,点出我们身边的世界只是整个世界的一小部分,如果被眼前的一切障壁误导,那么就可能错判现实。)

同一个世界,同样的年纪,却有许多的不同。当我还在为一份考砸的试卷烦恼着如何向父母交代时,有人已经可以操着一口流利的外语周游世界。当我在周末的补习班里奋笔疾书时,有人可以探寻各种兴趣爱好:比如准备着参加小提琴的比赛、和朋友一起去滑雪、去公园散步野餐、听场音乐会等。我们习惯于通过大众传媒仰望别人的生活,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实际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网络,没有地铁,没有我们熟视无睹的日常。(此段紧承第一段而来,举例分析现实世界的丰富和人生的各个不同。看似与作文题目疏离,实际紧扣核心观点行文。也与作文材料遥遥对接。)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信息科普也源源不断地被发布分享。其中有的科普是大众的家常便饭:比如如何乘公交车、如何坐高铁、如何看电影等话题,有的人不以为意,有的人不以为然,甚至取笑嘲讽:“这也需要教吗?”我们会害怕因为自己的普通而被人看不起,会担心因为自己不懂“时尚”而被人嘲笑,却没有留意到自己的这些冷嘲热讽可能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此段紧扣材料分析,正是因为生活的世界不同,所以不能轻易对他人的生活做出评判,更不可以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贬低、轻视。后半段似可修改一下:我们有时会害怕因为自己的普通而被人看不起,会担心因为自己不懂“时尚”而被人嘲笑,却没有留意到自己偶尔也会不理解别人的生活,甚至对经验以外的世界肆意贬低。)

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他们的童年只能在田野里奔跑,或是在草原上与牛羊作伴,他们没有接触过城市里现代化的娱乐方式。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出生的家庭,也暂时没有办法改变周围的环境,当然这不是我们的错。然而被我们嘲笑的那一群人,他们也更没有错。我们要包容,就像这个世界宽容我们一样。我们可以追求富有的便利的生活,但不能忽视和嫌弃贫穷和落后的。因为那是我们国家真实的存在。也许我们不能做到设身处地地理解,但必须要给予足够的尊重。(本段在第三段基础上深入分析因为环境不同,人的见识有别,即使不能设身处地的共情,但也需要有起码的尊重和包容。这是认识和评价别人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不要拿自己的幸运去嘲笑别人的不幸。同样我们不应该嘲笑做着这些“常识”科普的人,他们做着看似不够高大上的科普,但他们才是真正的包容与践行者。这些科普者具有强大的同理心和共情力,他们的慷慨和善良成就了这些视频信息;对于有需要这些科普信息的人来说,这些就像残疾人的拐杖、盲人的导盲犬。这正是科技的意义。传达温暖的正能量,将自己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暂处于弱势的人群,这有什么值得取笑的呢?(紧扣材料,表达赞赏,重申观点,宣扬价值)

我们吃着海底捞羡慕着别人的西餐,殊不知别人吃着咸菜羡慕着我们呢。(结尾段不太准确,似与文章观点有所游移。可以考虑删掉或者改成:咸菜有咸菜的滋味,西餐有西餐的优雅,多元的世界需要尊重与善待!)

点评:本文没有考场作文的匠气,更多的是一种自然表达的舒畅快意。作者从生活常例入手,看似远离材料,却紧扣材料实质,深入解剖我们内心的偏见、成见。三、四两段结合材料分析评价,强调对常识科普者的尊重赞赏。文章扣题精准,表达流畅,虽有个别表达不准确的地方,仍然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责任编辑廖宇红

猜你喜欢
杨维常识科普
靠不住的常识
科普达人养成记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An Exploration of Self—Concept, Parent Education, Parent and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School, Study Habits and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回归常识
An Exploration of Self—Concept, Parent Education, Parent and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School, Study Habits and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小学生乘车文明歌
杨维松的诗